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湲
安陽洹北商城是繼殷墟、鄭州商城、偃師商城之後,發現的又一處商代都邑遺址。它是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遺址,和殷墟王陵遺址以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等,共同構建起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大殷墟遺址保護區。被譽為殷墟考古史上一次新突破,和甲骨文發現一樣意義重大。
挖掘現場
◎殷人遷都與歷史斷代
商朝是繼夏朝之後,中國第二個君權制王朝,距今已有3600年歷史。當我們翻開歷史書時,卻會發現商朝記載少之又少,是一個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歷史時期。這種歷史失載的缺憾,現在只有靠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通過努力去補充,去揭開隱藏在神話背後的秘密。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後五。」所謂「前八」是指商湯建國以前,商族八次遷徙,「後五」是指商朝建立後的五次遷徙。商朝自商湯滅夏到帝辛(紂王)亡國,延續600年左右,共歷經十七世三十一王。
商朝歷史以盤庚遷殷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時期。盤庚是商朝第20位王,他最後一次把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一帶)遷到殷(今安陽小屯一帶)。文獻記載,商王朝中期,王位相爭導致「九世之亂」,結果是王權削弱、國家衰敗。盤庚遷都之後,商王從此安居於洹水之濱,歷經273年,再沒有遷徙國都。
安陽小屯一帶地勢較高,洹水流經此地,兩岸草木豐盛,土地肥沃,又遠離侵擾,是建都的絕佳地。同時從戰略考慮,這裡地勢高,位置適中,便於控制四方諸侯。遷都之後的商王朝,改變了以往「蕩析離居,罔有定極」的動蕩局面。但後世史書卻沒有留下商都殷具體在何處的記載。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僅用了3000字寫商王朝。數千年來,人們對於商王朝的了解一直很模糊。20世紀20年代,中國史學界驟然興起疑古思潮,有人主張將中國數千年文明史攔腰砍去一半。有學者對《史記·殷本紀》持懷疑態度,將其視為傳說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安陽殷墟考古緩緩拉開了帷幕。中國考古學家們,要用地下材料重建被質疑的上古歷史。考古學家手鏟下,一個埋藏地下3000多年、森嚴宏偉的王都輪廓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由此證明了《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
殷墟發現之後,考古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商朝歷史構建三階段編年史,即偃師二里頭遺址代表早商、鄭州商城遺址代表中商、殷墟遺址代表晚商。不料在上世紀70年代末,北京大學歷史學家鄒衡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是夏文化,而非商文化。而鄭州商城年代不是中商是早商。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觀點立刻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激烈爭論後,學者們摒棄了以往的三階段編年史,重新構建起二元編年框架,即鄭州商城遺址代表商王朝早期,安陽殷墟則代表商王朝晚期。並希望通過文獻考證,結合深埋地下的考古材料構築商朝史,完成古史的重建任務。
洹北商城發掘現場圖
◎田野考古發現中商都城
20世紀80年代,年輕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唐際根(後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為完成碩士論文,在導師鄭振香(殷墟婦好墓發掘者)指導下,來到安陽做商朝研究。鄭州商城遺址代表商王朝早期,安陽殷墟則代表商王朝晚期,二者之間,應該有個中商都城的存在,這個中商都城到底在哪裡?
要回答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是拿起探鏟,到田野考古求證。20世紀90年代,由唐際根組建一支考古隊,開始有意識尋找中商都城。唐際根帶團隊在安陽進行野外調查,挨個村子撿陶片,希望找到中商線索。
在安陽,唐際根將重點勘探區域選在了京廣鐵路安陽段西側花園莊一帶。這裡不屬於傳統的殷墟保護範圍,為何會選定此處進行重點勘探?緣於此處曾有過多次考古發現。
早在1959年,有考古人員曾在花園莊遺址東側撿到過幾塊陶片。1964年,韓王度村村民挖豬圈時,挖出了青銅器。1979年,韓王度村再挖出一批青銅器。1980年,安陽豫北青年棉紡廠建設新廠房時,挖出過幾座墓葬。這幾批文物風格相近,出土地點相距不遠。因為發現時間跨越了20多年,當時被分頭記錄在冊,並未引起考古界足夠重視。
唐際根意識到這幾個點連成一片,很有可能是個大遺址。1996年,他帶隊先後在洹河北岸的三家莊、花園莊一帶鑽探調查,發現了年代略早於安陽殷墟的古遺址線索。最終經鑽探得知,地下隱藏著連成片的夯土層面。他繼而進行了小規模發掘,並取得一定成績。1998年初,考古隊開始了大規模密集鑽探,結果發現了大片夯土建築遺蹟,確認遺址規模至少在150萬平方米以上。
1999年深秋,唐際根再次組織大規模鑽探,鑽探範圍延伸到安陽市北部、國家體育總局航空運動學校機場內。當年11月4日,考古隊在航空運動學校機場跑道附近,找到一條寬7—9米、厚2米以上,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的線形夯土遺蹟,確認這條夯土有規律地向兩端延伸。
這個消息讓整個考古隊興致高漲,鑽探效率大為提高。至當年12月下旬大地普降濃霜時,數千個探孔的鑽探結果證明,夯土遺蹟實為封閉的方形夯土城牆的牆槽。
隨著田野勘探的繼續展開,一座埋藏地下3000多年的古城址初露端倪。唐際根將其命名為「洹北商城」,得到專家認可。
洹北商城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北郊,南臨洹河,與傳統意義上的殷墟範圍略有重疊。確切地說,其位於殷墟保護區東北部,西南就是殷墟遺址。該城外城垣平面近方形,四周已確認有夯土夯築的城牆基槽,向北偏東13度。每面城牆長度都在2100米以上,整座城總面積達4.7平方公裡。這座城址的發現,在學術界引起極大震動。
怎麼確認它是商朝中期的都城?考古學斷代的一個基本方法,是依靠器物類型學進行判斷。1997年,唐際根曾在洹北商城西北角,挖了一個很小面積的探方,挖到一些碎陶片。那時候還沒有發現城,也不知道探方挖在了城裡面。看到陶片唐際根很興奮,他知道它們的年代比殷墟器物要早,屬於商朝中期遺物。
他樂此不疲地將這批碎陶片整理出來,寫出發掘簡報投寄到《考古》雜誌。審稿者回饋意見稱:「你的斷代有問題,時代沒有那麼早。」為證實這批碎陶片年代,他讓技師將碎陶片修復成7件完整器物。經與商晚期陶器比對,立刻看出了差異,證明它們屬於商朝中期。
碳十四也是考古學用來測年的一個主要手段。夏商周斷代工程檢測了洹北商城的12個數據,證明它們的年代在公元前1435年—1250年。時代均比殷墟要早,又比鄭州商城要晚,正好處在兩者中間時段。
1999—2001年間,考古隊先後對洹北商城城牆基槽進行7次解剖。解剖表明,洹北商城四周牆槽大部分地段寬7—11米、深約4米。基槽以黑褐土夯築而成,十分堅固。其中東牆槽已完全夯築填實,甚至築起了部分牆體。北牆槽、西牆槽也夯實至地面,不過均未見夯起的牆體。
洹北商城城址為北偏東方向,和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方位基本一致,是商代普遍採用的方向。城址基槽夯土採用「小棍夯」技術,也是商代普遍使用的建築技術。
洹北商城的發現,是商代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不僅以確鑿證據證實了早商和晚商之間存在著中商都城,而且提供了實物資料和地層關係。
一號宮殿復原圖
◎一號宮殿背後的熊熊大火
面積達4.7平方公裡的洹北商城城垣內,繼發現城牆之後,如果再找到宮殿基址一類的大型建築,會更具說服力。隨後田野作業中,尋找洹北商城內的宮殿遺蹟,成為唐際根和他的考古隊的重要目標。
2007年夏季,唐際根率隊到韓王度村蘋果園鑽探。他發現一片蘋果樹林裡有幾條小路,便招呼考古隊員試著鑽探。結果一鏟下去,就打到了商王朝保存最大最好的宮殿基址上,這就是著名的洹北商城一號宮殿基址,它也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商代建築基址。
考古隊耗時兩年,才清理了一號宮殿基址西部的三分之二。其基址表面的柱網結構,清晰度超過以往發現的任何商代基址。加上保存下來的臺階、門道,特別是周圍倒塌的豐富牆體和屋頂殘塊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復原出一座規模宏大的商代宮殿。
一號宮殿基址位於洹北商城宮殿區東南,處於洹北商城南北中軸線南段,東西長173米,南北寬約91米,總面積近1.6萬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很像今天的「四合院」。這座「四合院」北部是巍巍主殿,開有11間「正室」(清理了其中9間),主殿兩側是「雙面廊」的耳廡,南廡中部建有高大的「門塾」,開有兩個門道。
面積相等的9間正室一字排開,各正室面積基本一致,面闊約8米,進深5米左右,均向南開門。正室前方發現有一字排開的通向庭院的臺階。宮殿周圍以廊柱環繞。南部朝外全封閉,朝內是長長的走廊。兩座寬廣的門道與庭院相通,中間是一大片院落。
商人篤信鬼神,常常為了滿足死者或神靈「意志」殘殺生靈。被殺戮的有人,也有馬、羊、犬等動物。宮殿中間院落有1萬平方米,當年在庭落中曾有頻繁的殺人祭祀活動。經發掘而知,房子北邊臺階前面全是祭祀坑,有幾十座。這些祭祀坑分兩類,一類為長方形人葬坑,另一類為方形的「空坑」,可能屬於特殊祭祀方式的場所遺存。
洹北商城除了一號宮殿基址,還發現了二號宮殿基址,二號宮殿基址結構與一號宮殿基址相同,也很像今天的「四合院」,只是規模小得多。二號宮殿基址東西面寬90餘米,南北進深70米,總面積6500平方米。一號、二號宮殿基址南北相鄰,相距僅25米,處在宮殿區核心部位。
洹北商城像所有的商代城池一樣,具有外城、宮城和宮殿區三部分。宮殿區位居宮城中心,而外城包圍著宮城。洹北商城的宮城,南北長795米、寬度超過515米,面積不小於41萬平方米。
洹北商城的豐富發現,將城市布局「中軸線」的營建制度,追溯到了3300年前的商王朝。高大的城牆、威嚴的宮殿,特別是嚴格的「中軸線」布局,是數千年來中國城市建築的主要特徵。
鏟開洹北商城宮城地表,首先見到的是倒塌在基址周圍的大量牆體和屋頂殘塊。這些殘塊呈磚紅色,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兩處「四合院」(一號二號宮殿基址)的門道和主殿地面,也都被大火烤成了磚紅色。倒塌燒土中,還夾雜著已碳化的建築木材。
毫無疑問,兩座「四合院」曾遭遇過熊熊大火。實際上,宮殿區內已發現的數十座基址,幾乎都留下了大火烙印。大火過後,洹北商城的外城牆也同時停止了修建。這座宏偉的王都,自此停擺,進而被廢棄,最終消失在時間長河中。
是何等力量,讓一座王都停止了運轉?熊熊大火背後,是否隱藏著一場史無記載的「國難」?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仲丁遷隞以後,曾發生王位相爭,引發「九世之亂」。毀於大火的數十座基址,是否就是「九世之亂」的災難現場?這座廢棄的王都,上古文獻中沒留下隻言片語,這座王都曾經的故事,也同樣被大火吞噬了。
◎載入史冊的科學求證
有學者認為,洹北商城應該是河亶甲所居之「相」,也有學者認為,它也可能是盤庚所遷的「殷」。
據《尚書》《史記》等文獻記載:商立國之後曾五遷其都,其中第十三代王河亶甲所遷的「相」地和盤庚所遷的「殷」地同在安陽。事實上,以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發掘者認為無法排除「河亶甲居相」,也不能否定「盤庚遷殷」。甚至兩種說法還有「先後存續」的可能。
洹北商城與殷墟位置相鄰,年代相接,但兩座城的面貌截然不同。跡象表明,洹北商城被廢棄之後,商王將都城遷到了別的地方,最後遷到殷墟,完成了商王朝後期的都城大遷徙。
洹北商城被焚燒倒塌的建築基址,歷經千年默默無語,或許記錄著一場史無記載的重大政治事變。或許等到考古手段更先進時,我們可以解讀出這段歷史。
洹北商城的發現,完善了商王朝的編年框架,證明豫北地區除殷墟之外,還有一座商代中期古城。它把早年構建的「早商+晚商」的地下商朝史,修訂成了「早商+中商+晚商」的新結構。
殷墟是一部厚重的地書,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它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疑問。從而吸引著眾多考古工作者,將其探索的腳步邁向下一個百年。
繪圖/王偉賓
本版圖片由唐際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