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

2020-12-14 中國張掖網

  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

  ——聚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

  光明日報記者王金虎

  不久前,在廣東東莞打工的吳桂春打算回老家之前,給17年裡度過了諸多閒暇時光的東莞圖書館留言:「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留言「上網」後,吳桂春對圖書館的留戀,和圖書館給予讀者的溫暖,打動了很多人。

  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之一。而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很多人在博物館、大劇院、美術館等場所獲得了豐富的文化滋養。公共文化具有整體性、公益性、公開性等特徵,而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滿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則從根本上對此進行保障。目前這項法律的實施情況如何?

  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奔赴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檢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組就政府保障職責落實、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社會力量參與等情況進行重點檢查。記者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隨著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落實,各地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務場館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越來越有力的保障。但同時,全國範圍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

   促進資源向薄弱環節傾斜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在石家莊市、太原市、鄂爾多斯市等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好的地區,博物館、公共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隨處可見,配套設施完備。而與城市相比,鄉鎮的場館、設施則簡單得多,一個不大的鄉鎮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通常要承載包括舞蹈、音樂、繪畫、書法等諸多項目,空間有限,彼此幹擾。就全國範圍而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普遍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分布差距較大,而部分地方政府受財力制約,全面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難度較大。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方面潛在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問題作出了宏觀規定。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韓永進說:「考慮到法律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了國家扶助『四區』,即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當然,在落實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細化宏觀法律規定。」他建議,應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由國家統籌規劃,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比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通過數位化減少乃至消除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不平衡。此外,轉移支付等原有制度安排對於縮小區域、城鄉之間的不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應當繼續堅持。

  暑假期間,許多學生前往當地非遺文化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

   變單向「輸血」為多方參與

  資金制約不僅體現在建設上,也體現在運營中。

  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在執法檢查座談會上說:「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建成之後,人員經費、購置圖書經費等一般也依賴於地方財政撥款,水電、設備維修更新等支出其實也佔相當比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營維護成本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投入,但多數公共文化服務是免費向公眾提供的,這就使得地方政府面臨著單向「輸血」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事務,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佔主導地位。「但是考慮到地方財政持續投入存在壓力,應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列舉了社會力量五種參與方式,即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捐贈產品等。」韓永進說,「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事業,可以藉助市場機制的靈活性,發揮其在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應當儘快細化法律規定,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機制,填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建設的不足,變單純依靠政府投入的『單向輸血』為多方參與、共建共贏的『良性循環』。」

  「場館建設後,可以鼓勵志願者來參與運營;鼓勵民間力量、社會資本進入,如尋求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的捐贈,尋求當地企業的贊助;相鄰、相近的場館之間可以聯合建設,在資源上互通有無。」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呂芳建議,比如圖書館除了提供核心業務外,也可以提供手工藝品、藝術品的零售服務,或者提供信息資源的深度研究等有償服務,提供掃描儀設備、3D印表機等。

  在湖南長沙嶽麓區嶽麓街道左家壠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居民在棋牌室下棋。新華社發

   「15分鐘生活圈」讓文化利用可及性增強

  「市裡修建了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各種場館設施挺齊全的,但是離家有些遠,平常並不怎麼去那兒。」河北省邢臺市市民韓先生告訴記者。

  針對這樣的問題,呂芳認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對可及性有一定要求,應當更加便利。她建議,首先,場館建設之前,一定要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選址、布點等進行充分論證,避免出現低水平重複與資源閒置。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最好與居民「15分鐘生活圈」相銜接。其次,以圖書館為例,在場館已經建成的基礎上,為了方便居民的閱讀,可以設立圖書館社區分館、城市書房等,使中心館專注於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功能如典籍收藏等,而分館更方便居民就近閱讀。最後,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除了提供核心服務外,可以挖掘提供一些與公共文化服務相近、相似的其他公益性服務,開展各種社區服務,提升場館的使用價值與吸引力。例如,為老年人提供娛樂活動、舉辦公益講座、為弱勢群體提供技能輔導等。

  資金之外,人才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有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建設完畢後,活動開展頻率較低,甚至閒置浪費,部分原因在於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部分文化站無專人管理或者專人不專用。

  韓永進認為,應當培養專業公共文化服務管理人才隊伍,完善激勵機制,調動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使用率,需要站在群眾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應當提高服務效能,我國文化供給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改變基層文化站『吹拉彈唱』四件套這種傳統單一的文化供給方式,只有緊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形式,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才能吸引到群眾」。

  權威聲音

   公共文化賦能美好生活權威聲音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

  要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均等。實施村文化中心設備購置項目、「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推進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以「三區三州」為重點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脫貧攻堅、促進區域均等。著眼於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舉辦老年合唱節、少兒合唱節、農民工文化匯演等活動,廣泛開展少兒閱讀推廣活動,會同殘聯實施「盲人閱讀推廣工程」,啟動「書香殘聯」殘疾人網絡閱讀平臺,加強人文關懷、促進群體均等。

  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歐文漢:

  要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在過緊日子的同時,積極支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戲曲進鄉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等重點項目,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

  要突出強調加快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同時,指導各地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規劃,強化頂層設計,落實保障措施,推動任務落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司司長魯士海:

  為提高文博事業單位管理水平,應擴大管理崗位選人用人視野,並考慮文博事業單位存在較多的文物保護和修復類技能人才,由於缺乏政策通道難以進入管理崗位的實際情況,從政策上明確允許文博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工勤技能人才比照管理崗位同等資歷人員條件,通過競聘上崗等方式,轉聘相應的管理崗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單威:

  國博致力於建設觀眾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窗口,及時回應群眾需求。針對觀眾流量大、入館手續複雜等問題,採取有力措施,減少安檢程序,簡化入館手續,控制每日入館限額。施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開闢老幼快速通道進行分流減壓,基本實現預約觀眾入館參觀不排隊。優化觀眾參觀服務工作,推行精細化服務,打造特色母嬰室,開放夜場常態化,觀眾參觀體驗顯著提升。

  ——摘自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一次執法檢查全體會議發言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0日10版)

 

 

編輯: 鄭明圓

相關焦點

  • 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的前身
    上海外灘美術館於2010年正式開館,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所在的亞洲文會大樓,從19世紀中期以來即是上海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亞洲文會大樓(RAS)曾是上海博物院的所在地。
  • 多國美術館、博物館閉館
    受疫情影響,法國羅浮宮暫時關閉法國當地時間3月1日,羅浮宮博物館方面宣布全天閉館,目前開放時間未定;此前,日本最受歡迎的動畫博物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威尼斯文化古蹟總督府、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等均在其列。多家博物館取消相關活動。
  • 北京市發改委:預約開放公園、景區、民宿、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
    預約開放清單:公園、景區、民宿、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行業,通過分時段預約限流、遠端疏導、熱力提示等防控措施,將流量管控的關口前置,變被動的現場分流為主動的行前計劃和引導、實時的監測預警,實現人員流量的有序管理,讓這些場所健康開放、安全開放。同時,大家旅遊、住宿、讀書和學習觀賞的體驗也將大大提升。
  • 東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美術館?
    首先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東京國家美術館。國家西部畫廊位於上野公園,由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1887-1965),並於1959年完工,這是勒·柯布西耶在亞洲的一個建築項目。從西方藝術畫廊的名字,你可以了解到西方藝術畫廊的收藏,這也與東京的其他國家不同。比如國家新美術館,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前者在2007年以一個特別的展覽開幕,而後者則側重於現代日本藝術。
  • 深圳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等文化場館今起陸續開放
    需要注意的是,圖書館現階段將實行實名預約入館。年滿14周歲以上,持有效深圳「圖書館之城」讀者證(含虛擬讀者證),且已在「深i您」小程序進行健康登記的讀者,可通過「深圳圖書館|圖書館之城」微信服務號進行預約。65周歲以上年長讀者、殘障人士等可以由工作人員現場協助辦理入館手續。讀者出入場館均需驗證讀者證進行登記。
  • ...東京國立博物館|江戶東京博物館|日本|奈良|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直到昨天,除日本的吉卜力美術館外,日本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大部分仍處於正常開放狀態,僅取消館內近期文教活動,多數博物館僅在官網發布了「關於防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公告」。日本首相在昨天(2月26日)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會議上宣布將暫時關閉由文化廳所管的國立美術館、國立博物館,根據這項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關於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
  • 貴州省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長假期間天天開放,活動豐富樂趣多
    國慶中秋長假,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圖書館、貴州美術館等場館遇假不休,紛紛利用假期,精心策劃,精心待客,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活動一:了解恐龍的誕生活動時間為10月6日(周二),上午場從10:00到12:00,下午場從2:00到4:00,活動地點在博物館A區二樓學術報告廳。活動對象為6-12歲的兒童,陪同家長可旁聽;活動人數限20位小藝術體驗官。
  • 震後五年:一座「牆外」美術館|博物館社群
    面臨嚴重受損而傷痕累累的城市,市民們將如何應對藝術?在摧毀之下,我們對於藝術的影響力能有何等預期?即使市民們希望看到藝術品,在一時間甚至無法辨識的街區當中,如何能夠順利找到藝術的現場?」當策劃團隊啟動戶外藝術項目的嘗試之後,美術館越發堅定了積極行動的決心。顯然,在缺乏生活信心和人生希望的陰鬱時刻,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艱難的生存條件或依然活躍的餘震,而是無邊的悲慟和緩慢的心理恢復。
  • 上海博物館恢復開放之後,這些美術館和名人故居也開啦
    明天開始,上海各級博物館美術館都將陸續恢復開放,採取實名制參觀、入館前體溫檢測、全程佩帶口罩、限制參觀人流,這些措施都在提供文化服務的同時保障觀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臨展基本都已結束,每日限流3000人,瞬時接待量不超過500人。
  • 廣州各美術館及多家博物館推出線上「看展」
    齊白石作品  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日子裡,如何更好地滿足大家的精神需求?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按照原來的設想,廣東美術館在春節期間為市民準備了四個大展和豐富的公教活動。但因疫情的特殊原因,廣東美術館在春節期間閉館,避免大眾在公共空間聚集。「為此,我們緊張準備線上展廳的上線工作,為廣大藝術愛好者開通安全的觀展通道——線上虛擬展廳。」而這四大展覽,即便是到了原定撤展期,線上虛擬展廳仍將繼續開放,以供廣大群眾隨時隨地觀看。
  • 美術館、博物館和藝廊的科技大賞
    從十五世紀於羅馬成立的卡比託利歐博物館以來,我們無論走進美術館或是藝廊,都無法避免以藝術專業人士預先為我們安排好的姿勢去欣賞作品。當科技於近年遇見傳統的藝術場域之後,我們看藝術的角度和方式都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 「請勿觸摸」或者「請勿靠近」這樣的指示牌在數字美術館或者網上展廳面前就顯得多餘了。
  • 青島市各類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開館時間來了……
    全面放開可控行業場所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有序開放低風險區域博物館單位、遊藝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督促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需按照省文化和旅遊廳通知要求及時恢復開放。根據山東省電影局通知要求,及時開放電影院。
  • 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陳同樂:博物館是用來「泡」的
    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系列活動中,業界和學界圍繞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平等對話等問題展開探討。荔枝特報對話文博界「大咖」,帶你一起感受腦力激蕩、思想創新與文化魅力。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孟煦 實習生/潘笑
  • 遊記:我覺得最可玩的一個美術館
    在紐約所有的博物館中,惠特尼美術館是唯一一家由藝術家創立的美術館,而其他大部分美術館都是由收藏家創立的,比如說弗裡克美術館FrickCollection、摩根圖書館博物館MorganLibrary等等。最開始,這座藝術館就因為「美國現代藝術」的大量收藏而聞名,很多藏品的質量都要比MoMA還要新鮮。
  • 四川多個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今日起閉館,且暫停部分節慶活動
    春節打卡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的朋友注意!全省多個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今日起閉館,且暫停部分節慶活動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邊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因人群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群眾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月24日起,全省多個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閉館,且暫停部分節慶活動。
  • 全球博物館閉館數量再增!歐美18個國家的博物館現狀如何?
    德國首都已經關閉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劇院和音樂會場館。德國十幾家博物館效仿,其中包括位於杜塞道夫的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藝術博物館、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慕尼黑的老繪畫陳列館和現代藝術陳列館,以及巴伐利亞州所有的文化機構。但柏林的猶太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仍在「全速工作」,以按計劃於5月中旬完成新的常設展覽和兒童博物館ANOHA。
  • 濟南市博物館、美術館、劇場最新名錄,收藏!
    近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2019年度濟南市博物館名錄》、《濟南市美術館一覽表》(截至2020年7月)、《濟南市劇場一覽表》(截至2020年8月)。>濟南市美術館一覽表1濟南市美術館濟南市槐蔭區臘山河西路與威海路交叉口2濟南市第二美術館濟南市萊蕪區經濟開發區長勺北路171號3山東新聞美術館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大眾傳媒大廈
  • 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大有可為(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從無到有的發展,顯現出其在助推鄉村振興上大有可為,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發掘資源留住鄉愁放眼世界,有很多知名博物館均位於鄉村。在我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建立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已時不我待。
  • 包頭博物館和美術館恢復開放了!
    從今天開始,包頭博物館和美術館也恢復開放,工作人員提前做好消殺工作,市民攜帶身份證登記後就可以正常參觀,不過進入館內還需要佩戴口罩。 包頭博物館講解員 李雨薇 這個是語音導覽系統,為疫情期間暫時無法提供人工講解,所以我們每天上午來是為了調試這個語音導覽是否和每一件文物有一個對應。
  • 春暖花開,感受藝術的魅力 上海又一批美術館和博物館開放
    圖說:上海各美術館及博物館逐步恢復開放近期,上海民營博物館美術館根據自身情況相繼復工,各類藝術機構開始以預約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昨日,徐匯西岸濱江聚集了許多出遊的觀眾。龍美術館門口的草地上櫻花開放,展覽吸引著不少宅家許久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