2020-12-02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重慶市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決賽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實習生 吳禮霜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6時訊(記者 王瑋 實習生 吳禮霜)看著手勢數拍子跳舞、坐著輪椅歌唱、無聲的情景表演……昨(1)日,重慶市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決賽在璧山舉辦,現場輕盈優美的舞蹈、聲情並茂的戲劇表演,娓娓動聽的歌聲,誰都想不到,這樣動人的表演,是由一群聾啞人、肢體殘疾人、智力障礙人士帶來的。
參加比賽的選手是來自各個區縣的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他們有的是聾啞人、有的是肢體殘疾、有的是智力障礙,但舞臺上的他們活潑開朗,激情四射,看起來似乎與正常人沒有什麼兩樣。「有的孩子原來比較自卑,但通過學習表演、參加演出後,就變得更加自信了,也開始主動與他人溝通。」璧山區演出隊排練指導老師安秋瑾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於這群特殊的孩子們,日常生活已經是困難重重,和著拍子進行演出更是難上加難。回想起隊員的排練過程,彭水縣演出隊排練指導老師楊燕十分感慨:「8月份的時候,孩子們每天都要坐40分鐘的公交車到城裡的文化館進行訓練,由於聾生少,所以我們幾乎把符合身高要求的聾生全叫來了,甚至很多本應該男孩子做的託舉動作都是女孩去做的。」
舞蹈指導老師在臺前用手勢打著節拍指揮選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實習生 吳禮霜 攝
然而,身體的累還只是一小部分,最難克服的是聽力所帶來的學習障礙。「由於孩子們是聾啞人,在跳舞的時候最難的就是無法掌握節奏,所以我們會用手勢打拍子的方式讓他們感知節奏。在這當中有孩子出現過想放棄的情況,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重拾信心,重新振作,繼續堅持。」楊燕說。
訓練是辛苦的,但結果是美滿的。彭水這支由20個聾啞人組成的隊伍現場表演的是舞蹈《龍脊》,在此次藝術匯演當中,憑藉整齊的造型和精湛的表演獲得了舞蹈類節目第一名的好成績。彭水隊隊員李卓遠聽說自己的隊伍拿了第一,高興的手舞足蹈,用手語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殘疾人藝術匯演是展示殘疾人特殊藝術才華的平臺,今年是重慶市舉辦的第六屆,決賽現場共有36個節目演出,其中,舞蹈類節目11個,戲劇類節目6個,聲樂類節目13個,器樂類節目6個,演員共計217人。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