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茶包誕生於1908年一個意外。紐約茶商湯瑪士·蘇利文為了方便衛生,將茶葉的樣品放在絲製束口小袋中寄給客戶。他以為客戶會將茶葉從袋中取出再按照傳統方式衝泡飲用,沒想到客戶直接就袋衝泡,而且十分滿意,還請他繼續提供同樣包裝的茶葉。
茶包後來發展為各種各樣的款式,常見的有圓形或方形小袋,由於空間狹小,茶葉在衝泡過程中活動受到限制。相對而言,金字塔型茶包在衝泡過程中能為茶葉提供更寬闊的空間,使得茶葉被水充分浸潤。
時至今日,人們為了「茶包好還是茶葉好」而爭論不休。不容置疑的是,茶包無論是衝泡過程還是清洗過程都較傳統泡茶方法更為便捷,但若風味而論,散葉茶卻仍然不可替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散葉茶和茶包的優劣。
ROUND 1 方便性
由於茶包的分量已經預先調配好,適合不善於把控分量的新手。同時茶包的使用省去了事先準備茶器和事後清洗茶具的麻煩。儘管如此,對於資深的茶葉愛好者而言,這份便捷省去了繁瑣步驟的同時,也掠奪了泡茶的樂趣。
用散葉泡茶的確比用茶包更費事,從選材、水溫、時間各個要素上都需謹慎用心。但也正是這些細微的環節,為最後的茶注入靈魂,帶給泡茶者極致的口感體驗和非凡的成就感。
ROUND 2 風味
散葉茶以完整葉片、大塊或不完整葉片製作,其中依然含有芳香油,因此可以泡出層次豐富的濃鬱茶湯。
而商品化茶包中裝的是茶葉碎末,又稱「茶角」,這樣可以使得茶可以快速衝泡。但是茶葉本身蘊含的大部分香氣都已經在製作工序中喪失,風味層次遠不如散葉茶。同時,因為衝泡時釋放更多的單寧酸,茶湯的苦澀味會加重。這就使散葉茶在味道上更勝一籌。
此外散葉茶若以正確方式存放,新鮮度比茶包裡的茶葉更持久。
ROUND 3 價格
有不少人認為散葉茶比較貴,而商品化茶包物美價廉。這其實是對散葉茶的誤解。其實泡一杯茶只需要極少量的茶葉,而且烏龍茶還可以多次回衝。這樣算來,每杯茶的價格其實是很划算的。而盒裝茶包單價雖然便宜,但平均每袋茶包只能衝泡一兩次,且價格和散葉茶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茶包的保存期限也比散葉茶短。因此,對於有長期喝茶習慣的人來說,還是購買散葉茶更為合適。
ROUND 4 環保
環保是近些年來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茶包是否環保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市場上存在有生物可分解類型的茶包,但大多數茶包中仍含有少量的放在堆肥中多年都無法分解的塑膠。因此在環保方面,散葉茶也更勝一籌。
散葉茶雖然衝泡費心費力,但卻別有一番風味;而茶包雖然衝泡便捷,但由於商業化的追求,粉碎了茶葉的同時,也粉碎了最自然醇厚的風味,粉碎了衝泡的樂趣。
綜合來看,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那麼優質散葉茶絕對是相比茶包更好的選擇。但如若沒有充裕的時間享受衝泡的樂趣,那麼選擇茶包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你出門在外,想在忙碌之餘抽空品茶香,便捷是首要的需求。在這種場景裡,茶包是面向快節奏生活的貼心發明,在方便快捷的前提下,給茶友們帶來儘可能的醇香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