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他們,在異鄉摸爬滾打多年,闖出一片天地;他們,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有經驗,更有深深的鄉戀情結;他們,選擇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助力添彩……人們親切地將他們稱為「歸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近年來,我市不斷細化政策措施,優化服務環境,大力吸引和扶持在外能人返鄉創業。市縣聯動連續7年舉辦各類返鄉創業大賽,在全市掀起了返鄉創業熱潮,形成了「雁陣效應」,激活了「歸雁經濟」。人才回歸、項目回遷、資金回流,為推動創新創業,厚植產業根基,促進經濟轉型,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情歸桑梓出彩人生」返鄉創業大賽現場
01 「歸雁」帶回什麼
「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是我多年的心願。」12月4日,在位於阜寧溝墩鎮的超大容量變壓器製造項目建設現場,李亞道出返鄉創業的初衷,依依鄉情簡單而濃烈。他創辦的上海近能電氣製造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發展已成為行業領軍企業,這幾年他一直在謀劃開設分公司,整體承載產業化項目轉移,家鄉阜寧便成為他的首選之地。
2018年6月,他在阜寧招商人員的推介下,回鄉註冊成立江蘇近能變壓器有限公司,總投資2.8億元。「鹽城分公司一期2條生產線投產後,年產值將達1.5億元,能帶動周邊100多人就近就業。」李亞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滿滿,計劃通過上下遊合作在當地培育不低於10家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傾力打造一個特色產業園區。近日,他被評為「2020鹽城市十大返鄉創業之星」。
同屆被評為「返鄉創業之星」的還有三創農業園負責人邵國兵。「今年的300萬株脫毒草莓苗,已被訂購一空!」在農業園忙活的邵國兵,心情很是不錯。邵國兵高中畢業後從老家鹽都去無錫做生意,經過多年奮鬥,成為農夫山泉無錫區域總經銷。去年,經鹽都區政府牽線搭橋,回鄉創辦了三創農業園,利用揚州大學的最新技術,培育高架脫毒草莓。
走進農業園,30個高架大棚依次排列,每個近5畝,除了種植草莓,還培育脫毒草莓苗。「脫毒草莓不僅口感更好,產量更是普通草莓的一倍,經濟效益也更高。」邵國兵說,為了拉長產業鏈,他還建立了組培中心,實現草莓苗的大規模繁育。全新的草莓培育、種植、加工方式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多重效益,也帶動了當地眾多農戶參與其中、增收致富。
「回鄉創業,大有作為!」作為首屆返鄉創業大賽的創業之星,張富平感觸頗深。以每年新開5家分店的速度擴張、建有2個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標準化生產廠房、吸納600名員工就業、發出100萬張會員卡、連續多年營業額翻番……從蘇州回到家鄉,他用8年時間,將「格麗思蛋糕」打造成為鹽城烘焙領域的領軍品牌。
一個本土烘焙品牌這麼紅火的秘訣是什麼?「新鮮,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張富平說,他們要以全新的經營理念、獨特的生產設計、優良的產品質量引領整個行業發展。近年來,有50多個烘焙領域創業者在他的示範帶動下,項目發展生機勃勃。
依託返鄉創業大賽舞臺,一大批「歸雁」帶回了資金、技術、市場、經驗等各種資源,用一個個創業項目,激活「歸雁經濟」,致富一方百姓。
▲李亞在決賽現場對參賽項目進行講解
▲ 邵國兵在大棚查看草莓苗生長情況
02「雁陣效應」怎麼激發
對蘇北地區而言,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在外有成人士和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是推進創業富民較為現實的路徑所在。鹽城是人口大市,也是勞務輸出大市,全市常年有上百萬人在外打拼。「百萬老鄉」蘊藏著創新創業的巨大潛能,打好「返鄉創業牌」是我市培育富民增收領路人的有效舉措。
為激發返鄉創業精英引領富民的「雁陣效應」,吸引更多在外人員返鄉辦實業、興產業、帶就業,我市從2014年便開始舉辦一系列返鄉創業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7屆,大賽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展示創意和才華的舞臺,極大提升了我市在外人員返鄉創業熱情。全市返鄉創業人數逐年攀升,從2014年的7282人穩步增長到現在每年1萬人以上,截至10月底,返鄉創業實名登記累計達76809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
記者梳理發現,隨著我市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創業環境的持續優化,參加返鄉創業大賽項目的「含金量」也在逐年提升。在實名登記的返鄉創業項目中,對比2014年和2020年數據,返鄉創業投資規模50萬元以上的項目數佔比由20%提升到25%,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的項目數佔比由10%提升到13%。
同時,返鄉創業項目從初期以小作坊、小門市為主正在向現代農業和二、三產業尤其是工業、服務業拓展,湧現出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高大上」項目業態。7屆返鄉創業大賽,參賽創業團隊409個,評選產生141個獲獎項目,其中農業36個、工業76個、服務業29個。
藏紅花室內種植、新型玻璃纖維「鋼筋」建材、汽車3D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回看141個獲獎項目,領域涉及各行各業,科技含量也在逐年提高,高科技農業、創新型工業製造、機器人、大數據、遊戲動漫等優質項目越來越多,比例逐年攀升。
「比賽中挖掘一批高端優勢產業項目,有利於促進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哈理工鹽城智能裝備研究院教授馬一梓是我市返鄉創業大賽的資深評委,他認為,參賽團隊水平和項目含金量的「雙提升」,體現了創業者核心技術研究攻關能力在增強,這對於助推鹽城產業轉型升級大有裨益。
▲在決賽現場,評委對參賽項目進行精彩點評
03「歸雁經濟」如何做大
在外人員返鄉創業,在我市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加快產業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市持續加碼政策扶持,做優做強平臺載體,努力構建更好生態,吸引更多「雁歸巢」,形成「雁陣效應」,激活「歸雁經濟」,為推動創新創業,厚植產業根基,促進經濟轉型,助力全市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創業多年,在阜寧落地的項目,從辦理工程許可證到開工,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這讓我既驚訝又感動。」李亞對我市優越的營商環境頻頻稱讚:「我們公司的職員去辦相關手續,連一根煙都發不出去,可見政務服務有多規範。」回看返鄉創業路,張富平認為最給力的還是創業軟環境,「市、縣各層各級都給予了我極大支持,幫辦證件、申請資金、招聘員工,每個環節都是主動對接、跟蹤服務。」
媒體宣傳、網絡推介、現場展示、返鄉就業創業懇談會……我市通過多種形式展示返鄉創業人員的創業風採、創新思維和創業經驗,最大限度發揮返鄉創業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形成在外人員競相返鄉創業的良好態勢。
經過多年發展,返鄉創業大賽已成為吸引能人返鄉創業的高端通道。大賽的成功舉辦,促使全市呈現創業熱情持續湧動、創業英才廣泛集聚、眾創空間不斷拓展、創業層次大幅提升的喜人局面。
為返鄉創業精英「充電蓄能」。2017年起,市人社部門每年組織返鄉創業獲獎項目負責人赴清華大學委培深造,開展新興產業發展布局、企業經營管理、法律風險防範、企業股權激勵設計、網際網路營銷、稅收政策等專題培訓,幫助他們拓展思維、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累計培訓創業精英近400人。
就進一步提高大賽質效,馬一梓建議,可以邀請教育培訓機構、創業服務中介、電子商務平臺、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等第三方參與,同時提高龍頭企業參與度,從資金、技術和服務等方面,帶動支持返鄉創業人員依託其產業鏈發展創業項目。比賽結束後,持續加強跟蹤服務,階段性開展創業企業運營情況調查,確保後續配套激勵政策落實到位,助推項目快速發展、企業做大做強。
▲ 消費者在格麗思蛋糕店購買商品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黃 露
圖 片 | 受訪者提供
值班主任 | 江漢超
原標題:《一場大賽,如何激活「歸雁經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