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運動?
大運動指身體的姿勢和由身體大肌肉控制的活動,如:俯臥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等。
孩子的大運動發育規律
1、由上至下:抬頭→翻身→坐→爬→站→走
2、由近至遠:肩→臂→肘→腕→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協調到協調手舞足蹈→視物伸臂→伸手抓物
4、正向動作先於反向動作:先抓後放,先站後坐,先走後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規律,但前後一般也就浮動1-2個月。即使不對孩子做任何的訓練,他也會根據自己的身體機能,在發育合適的時間get到新技能,但還是鼓勵父母對寶寶進行大運動的訓練,這對他更好的掌握技能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畢竟良好的運動基礎會使孩子終身受益。而且,這一定比輔導作業什麼的簡單多了。
粗大運動訓練對孩子身心發展的意義
一,促進大腦發育
既然精細動作是由腦來決定的,那麼腦的成長是靠什麼的?靠運動。
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在大腦神經和肌肉的控制下進行的,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增多大腦毛細血管數量,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永久連結,提高兒童身體調節、平衡、反應、靈敏度、運動技巧、大小肌肉的發育水平。
0~6周歲的孩子,運動對大腦的刺激和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那麼孩子跑來跑去算不算運動?這不叫運動,叫好動。真正的運動是有利於促進大腦的發育,有利於手眼腦,身體及各部分協調,這才叫運動。
二、 促進身體健康成長
健康的身體是智力發展的物質條件。大運動的訓練能提高個體的機能促進其生長發育。有的兒童身體發育較差,所以更加需要從運動方面著手,解決孩子基礎性的問題。
三、促進語言和社交能力
一些兒童的語言能力差,甚至是無語言,或只會發出一些簡單的字詞。對這樣的孩子只做單一的語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語言的形成與發展本來就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包括語言器官的發育,呼吸及氣息的運用,認知能力的發展,語言環境的影響等等。
臺灣的一位教授說過:強烈的跳躍運動會刺激大腦的運動語言中樞,對腦的發育和對語言的發育幫助都很大。有些孩子語言發育不好,是因為腦對口腔的控制能力還不夠,可以通過運動刺激孩子的運動語言中樞,讓語言發育變得更好。
粗大運動訓練活動舉例
在MUST綜合療法中,兒童粗大運動訓練的重點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保留童趣,所以力量訓練的重複性是有一些反孩子天性的,老師和家長可以將力量訓練作為每節課的熱身或者遊戲環節的間歇環節,用互動遊戲作為完成力量訓練動作的獎勵,可以說「寶貝,我們做完這幾個動作後,就可以一起玩好玩的遊戲了」,以此作為激勵。
1.上下臺階行走
2.開合跳
3.提踵運動
4.螃蟹爬
螃蟹爬-正向
螃蟹爬-反向
5.觸踝提腿
6.髖骨橋
7.毛毛蟲
8.平板支撐
正式的平板支撐對孩子來說難度過大,也過於無聊,試試這個。
9.伏地挺身
正常的伏地挺身可能對孩子難度較高,可以嘗試斜坡伏地挺身
10.側腿抬起
11.卷腹
用卷腹來代替仰臥起坐。傳統的仰臥起坐已經證明不適合兒童使用,「仰臥起坐會對人體後背造成傷害,它讓你的脊背碰向地面,髖屈肌(從大腿骨到腰椎的肌肉)發力,當這塊肌肉太緊或者太用力,它會用力拉脊背,從而造成背部不適。」
所以用卷腹動作來代替,訓練核心肌群。
12.狗熊爬
13.超人飛
14.兔子跳(蹲跳)
15.雪地寶寶
再次和大家強調,在MUST綜合療法中指出,粗大動作訓練對兒童還說過於枯燥,老師和家長要用情景帶入和激勵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執行動作,當幾組力量訓練動作完成後,就讓孩子們用互動遊戲去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