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即將離漢的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在酒店合影,並打出橫幅祝福湖北和武漢
北京和武漢的醫護人員難分難捨
武漢市民夾道歡送,並向醫療隊表達感謝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丁維 陳倩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曲嚴 劉中燦
昨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完成各項救治任務後,順利離漢返京。這是堅守的最後一支國家醫療隊,至此,全國346支地方支援湖北醫療隊圓滿完成使命,全部撤離。
從駐地中核國際酒店到天河機場,40多公裡的路程,不斷有市民夾道送別。有市民打出「熱乾麵人民銘記於心」「熱乾麵感謝炸醬麵」的橫幅,有的攜家帶口送花感謝,有的在陽臺上抖出紅綢被,希望醫療隊員能多看一眼。當車隊經過十字路口時,公安民警全都列隊敬禮,左右等候車輛齊聲鳴笛致謝。
1月26日,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國家醫療隊成員之一,組建醫療隊逆行出徵,馳援武漢。此後又分別於2月7日、2月19日陸續增兵,先後三次派出186名骨幹醫護力量奔赴抗疫一線戰場。
北京協和援鄂醫療隊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整建制接管重症ICU病房,度過了整整80天,是中法院區23支醫療隊中抵達最早、堅守到最後、投入人數最多、累計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的隊伍。4月12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C9病區正式關閉,這個由北京協和醫院獨立接管的病區在運行的69天裡,共收治了109名極危重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秦巖,已在武漢戰鬥了57天,她和團隊到達的第一天起,就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SIRS)進行血濾吸附治療。「我們接手的每一個病患都兇險,每一天都在期盼病人能甦醒,能和我們對話。」秦巖說。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告訴記者,援鄂醫療隊昨日並非全部返京。6名專家和醫護人員將繼續轉戰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指導危重症病人治療,為疑難病例會診和督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先後有346支醫療隊、4.2萬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集結湖北,與本地醫務人員一道,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湖北保衛戰。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從3月17日開始,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
目前,還有20名國家級專家、88名疾控專員繼續在武漢堅守,負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流行病學調查。
■ 現場
女隊員帶著個皺蘋果回家
看著現場送行的市民,醫療隊員張媛媛也忍不住動情落淚,下意識地抓緊了手上那顆皺巴巴的蘋果。
2月7日,張媛媛跟隨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發武漢。離京之前,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隆雲給每人發了一個蘋果,叮囑大家一定要平安回家。她一直沒捨得吃,帶到了武漢。直到4月12日,C9病區清零關閉,她在蘋果上畫了個笑臉,並寫上勝利二字。
「我們做到了,救治病人,平安回家!」她說。
志願者舉牌追車送到機場
得知最後一支援鄂醫療隊要撤離湖北,武漢志願者楊潔早上五點多就到酒店幫忙搬行李了。「我們這點力氣活不算什麼,他們才是真正舍小家、幫大家的救命恩人。」不到三個小時,他和志願者團隊一共搬了400多個行李箱和打包盒。
隨後,楊潔和志願者們一路開車相送,他從天窗舉起「感謝首都 因為有你 武漢不怕」的牌子。
臨近登機口,前來送行的市民越來越多,楊潔也站在送行的隊伍中高喊:「感謝協和,感謝首都,祖國萬歲!」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也齊聲回應:「不辱使命,不負協和,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我們愛你!」
明年赴北京協和百年之約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送行隊伍中,武漢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吳菁雙手握拳作揖,一路向隊員揮手告別。
「心裡特別不舍,這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情。」吳菁說,「今年是武漢同濟醫院120周年院慶,我們會邀請他們再來武漢做客,等明年北京協和醫院100周年院慶,我們也一定會去祝賀的。」
■ 心聲
「來之前我就有信心能勝」
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劉正印,在2003年奔赴「非典」救治一線時,偷偷在抽屜裡放了一本存摺和密碼。他曾囑咐同事,如果他沒有回來,就把存摺和密碼轉交給妻子。
17年後,劉正印又一次奔赴抗疫一線。這一次不一樣了,「銀行卡、存摺、支付密碼我都沒說,來之前我就對武漢有信心,我們能勝!」
送別隊友後,劉正印將繼續留守武漢,「只要國家有需要,湖北人民有需要,我就在!」
「我們和武漢一起創造了奇蹟」
「70多天裡,我們收治了109名危重症患者,可以說這是北京協和和武漢同濟的醫護人員一起戰鬥的成果,是醫護人員和武漢人民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著名感染科專家李太生教授說。
李太生是醫療隊留守武漢的6名專家和醫護人員之一,隨即他還要轉戰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經過此次疫情,武漢人民的意識、臨床手段和疾控、防護手段都有了很大提升,而且獲治癒的易感人群都已產生抗體。民眾需要對疫情保持警惕,但也沒必要過分緊張。」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