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名記者突然死亡,曾批評美國插手香港問題

2020-12-18 國防時報排頭兵

9月22日,美國知名調查記者安德烈·弗爾切克在土耳其突然死亡,這引發世界各大媒體關注。安德烈·弗爾切克出生於俄羅斯,但隨後加入了美國國籍。他目前是一名美國小說家、詩人、政治評論員、記者、攝影家和電影製作人。他曾是一位戰地記者,足跡遍布十多個戰火地區,從波士尼亞到秘魯到斯裡蘭卡,從剛果(金)到東帝汶。

美國記者安德烈·弗爾切克

土耳其官方通訊社9月23日發布消息稱,土耳其當局正在調查安德烈·弗爾切克的死亡事件。報導稱,這名作家在從土耳其黑海沿岸城市薩姆松前往伊斯坦堡的計程車中死亡。

安德烈·弗爾切克的妻子告訴調查人員,她們夫婦二人於9月12日從塞爾維亞抵達土耳其,在薩姆松住了9天。9月22日凌晨5:30分左右,她與丈夫乘坐一輛計程車抵達了在伊斯坦堡預訂酒店的門前,她試圖叫弗爾切克下車,但他沒有任何回應。隨後,緊急趕到現場的醫療隊宣布他已經死亡。

他的妻子還告訴調查人員,弗爾切克有一條腿癱瘓,還患有糖尿病,正在服用兩種藥物進行治療。

目前,伊斯坦堡首席檢察官辦公室正在對安德烈·弗爾切剋死亡事件進行調查,他的屍體被送往法醫機構進行檢查,警方將他的案件記錄為「可疑死亡」。

現年57歲的弗爾切克曾為許多主流出版物撰稿。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他將自己描述為小說家、哲學家、電影製作人和調查記者,同時也是一個「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和將西方政權模式強加給世界的革命者、國際主義者和環球旅行者」,他長期關注包括伊拉克、斯裡蘭卡、波士尼亞、盧安達和敘利亞在內的數十個戰亂和衝突地區。

弗爾切克出版過很多反對西方霸權主義的著作,包括《西方的恐懼:從波多西到巴格達》、《革命樂觀主義,西方虛無主義》、《論西方恐怖主義:從廣島到無人機戰爭》等。他經常給世界各大媒體撰稿,揭露所謂西方媒體在美化戰爭上的「謊言」。

9月12日,在接受土耳其報紙《Aydinlik》的採訪時,弗爾切克呼籲土耳其轉向俄羅斯和中國,而不是西方。弗爾切克曾多次就中國新疆和香港問題發聲。2019年12月,他在「CHINA DAILY」撰文批評美國插手新疆問題。而在去年香港街頭暴亂期間,他指責西方「宣傳機器」美化香港暴徒,並表示暴徒正在被美國利用。

安德烈·弗爾切克

安德烈·弗爾切克規範2010年11月在西班牙《起義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西方完善攻擊中國的技術」的文章,隨即被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譯刊發,引起輿論關注。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以及人民網也先後就這篇文章採訪了弗爾切克。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弗爾切克說,中國的和平發展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積極的民族發展典範,但西方總把中國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中國犯的任何錯誤都會招致尖刻的抨擊。弗爾切克表示,美國在人權、發展等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看待中國,並且使用片面的輿論詆毀中國,是因為中國走的是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而且取得了成功。

作為經常到訪中國的觀察家,弗爾切克認為,中國是一個關注民生、不斷取得進步的國家,有強烈的意願改善人民的生活。回憶起從北京乘動車到天津的經歷,他說,在天津火車站不遠處就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但這個工地不是建設別的,而是供市民休閒健身的公園。「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北京。從地鐵、公園到幼兒園,中國城市和鄉村的建設都是為了人民。」

弗爾切克說,冷戰後,西方輿論宣揚西方制度是勝利者,認為全世界都應予以採納。但中國憑藉與西方不同的社會主義制度,即中國政府所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對西方來說是一場噩夢。「中國成功的時候,西方試圖將其描繪為資本主義,甚至比西方國家還要資本主義。但另一方面,當他們打算批評中國的時候,就把它歸咎為共產黨執政國家,西方的輿論是有雙重標準的,」弗爾切克說。

他表示,在非洲,中國人幫助當地建設公路廣受歡迎,為中國公司工作的當地人說他們「第一次被外國人當人看,拿到體面的工資,再不用受到呵斥和毆打」。然而,西方輿論卻對這種友好視而不見,說中國人到非洲只是為了剝削當地人,獲得廉價的原材料,事實並非如此。弗爾切克說,他曾在奈洛比與中國工程師住在同一幢樓裡,他所感受到的中國人是滿懷熱忱,抱著開創一番事業的信念來到非洲,而不是為了攫取這片大陸的資源。

對於美國以民主為由批判中國的做法,弗爾切克並不認同。他對新華社說,美國評判一個國家是否民主與古希臘人民治理國家的傳統毫無關聯。「民主只是某些國家玩的政治遊戲,他們所謂的非民主國家其實是決定堅持自身發展道路,追求國家、民族發展的國家。」

在人民網提出「反華」言論為何在西方佔有如此大的市場時,弗爾切克介紹稱,西方媒體和學術界都受過「專業訓練」。 在碰到 「盟友」——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時,他們一貫是默不做聲。而對中國、委內瑞拉、古巴和玻利維亞,西方媒體每天都充斥著批評這些國家的聲音。西方記者們寫的直接批評中國的文章不僅在區域內,甚至在全世界都十分流行。除了媒體遵守「規則」,英國或美國媒體、學校及機構還定期給某些非洲記者提供「培訓」,提供免費旅行、大筆津貼以及其他類型的贊助,記者們則要以反華報導作為回報。這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腐敗行為,但每天都在發生。這種情況在東南亞國家同樣發生。

▲會見前塞爾維亞外交官的安德烈·弗爾切克,這是他生前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張照片

弗爾切克還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能力抗衡西方對世界政治經濟「獨霸」的國家。古巴、委內瑞拉雖然也在抗衡,但實力弱了一些。俄羅斯似乎也沒有下定決心。所以中國就成為唯一的可能也是唯一的希望,所以中國成為西方的習頭恨,也是西方打擊的對象。中國做的好事越多,批評來得也更猛……

在美國,像弗爾切克對中國這樣認同的記者並不多,對於他的突然死亡,我們期待一個公平的調查結果,也希望他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美調查記者計程車上「非正常死亡」,曾批評美國插手新疆香港,其妻...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ABC News)23日報導,土耳其官方通訊社發布消息稱,土耳其當局正在調查一名美國作家的死亡事件。報導稱,這名作家在從土耳其黑海沿岸城市薩姆松前往伊斯坦堡的計程車中死亡。隨後,緊急趕到現場的醫療隊宣布他已經死亡。據阿納多盧通訊社報導,伊斯坦堡首席檢察官辦公室立即對死亡事件展開調查,他的屍體被送往法醫機構進行檢查。私營的多安通訊社則表示,警方將他的案件記錄為「可疑死亡」。土耳其NTV電視臺報導稱,弗爾切克出生於俄羅斯,但隨後加入了美國國籍。
  • 拒絕跟隨美英等發涉港聯合聲明後,日本政府「找補」:已向中國轉達...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洋】日本共同社7日稱,美英等國近日發表涉港聯合聲明時曾邀請安倍政府,但遭到後者拒絕。日本此舉讓美英等國感到失望。消息發出後,引發日本國內輿論關注。日本《產經新聞》8日稱,菅義偉當天就「日本政府曾拒絕參加批評中國的聯合聲明」一事表示,「我國已將強硬立場直接通過政府高層向中方轉達,並向國際社會發出明確信號。」「美國、英國等相關國家也認同我國的應對方式,完全沒有傳達失望之聲的事實。」針對日本政府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日本國內看法不一。
  • 英政府發表報告插手香港事務 外交部:沒資格當判官
    此外,外交部發言人還就印度禁用中國APP、英國插手香港事務、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等熱點問題進行回應。「當前中澳關係的困難局面是澳方一手造成的。我們敦促澳方正視問題、糾正錯誤,為兩國關係回到正軌創造條件。」——23日,外交部發言人就中澳之間工作層的溝通問題作出上述回應。
  • 「國會淪陷」還不忘插手中國內政?!蓬佩奧宣稱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美國「國會淪陷」,國家形象蒙受恥辱的2021年1月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有心情插手中國港臺地區事務,他不僅對香港警方5日拘捕53名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一事說三道四,還表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即將訪問臺灣。
  • 美國記者為中國仗義執言,隨後不幸「離奇死亡」
    據參考消息網9月22日消息,曾為中國仗義執言的美國記者安德烈·弗爾切克被證實在土耳其身亡。土耳其警方將此案記錄為"可疑死亡",目前已經展開調查。土耳其媒體稱,當地警方似乎已經掌握了一些線索,並將此案件稱為"可疑死亡"。據了解,弗爾切克生前患有糖尿病,需要服用兩種藥物,但並未威脅其生命。弗爾切克與妻子英迪拉於9月12日抵達薩姆松,在旅行期間健康狀態相對較好,如今突然離世是任何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 美國無理制裁內地與香港4名官員,外交部回應
    國務卿蓬佩奧在聲明蠻橫宣稱,4名被制裁的人士將被禁止入境美國,他們在美國或由美國他人持有或控制的資產,都會被凍結。 對於此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日(10日)表示,美方的有關行徑,公然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美國通過所謂「法案」,允許香港居民暫住美國
    近日,美國又開始挑事了。據法新社報導稱,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又一份涉港法案,即所謂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聲稱歡迎香港居民暫時在美國居住。由此可見,美國又在故意挑釁,並蠻橫無理地插手中國的內政事務。不得不說,美國從來都是心懷鬼胎。
  • 深夜時分,香港傳出一個重磅消息!單獨針對美國
    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出於政治目的,頻頻以所謂「人權、民主、自治」為藉口,明目張胆幹涉和插手香港事務,妄圖在香港製造混亂和動蕩,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度發表聲明,無端指責中方依法制定和實施香港國安法,並以「涉及取消香港4名立法會議員資格」為由,宣布將對14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成員實施制裁。
  • 白宮果然插手中印邊境,美大使親自證實:「緊密合作」對抗解放軍
    文/南風 中印邊境爆發衝突之後,美國一直暗中幫助印度,隨著對峙持續交惡,美國才終於不再藏著掖著,首次公開證實,在這期間曾插手中印邊境的事情,和印度在應對實控線的局勢上,進行了「緊密的合作」,藉此對抗中國解放軍。
  • 駐港自由記者:香港的高等教育課程被美國組織操控
    每當記者或學者提及美國對香港的影響時,他們往往會被貼上「親政府」、「親北京」、甚至是「親共產黨」的標籤。Many of them are politically neutral; their only quest being that of the truth。
  • 梁振英駁斥BBC記者:美國警察會和香港警察一樣克制嗎?
    當地時間6日下午,數百名川普支持者衝破障礙進入美國國會大廈,向正在進行大選投票結果認證的國會聯席會議施壓。示威者和警方發生衝突,議員們被緊急疏散,選舉人票認證程序一度被迫中止。據美國華盛頓特區警察局長稱,截至目前已有5人在暴力示威活動中死亡。
  • 熱聞|被點名制裁的美國11人都做了啥?在涉港問題上劣跡斑斑!
    這11個人在涉港問題都做了啥?為啥被中國外交部點名制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梳理了他們在涉港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可謂劣跡斑斑!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批評稱,對克魯茲表示未有見到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實在匪夷所思。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13日亦批評克魯茲「睜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搞破壞」,正告克魯茲之流︰「脫下黑衣、收回黑手,停止插手香港事務,不得在中國的土地上撒野!」美反華議員香港督師。
  • 太突然!知名導演去世
    在中國擁有不少影迷曾去橫店影城看景金基德在中國擁有不少影迷,他的突然去世也讓不少網友感到震驚。2015年他曾擔任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2015年他曾在受訪時透露進軍中國影市的首部電影為《無神》,隨後一度傳出即將於2016年8月開機。
  • 歐方有人提議禁止向香港出口防暴器材,華春瑩:美國抗議中死亡人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3日訊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歐方有人提議禁止向香港出口防暴器材」進行有關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去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沒有一個人因為香港警察執法而死亡,但有近600名香港警察在正當執法過程中受傷。
  • 港媒驚人發現:香港高校的通識教育很大程度上由美國操控!
    有港媒16日調查發現,由美國駐港總領館主導及撥款資助的中文大學香港美國中心(即「港美中心」),執行美國國務院教育及文化事務局轄下的「傅爾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聲稱推動學術交流,其實是滲透香港八所大學,設計通識教育課程等,變相操控香港高等教育重要課程。
  • 被中國宣布制裁的美部分非政府組織,NGO執行長在香港被禁止入境
    據此前報導,在2019年12月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包括「人權觀察」、「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自由之家」等被直接點名。華春瑩當時宣布中方將對上述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 美國反華議員碰瓷中國 稱中國是「帝國主義國家」
    為何突然定製印有亂港標語的NBA球衣?可能與之前NBA的一個決定有關。「體育和政治不應混為一談。」「說到帝國主義,記住美國在菲律賓製造的種族滅絕事件吧。」還有網友喊話他多關心美國國內的事。自從在美國政壇露面以來,他便頻頻發表出格言論,遞交不負責任的議案,藉機挑動美國民粹情緒,謀求個人政治利益。今年5月,霍利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聲稱「現在是美國離開世貿組織的時候了」。4月初,他還向國會遞交議案,要求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理由是後者與中國政府分享數據。去年,霍利還專門跑到香港,與「亂港分子」見面,「明火執仗地幹預香港事務」。
  • 「美國對中國的批評極度虛偽——」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7月4日刊登美國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泰恆(音)題為《美國對中國的批評極度虛偽》的文章稱,美國對香港國安法的指責極度虛偽。美國刑事司法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削弱了華盛頓的信譽,使其難以譴責其他國家。文章摘編如下:美國政府指責中國為香港製定的安全法破壞了所謂政治自由。
  • 美媒體批評美政府早期對病毒檢測能力不足導致一些病例僅被當作...
    鳳凰衛視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記者會上稱,中國正利用全世界關注疫情大流行的時機,繼續推進挑釁行為,包括侵蝕香港自治權、對臺灣施加軍事壓力並脅迫南海鄰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耿爽:我要強調的是,無論何時何地,中方都將堅定地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臺灣、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幹涉。
  • 美國遭史無前例「入侵」?事態突然升級!
    本屆美國政府的安全部門和當選總統拜登都對「黑客是誰」的問題保持謹慎,但一些美媒和政客還是早早將矛頭對準了莫斯科。一場黑客迷局,被一些學者看成了未來美俄關係的預演。1越往下查,美國網安部門發現事態越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