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與補色 色相的改變原理 我用三個工具讓你看清它們的工作原理

2020-12-19 好色之圖1

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圖。通過上一節的內容,我們學習了色光三原色RGB的產生,認識了原色和它們的補色,知道了原色與二次色、三次色之間裂變式的互相混合後,產生了1600多萬種新的顏色,這些顏色充斥在我們的世界中,無處不在。

明白了色彩的產生,接下來我們就要聊聊色彩的特點了。

色彩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種基本要素,分別是:

色相(Hue)

飽和度(Saturation)

明亮度(Lightness)

三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就是"HSL"。

經常使用Camera Raw或者Lightroom的朋友一定相當熟悉這個功能。

我們分別來解釋這三個要素具體是什麼意思:

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現出來的相貌,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徵,是區別各種不同色彩最準確的標準。紅色就是紅色,黃色就是黃色,這些顏色會有具體的準確參數。

我們來看一張色相環圖片:

在色相環中,原色補色以及各種混合的顏色都有,這樣看可能不太直觀,那麼我們把這個色相環從正中間的紅色部分一分為二,掰開了再看看:

我是從正中間分開兩個弧形,將弧形旋轉90度之後,大家可以看到,起始位置是紅色,到了正中間,就是紅色的互補色青色,然後再到結尾,又是紅色,看起來是不是與圓環形狀的時候一樣?如果這兩個弧形看著彆扭,那我們再把它弄直了,這樣看起來就舒服了吧?

從色相環變成了色相條,感覺很眼熟對不對,看看你PS軟體中的"色相飽和度"工具,上面是不是有根一模一樣的色相條?

這根色相條,就等於是掰直了的色相環,所有色彩的相貌,都在裡面。

飽和度:

是指色彩的純度。飽和度越高,顏色越純,色彩越鮮明;飽和度越低,顏色中灰色成分越大,色彩越黯淡。簡單的說,就是表示色彩的濃淡。

明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是表現色彩層次感的基礎。比如在紅色中,暗紅色和淺紅色,就是以明暗度來區分的。

正是這三種要素,決定了色彩要偏向什麼顏色,以怎樣的純度和亮度來表現。所以色彩三要素,決定了色彩的走向。試想一下,如果在我們的數碼照片中,你改動任何一個要素,是不是都會讓照片顏色發生變化?

好了,色彩三要素先介紹到這裡,大家知道這三個要素在顏色中會起到什麼作用就可以了,都是些理論上的知識,我只希望大家對這些理論知識有個概念就行,不必死記硬背,這樣在未來的工具使用中,才可以互相印證。

接下來我們繼續聊三原色與它們的補色。在上一節我們說過:

紅色的補色是青色,

綠色的補色是洋紅,

藍色的補色是黃色,

原色加上補色,一共是六種主要顏色,這一點需要大家記住,因為在未來的調色工作中,總會遇到這六種顏色。

在PS軟體中,有著多種多樣的調色工具,其中有一些很簡單直觀的工具,比如:"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可選顏色"等等,其實在這些工具當中,都有三原色及它們的互補色出現,我們來看圖:

這是"色相飽和度"工具的調整面板,當我們點擊"全圖"這個下拉菜單的時候,你會發現,裡面還包含了六種顏色,仔細看看,是不是就是我們前面剛說過的三原色和它們的互補色?

再看其他的工具:

"色彩平衡"的調整面板上更加直觀,直接就把顏色以可視化的形式體現出來,大家可以看一下,三條顏色帶上,右邊的是原色,左邊相對應的,就是它們的補色。

"可選顏色"工具裡,點擊"顏色"下拉菜單,同樣也有這六個主要色調,不過這裡還多了黑白灰。還有兩個工具,"曲線"和"色階",裡面同樣包含三原色,這兩個工具先放一邊,留到我們說"通道"的時候再細講。

明白了原色與補色在PS工具中的表現方法,現在我們來研究使用工具調色的原理,請注意,此時我們不用管效果,只是看原理。

接下來進入工具實操,既然今天聊了色彩三要素,那我們就先從"色相飽和度"這個工具說起,詳細為大家解讀一下這個工具的工作原理。

打開一張素材照片,使用快捷鍵CTRL+U,調出"色相飽和度"調整面板:

在默認的"色相飽和度"調整面板上,有三個調整滑塊,分別就是我們剛才講過的色相、飽和度、明度,拖動色彩三要素的三個滑塊,是針對全圖進行調整的,也就是說,只要你拖動滑塊,整張照片的顏色都會發生改變。

大家注意看面板左上方,有個標記為"全圖"的下拉菜單,如果不想調整全圖,只想針對某一個顏色進行調整,可以點擊下拉菜單,選擇你想調整的顏色,比如紅色吧:

這個時候你所做出的任何色相上的改變,飽和度和明度的調整,都只針對紅色產生作用,而不會影響其他顏色。我們隨便在色相上調整一個參數,看看效果:

我在紅色中,把色相條拉到了最左邊,在色相條上顯示,最左邊是紅色,但是照片中的紅色晚霞倒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變成大面積的青色了。

本身是紅色,把色相也調整到紅色上,按理說應該更紅才是啊,為啥會變成現在這副鬼樣子?相信很多朋友在使用"色相飽和度"這個工具的時候,也會有此類困惑,接下來我們來答疑解惑!

還記不記得前面我們看到的RGB色相環,它是個圓形,後來我們把它掰直了,做成與"色相飽和度"面板上相同的水平色相條,但是請你別忘了,它的初始狀態就是個圓形!看圖:

圓形色相環的角度是360度,後來我們把它一分為二,變成左右兩邊各180度,對吧,那麼這個圓形色相環和掰直了的色相條在圖片中,應該是這樣的:

它們除了外形不同,在原理上是完全一樣的,左右兩邊所顯示的顏色也是相同的。那麼回到我們剛才調整到面目全非的圖片中,再探究一下原理:

我在紅色中,把色相條向左調整了180度(注意看色相條上方的數字),這時大家看一下色相環上,原本紅色是在0度位置,隨著我的調整,顏色角度也跟著調轉180度,就到了垂直下方180度的青色位置,於是照片中原本該是紅色的位置,現在就變成了青色。

在"色相飽和度"工具的色相條上,你可以調整到任何顏色,根據色相條上提示的數字,對照色相環的角度,顏色一定是相符的。

說完了色相,再說說飽和度和明度,這兩個就簡單了,很直觀就能看到效果,而且也沒啥角度公式。

還是在紅色中,我把"飽和度"降到最低,這樣的話照片中的包含紅色的區域就被減弱到灰色,沒有顏色了:

再換成"明度"試試,仍然是在紅色中,我把明度降低為0,同樣的道理,照片中所有包含紅色的區域,沒有了亮度,變成黑色:

從這個工具中,我們可以明白,控制色彩三要素,可以對數碼照片的顏色進行修改。你想讓某種顏色產生色相變化,還是產生濃度變化,或者是產生明暗變化,那你就在"色相飽和度"面板上的下拉菜單中,找到你想修改的顏色,進行調整。

如果"色相飽和度"讓你看的一頭霧水,我們再看個簡單些的,以"色彩平衡"工具為例,因為這個工具最為直觀易懂,還是剛才這張素材照片,然後使用快捷鍵CTRL+B調出"色彩平衡"進行顏色調整:

開始著手調整之前,請大家先注意"色彩平衡"面板下方,有三個選項,分別是"陰影"、"中間調"、"高光",大家都是喜歡攝影的,一定明白這三個詞的含義,說白了,就是分別對應照片中的暗部、中間調和亮部區域,這三個選項就意味著你可以隨意選擇照片中的某個曝光區域進行調整。軟體默認情況下是選擇中間調,也就是照片中不是最黑和最白的區域。

那麼我們就在中間調裡,去調整顏色,隨便拖動一下顏色滑塊,看看效果。在這裡,我把第三個滑塊向黃色方向調整,照片的中間調整體也就增加了黃色:

不用管效果好不好看,我們先來探究一個問題:之前我們說過,藍色的補色是黃色。那麼我把顏色滑塊調整向黃色,也就是為照片增加了黃色,是不是就等同於我為照片減少了藍色?

再試一張,還是第三個滑塊,這一次我做出相反的調整,大幅增加藍色:

照片整體變藍了,那我再問大家,加藍是不是就等同於減黃?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請大家記住,我之所以讓大家記住原色和補色,就是因為在"色彩平衡"的調色過程中,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你增加一種顏色,就勢必會相對的減少它的補色。

就像剛才的圖例,我為照片加黃色,同時就是等比的減少藍色;我為照片加藍色,同時就是等比的減少黃色,我在這邊增加了多少,同時就在它的補色中減去了多少,這樣說大家能理解了吧?

這是一個硬性的道理,需要大家牢記於心。現在明白我舉例所使用的工具為啥是"色彩平衡"了吧?在這個工具中,色彩是平衡的,加一個顏色,就勢必要減少它對面那個顏色,永遠是平衡的。就是因為這個工具簡單、直觀,所以我先用它來舉例說明。

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工具,"可選顏色",這個工具也有與"色相飽和度"相同的下拉菜單,可以在裡面選擇你想調整的顏色。在調色的原理上,又類似"色彩平衡"那種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樣子:

面板上方,"顏色"的後面,就是下拉菜單,可以在裡面選擇顏色來調整,前面也發過圖片,裡面除了三原色紅綠藍,還有它們的補色黃品青,還多出了三個:白色、中性色、黑色,也就是黑白灰:

而面板中部,有四個調節滑塊,文字標註分別是青色、洋紅、黃色、黑色。奇怪,為啥不寫原色,而標註了補色的名稱呢?

先來說說這個青色(Cyan)、洋紅(Magenta)、黃色(Yellow)、黑色(blacK),四組單詞各挑出一個字母,就是CMYK,這是彩色印刷時採用的一種套色模式,也就是印刷色。(黑色的首字母是B,而藍色的首字母也是B,為了避免混淆,所以選擇了黑色的尾字母K)。我們開篇說的油墨三原色CMY,就是它了。

"可選顏色"這個工具,最初是針對印刷用的CMYK顏色模式下,增加或降低油墨的色彩調整工具,現在都用來調照片了,也十分好用。顏色調節會更有針對性一些。可以對單一顏色進行調整,而不會影響到其他顏色。

現在明白了吧,可選顏色是針對印刷品開發的工具,而印刷則需要使用印刷色CMY青品黃,所以在面板上,才以補色的名稱出現。如果不方便理解,我做一個圖片注釋,方便大家看懂:

從右側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很像"色彩平衡"對吧?同樣也是增加一個顏色,就會等比的減少它的補色。但是不同之處在於,"色彩平衡"是根據照片影調進行調色,你可以選擇照片的陰影、中間調或是高光區域進行顏色調整,而"可選顏色"則可以像"色相飽和度"一樣,在照片中的某一個顏色裡,進行調色。我們換一張素材圖片來操作一下看看:

一張荷花素材,用它的原因是因為顏色比較簡單,更容易說明問題。打開"可選顏色"工具,你從軟體菜單的"圖像"-"調整"中找到它也行,從新建調整圖層中打開它也行:

開始調色之前,先觀察一下素材照片,這張照片中,很直觀的可以看出,有三個主要色調:綠色的荷葉、洋紅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那麼我們就在"可選顏色"的下拉菜單中,分別找到這三種顏色進行調整,先來調整花瓣吧,在下拉菜單中選擇洋紅:

我們想讓照片中的花瓣顏色更濃豔一些,可以在洋紅中,先增加一些紅色進去:

我將青色滑塊向左拖動,上方數值顯示-100%,這樣就為洋紅色裡面加入了紅色,可以看出花瓣比剛才稍微紅一些了,尤其是陰影部分比較明顯。

哎,等等!加紅色你往青色那邊拖動幹啥?

嗯,這是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向青色拖動,並不是增加青色,大家看數值,-100%,那就是在減少青色,按照顏色互補的關係,減青就是加紅,對不對?減少了100%的青色,就等於加進去100%的紅色,明白了嗎?

接下來繼續調整第二個滑塊,洋紅,這個就簡單了,直接增加洋紅就行:

現在的花瓣就鮮豔很多了,下面還有兩個滑塊,黃色和黑色,其實照片中的洋紅色花瓣,也不是純色,它裡面也包含部分的黃色,同樣可以拖動黃色滑塊,為花瓣的洋紅色中添加或減少黃色,而黑色滑塊,就是你要往洋紅中添加或減去多少黑色,大家明白原理就行了,我就不逐一截圖演示了。

花瓣調整好了,接下來是荷葉,我們需要在顏色下拉菜單中,選擇綠色,因為荷葉的主要顏色就是綠色嘛!

我把綠色中的每個滑塊都進行了調整,現在荷葉變成了偏向墨綠色的顏色,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色調。調色的原理也和上面一樣,此消彼長的關係。至於黃色的花蕊,我認為它夠顏色黃了,再加上篇幅有限,就不再做演示了。全部調整完畢,別忘了點擊面板右上角的"確定"來完成調整。

今天的內容中,通過了解色彩三要素,我們知道了色相、飽和度、明度的功能和原理,以及它們在色彩中的重要性。又用簡單的例子學習了"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和"可選顏色"三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其實主要還是要表達理念上的東西,至於這些工具更加詳細的用法,我們未來的教程中都會逐一的去講解。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寫的東西能夠讓你看懂並吸收,你已經完全可以對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自如的調色了。大家自己調整照片時,一定要邊修改顏色參數,邊琢磨原理,這樣調整幾次,基本上照片調色就難不住你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永遠比問題多!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5200字,打字打的手抽筋了,這麼長的文章大家看的也辛苦了,感謝大家觀看。

本人編寫的所有文章《讓PS走下神壇》《PS進階之路》《極簡PS教程》《調色之王:曲線》《從零開始學習Lightroom》《非專業攝影》等專欄已經整理完稿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下一節,我們聊聊PS中關於色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通道!

相關焦點

  • 新專欄完稿 從色彩知識到工具運用 一站式學會PS
    本人新編寫的40節圖文教程《PS工具與照片色彩》已經全部完稿,內容涵蓋攝影所用的光線、色彩的構成,以及色光三原色在PS各種工具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儘可能的讓讀者通過一個專欄,學會PS軟體使用方法,徹底告別無效率、碎片式的零散學習,試讀文章連結如下:
  • 理解白平衡與補色原理 Camera Raw白平衡工具 一鍵修正白平衡
    以前我們說過,在RGB色彩模式下,照片中的每一個像素點中,都有RGB信息,同時,它們每一個像素,都是一個三維向量,裡面都包含著色相、飽和度、亮度。這其中的一個維度,我們可以單純的理解為亮度信息。假如去除掉亮度信息,那麼單純的顏色表示,是一個二維向量。我們可以用另外兩個維度來描述顏色。
  • 有光才有顏色 解讀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RGB三原色和它的互補色
    以前我也寫過一些關於色彩的文章,比較鬆散,不夠系統,不必著急,從本節起,我們就掰開了,揉碎了,用我自己對與顏色的理解,系統的聊一下關於我們攝影中所接觸到的顏色,也就是色光三原色:RGB。再把RGB在PS軟體工具中的應用方法,以及照片調整案例拿出來與大家一起研究。還是和以前一樣,我們不講那些晦澀難懂的大道理,只是用老百姓的家常話,說一些讓大家看得懂的知識。
  • 詳解用色的基本原理
    作為一名設計師,如果你還在說出「這種顏色好看,那種顏色不好看」的話時,這說明你對顏色還沒有正確了解。說起「色輪」,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即使沒弄透也至少聽說過,它是我們選擇顏色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在本文,我們將闡述這個色輪的基本原理,使你對顏色關係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色輪是我們認識顏色關係的工具。哪裡有光,哪裡就有顏色。
  • 色光三原色在PS中的代表:通道 詳解PS通道原理 照片調色不再難
    回顧前面的內容,我們學習了色光三原色RGB色彩模式,知道了原色、補色和三次色,還學習了色彩三要素,知道這三個要素分別會對顏色產生怎樣的影響。也通過PS軟體實操,使用三個工具來舉例,進行顏色調整,相信一直觀看教程的朋友已經大概知道了理論知識與PS軟體中的工具怎樣去結合,那麼今天我們就來點新內容。
  • ps的一些調色技巧原理
    其實,CMYK代表了印刷圖像所用的印刷4色,分別是青、洋紅、黃、黑,CMYK顏色模式一般用於列印輸出。CMYK顏色模式也就是二次色的調色,對應ps中的可選顏色功能。三原色與二次色的關係:紅、綠、藍與青、品(洋紅)紅分別為互補色、反向色,兩兩相加,互相抵消,在調色中也是彼此消長的關係。例如,在可選顏色中,利用反向色調色:藍色=減黃,綠色=減洋紅,紅色=減青,彼此消長。
  • PS教程:快速精準調出青橙色,3個案例剖析調色原理
    原理分析:以上使用的青橙色的調色方法很簡單,效果也很好,那麼調色的原理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這其中的道理。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我預先準備了一張圖,如下所示。如下圖所示,打開下拉列表,選擇「紅色」,將色相值設置為30,在「拾色器」中我們已經看到,紅色的H值也就是色相值為0度,橙色的H值是30度,H值為0的紅色,H值加上30,當然就得到了H值為30的橙色。案例二:知道了調色原理之後,我們再來做個案例。
  • PS曲線速成教學 快速理解PS曲線工作原理 沒有什麼高深的知識
    在調整"曲線"之前,你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曲線"是針對圖片的通道在做調整。又懵了吧?看看圖:在"曲線"面板上,有個叫做"通道"的下拉菜單,點擊之後,會看到四個選項,分別是:"RGB、紅、綠、藍",你一定要知道的概念是,我們的數碼照片,是色光三原色RGB色彩模式,也就是紅綠藍三種原色構成。
  • 詳解PS色彩平衡的原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阿門教你PS,ID:meitian_P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過很多人評價「色彩平衡」工具是一個無腦操作的工具,動動調節點校正一下的色彩,僅此而已,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使用方法。
  • 詳細講解PS中的色相、飽和度、明度,一篇文章讓你恍然大悟
    色彩在ps中是很重要的概念,色彩通過3個要素的對比,就可以產生無數奇妙的作品,我們的作品處處都體現出色彩三要素的對比。本文詳細介紹色彩三要素:色相,飽和度,明度常用的知識點和小技巧,助你對它們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歡迎關注圖文視頻學習之旅,一起來PS學習之旅。
  • 這可能是不專業的色彩原理講解,但或許對你學習調色卻是最有用的
    前言為什麼說是不專業的色彩原理講解呢?色彩原理要想真的深入理解,可能需要專業的知識,或許精通物理光學的人可以給你滿足的答案。但是在攝影領域,我們了解基本的色彩原理,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為什麼說是最有用的,本文根據實際相結合,帶你了解色彩原理以及調色工具的使用,不僅僅是理論,實踐才能檢驗真理。為什麼要了解色彩原理?如果你不需要進行照片的後期處理,或者你只是用調色軟體的濾鏡,可能也沒有多大的必要了解色彩原理了。
  • 王東京:經濟學教材新結構體系「三個假設、三個原理、三個方法」
    寫完「與官員談」系列後我意識到,領導幹部和企業管理者不僅需要懂得理論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運用經濟學理論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從2005年至2010年,我又用了5年時間寫《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至此萬事俱備,正要開工動筆撰寫本書,校委卻安排我到教務部工作,後來崗位又幾經變動,忙忙碌碌,寫作計劃擱置了10 年。
  • 機器人的工作原理,這是我見過最詳細的解析!
    很多人一聽到「機器人」這三個字腦中就會浮現「外形酷炫」、「功能強大」、「高端」等這些詞,認為機器人就和科幻電影裡的「終結者」一樣高端炫酷。其實不然,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機器人學的基本概念,並了解機器人是如何完成它們的任務的。
  • 隔膜泵工作原理,隔膜泵原理圖
    隔膜泵藉助動力操作去改變流體流量。隔膜泵按其所配執行機構使用的動力,可以分為氣動、電動、液動三種,即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的氣動隔膜泵,以電為動力源的電動隔膜泵,以液體介質(如油等)壓力為動力的電液動隔膜泵,另外,按其功能和特性分,還有電磁閥、電子式、智能式、現場總線型隔膜泵等。隔膜泵的產品類型很多,結構也多種多樣,而且還在不斷更新和變化。
  • 「鋼鐵俠」伊隆·馬斯克:我推崇第一性原理思考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有一天,你的老闆突然對你說:「現在疫情十分嚴重,我想去火星避避風頭,你幫我安排一下。」此時的你是什麼想法?「老闆瘋了吧?」,「去火星,怎麼可能,坐宇宙飛船嗎?」,「我是在演科幻電影嗎?」,「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有一個人真正地思考過這個問題,這個人就是伊隆·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