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的倖存者,百歲「高齡」還在努力繁殖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二豬 物種日曆

一提到大洋洲的動物,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袋鼠、考拉、鴯鶓還有鴨嘴獸等等神奇的物種。的確,這塊名為大洲,實際上是一個特大島加幾個大島還有一堆小島組成的生態圈,與其他大陸是如此的不同。特大島——澳大利亞上生活著一大堆「後獸」——有袋類動物,而各個小島上更是有許多獨有的生物。

大洋洲的島嶼上有著眾多的特有生物 | Abaconda Management Group / Wikimedia Commons

紐西蘭的古老生物

而在大洋洲東南角的那兩個大島,被智人稱之為紐西蘭的地方,同樣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國度:這裡沒有蛇,也沒有原生的大型哺乳動物,各種鳥類佔據了大量的生態位。這裡還是一種古老的孓遺物種最後的伊甸園,它們的祖先曾經在中生代與恐龍漫步在同一片天空之下。雖然6600萬年前那場大災難讓非鳥恐龍滅絕,而它們卻存活了下來,它就是楔齒蜥Sphenodon punctatus。

露出牙齒的楔齒蜥 | Bernard Spragg / Flickr

楔齒蜥名字是根據其特殊排列的牙齒而來:上顎的後排牙齒呈雙排排列,而下顎後排的單排牙齒,能像楔子一樣契合在上顎牙齒中。楔齒蜥體長40釐米左右,而較大的雄性可以長到60釐米,體重1公斤左右。楔齒蜥的體色通常為灰綠色或橄欖綠色,這種體色能讓他與周遭環境比較好地融合。它的背部有一列突起的「刺」,據說楔齒蜥的毛利語名字的意思就是「背上的刺」。

這個麵包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 | Claire U / Flickr

楔齒蜥還有一個特殊的器官:松果眼。這是一個長在頭頂上的「第三隻眼」。它並不是裝飾,而是與大腦神經(松果體)相連的貨真價實的眼,具有感光能力,也可能與感知晝夜節律和體溫調節有關。在楔齒蜥的顱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松果眼的小孔。

楔齒蜥顱骨上的小孔 | 二豬

楔齒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的長壽,可以活到100多歲,甚至百歲的楔齒蜥還能繁殖!不僅如此,它們性成熟還很晚,20歲左右才能性成熟,這跟我們智人倒是差不多,只不過我們多數人都夢想著長命百歲,但真能活到100歲的人就沒幾個了。

這隻名叫亨利的楔齒蜥,在111歲時仍能繁殖後代 | KeresH / Wikimedia Commons

最後的喙頭類

楔齒蜥這個名字,讓你覺得它就是一種蜥蜴,它們的長相也確實相似,隨便找個蜥蜴擱到楔齒蜥旁邊,作為一個外行人的我,看著雖然沒有違和感,但總覺得兩者間還是差著點兒什麼。然而楔齒蜥並不是蜥蜴,它屬於一個古老的類群:喙頭類。並且楔齒蜥是喙頭類唯一的血脈,它們其他的親族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就剩我一個了?| Brianna Laugher / Flickr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生物課本中對脊椎動物分類的是: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但近些年來,舊的分類學理論被認為有很多不足之處,而新的理論認為,以前同屬爬行綱的鱷目和龜鱉目,與喙頭目和有鱗目的蜥蜴、蛇的關係還是相對較遠的,於是分類學家就提出了蜥形綱的概念,其中的鱗龍類包含了喙頭目與有鱗目,也就是楔齒蜥與蜥蜴、蛇。

楔齒蜥捕食昆蟲 | Discovery UK / Youtube

在三疊紀早期或中期,楔齒蜥和蜥蜴的祖先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活化石」是不少人對於楔齒蜥的看法,確實,把2億年前的化石和現生楔齒蜥的骨骼進行對比,能找到很多相同點,但這並不是說,喙頭目一直就是這個樣。

在中生代,喙頭目的祖先們其實混的還算不錯,佔據了很多和現生蜥蜴類似的生態位,而且也演化出了吃素的、吃肉的、水棲的、樹棲的等並不單一的樣貌。但也許和蜥蜴相比,就差那麼一點點命運的垂青,最終這個類群走向了沒落,只能在島上苟延殘喘了。

紐西蘭的保育部門開展了楔齒蜥的人工繁育項目,以幫助其種群恢復 | Nordstjern / Flickr

說到了差一點點,楔齒蜥還真是差了一個器官:交配器。蜥蜴和蛇都有兩個頭的長著倒刺的交配器:半陰莖。而楔齒蜥可沒有這個玩意兒!也許有小夥伴就奇怪了,沒有這玩意兒,怎麼傳宗接代啊?這個問題吧,只要你養一窩雞,有公雞有母雞,在它們交配的時候,就能看明白了。

家雞通過把洩殖腔「對」在一起來完成交配,這一過程也被戲稱為「洩殖腔之吻」,楔齒蜥的交配行為與之類似 | Govinda Timilsina / Youtube

楔齒蜥曾經廣泛分布在紐西蘭南島和北島,但隨著人類來到了這個世外桃源,楔齒蜥和一些紐西蘭的特有生物都消失了,現在只有在數個小島上還有一小部分群體,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為此紐西蘭政府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法律,對楔齒蜥進行保護,如果違反法律將被處以非常嚴重的懲罰。

位於紐西蘭惠靈頓市的zealandia保育中心,這裡野放了包括楔齒蜥在內的諸多本土物種,為此安裝了嚴密的圍欄來防止外來物種的侵入 | Tony Wills / Wikimedia Commons

原標題:《恐龍時代的倖存者,百歲「高齡」還在努力繁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遠古時代的倖存者——恐龍魚
    確實有,地球上的古代魚倖存者──恐龍魚至今依然存在。恐龍魚在遠古時代就已出現所謂「魚」如其名,「恐龍魚」是古代魚之一,但絕非只因外形長得像恐龍而得名,而是它們的的確確源自侏羅紀時代,如此令人震撼的生命力深受愛魚之人的大力熱捧!
  • 恐龍時代的「遺老」
    它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屬於「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之一。  桫欏發源於中生代的晚三疊世或早侏羅世,伴隨著恐龍走向巔峰,桫欏一舉成為侏羅紀植物界霸主。作為冰川時代的倖存者、「植物界的大熊貓」,桫欏長啥樣呢?  我兩年前曾去過蕉嶺縣長潭旅遊區,在桫欏谷中,有一片鬱鬱蔥蔥狀如綠色巨傘的桫欏。一位志願講解員唱道:「七目嶂,桫欏谷,在五華,在蕉嶺。
  • 百歲高齡不退休,合金裝備真男人!遊戲史上那些NB的老頭兒
    百歲高齡不退休,合金裝備真男人!遊戲史上那些NB的老頭兒 說起老頭兒,你最先想起什麼?
  • 恐龍的後代出現?科莫多巨蜥可以孤雌繁殖,或已違背自然規律
    提起恐龍,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侏羅紀公園》,在電影中,恐龍龐大的身軀實在是讓人震撼。感嘆之餘,也足以讓我們感到生命的神奇,如果不是6500萬年之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因為環境驟變無法適應,而逐漸從地球上消失,恐怕後來哺乳動物也很難完成飛速進化,人類的祖先也不會出現。
  • 方舟生存進化:如何綜合數隻恐龍的優點,繁殖出優質後代
    方舟生存進化可真的是非常好玩呢,玩家可以與小夥伴們,一同投身到遠古時代,在恐龍遍布世界各地的大陸上,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存活動。大家抵禦恐龍侵襲的同時,還可以馴服他們,成為自己的夥伴。這也讓一些喜歡收集與養成的玩家們從中獲得非常大的樂趣。
  • 100%還原侏羅紀世界《方舟生存進化手遊》帶你進入恐龍時代!
    當年,電影《侏羅紀世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別樣的恐龍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各大恐龍齊登場,上演了一個危機四伏的別樣世界。無數恐龍迷都渴望能像電影主角一樣進入到侏羅紀時代,與喜愛的恐龍零距離接觸,一起戰鬥,探索史前世界。
  • JOJO中最慘的BOSS,自幼慘遭富二代暴打,百歲高齡還被富四代毆打
    眾多的反派之中有這麼一個BOSS他自幼慘遭富二代暴打,百歲高齡還被富四代毆打!這個BOSS就是迪奧布蘭度,JOJO的最強BOSS他的劇情貫穿了前三部,而他的傳說從第一部一直到最後一部都在流傳,因為這個BOSS實在是太強了。
  • 上海百歲教師的特殊節日禮物:4件「高齡動物標本」修復好了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9月10日電(鄭瑩瑩)豹貓、白額雁、獼猴、羊,這4件「高齡」動物標本,10日煥然一新地陳列在上海市實驗小學內。剛經過專業標本修復的它們,是送給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的教師節禮物。修復後的獼猴標本。 鄭瑩瑩 攝這些標本是林有禹當年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有些已有六七十年歷史。
  • 史前篇(1)恐龍時代的背景
    早期海洋在經過了生命被水支配的古生代後,巨大的爬行動物開始統治中生代,中生代時,爬行動物統治了海陸空,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中生代主要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恐龍生存的年代。
  • 外媒:南極洲發現恐龍時代最大的動物卵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外媒稱,智利一個研究團隊在南極洲發現了恐龍時代最大的動物卵。這枚卵長約30釐米,重達6.5千克,屬於距今約6600萬年前的一種海洋爬行動物。據埃菲社聖地牙哥6月17日報導,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戴維·魯維拉爾說:「這項發現有助於我們了解中生代——恐龍時代——大型海洋爬行動物的繁殖方式。」這枚橢圓形化石外形像一個放了氣的球。智利大學和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2011年在前往位於南極半島東北部的西摩島的考察過程中發現了它。
  • 高清:古董麻將現身青島 造於民國牌齡近百歲
    這裡展示了十幾副古董麻將,其中最古老的麻將有近百歲「高齡」。    在「麻將博物館」展區,記者看到了這些「上了年紀」的古董麻將牌。記者觀察發現這些麻將有的用牛骨製成,有的用琥珀製成,有的用木材製成,一塊塊麻將牌整齊地碼放在做工精緻的盒子裡,頗具古典氣息。
  • 推薦幾款恐龍題材的優質遊戲,讓玩家體驗恐龍時代的風貌
    恐龍可以說是男孩子的從小的夢想之一了,有哪個小孩小時候知道了恐龍的科普,沒有喜歡上這種猙獰可怕的巨獸呢?恐龍題材的文藝作品總是熱門的,不管是中國的《藍貓淘氣與恐龍》還是好萊塢的《侏羅紀公園》,以及虛空紀錄片《與恐龍同行》,觀看人數都是爆表的。但是不管是什麼電影還是動畫,互動性總是比不上電子遊戲的,今天半仙就為大家推薦幾款有關於恐龍的遊戲,讓大家可以好好的體驗一下恐龍的狂野的氣息。
  • 百歲老人成功手術 醫護人員病房為其慶生
    濟寧新聞網12月15日訊(記者 宋強 通訊員 胡安國 黃德清)今天上午,一場特殊的慶生活動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急診創傷外科病房裡溫馨上演,醫護人員一起為患者溫奶奶慶祝她的百歲生日。溫奶奶11月27日不慎右腿骨折,來到醫院治療。
  • 恐龍時代出現之前,什麼出現的最早?看完長見識了!
    恐龍時代出現之前,什麼出現的最早?看完長見識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目前來說統治地球的是擁有非常高智商的人類,大家同樣知道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那個時候統治地球的是一種體型非常龐大的恐龍,但是恐龍的毀滅是因為一次隕石撞擊地球。
  • 蟑螂到底有多頑強,曾經被認為是日本核爆的唯一倖存者
    據當時報導稱,蟑螂是日本城市廢墟中唯一的倖存者。如此渺小的蟑螂,是如何在難以置信的能量和破壞力下存活下來?蟑螂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大約2億年,是侏羅紀時代恐龍的鄰居,那時候由於環境不同,自然狀態下的輻射比現在多多了,蟑螂還是一直存活至今,可見,蟑螂對輻射的耐受度比人類強。
  • 隕石降落後,恐龍是瞬間死亡的?4個證據表明恐龍曾被折磨的很慘
    審核:小文根據目前的化石分析,最早在距今2.4萬年前的三疊紀,恐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它們中的大部分可以用後肢來直立行走,並且體格龐大,繁殖速度也很快,沒多久,恐龍就遍布全球,成為了地球上的新一代主人,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才結束了自己長達
  • 百歲老人田玉龍:生育13子女卻都沒活到18歲,現127歲耳清目明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八九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百歲老人也不再鳳毛麟角。田玉龍身為這個時代下的一名普通女性自然也要履行這項職責。她出嫁後為夫家先後生育了13個孩子,兒女雙全本該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想不到的是命運偏偏要捉弄人,她生育的13個孩子,均沒有活到18歲。這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我們無法體會。
  • 恐龍時代那些強大的海洋霸主們
    恐龍時代顧名思義就是恐龍成為地球霸主的時期,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恐龍一共經歷了三個大的時期,一共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但是,恐龍的定義是中生代鳥臀目和蜥臀目的陸地爬行動物,也就是說翼龍目的風神翼龍、蛇頸龍目的蛇頸龍都不是恐龍。
  • 新冠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Triple H透露了NXT缺席倖存者大賽的原因
    星標一下,大賽不遲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Triple H透露了NXT缺席倖存者大賽的原因WWE NXT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雖然它的影響力並不如主力陣容的紅藍兩色品牌,但也不可小覷。在去年的倖存者大賽(Survivor Series)中,NXT取得了相當出彩的成績,然而被廣大粉絲報以厚望的它卻沒有參加今年的倖存者大賽(Survivor Series)。最近,Triple H透露了NXT今年錯過倖存者大賽(Survivor Series)的原因。
  • 鱷魚是恐龍時代的物種,它憑什麼本事一直存活在今天?看完漲知識
    那麼說到古生物,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鱷魚,鱷魚是恐龍時代的物種,它憑什麼本事一直存活在今天?在白堊紀時期,鱷魚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和鱷魚同一時期的恐龍都已經滅絕了,他們是怎麼躲避這些災難的呢?現在的人們會通過飼養的方式來養殖鱷魚,因此就可以看出鱷魚適應環境和繁殖能力是非常強的,因此它們是因為繁殖能力強才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