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充滿炒作的投資領域中,通過統計和數學進行的定量分析為比特幣估值可能更加理性。
比特幣周三(12月16日)首次突破2萬美元,這是今年比特幣表現最好的一輪上漲行情中新的裡程碑。周三早盤比特幣漲至略微高於2.05萬美元的水平,周四(12月17日)又進一步突破了2.3萬美元關口,今年迄今漲幅高達226%左右。
比特幣在2017年首次突破1.9萬美元,今年已經數次突破這一水平。但在這次觸及2萬美元之前,比特幣曾在今年3月份跌破4000美元。比特幣價格的大起大落很難解釋,但分析人士曾把2萬美元設定為一個關鍵心理水平。
《巴倫周刊》認為,「聰明錢」湧入把價格推高到2萬美元以上對於比特幣這種波動性極大的資產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巴倫周刊》撰稿人馬克·赫爾伯特(Mark Hulburt)近日也撰文談到了比特幣的估值問題,在這一資產被熱炒之際,他引用了一位曾準確判斷黃金公允價值的投資人的一項新的定量分析,冷靜看待比特幣價值,認為比特幣被高估了50%以上;而且和黃金相比,比特幣並不是一種有效的通貨膨脹對衝工具。
市場情緒已變得癲狂
今年比特幣的上漲是受到機構投資者的推動,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顯示出投資這一加密貨幣的意願。
擁有169年歷史的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簡稱 MassMutual)上周宣布,該機構買入了價值1億美元的比特幣,加入了Square等投資比特幣的公司的行列。
散戶投資者對比特幣的興趣也在升溫,他們現在可以以多種方式投資比特幣,包括通過自己的PayPal帳戶等。金融諮詢和金融科技公司deVere Group創始人兼執行長奈傑爾·格林(Nigel Green)稱,大公司的買入「激起了散戶投資者的興趣」。
雖然現在還沒有一種被投資者普遍接受的方法來給比特幣估值,而且比特幣不產生現金流,但由於比特幣的供應量限制在2100萬枚,旺盛的需求推高了價格。現在已經被創造出來的比特幣超過1850萬枚,還剩不到250萬枚可挖。
如果比特幣能夠守住2萬美元的水平,一些分析人士預計其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
REX Shares旗下數字資產子公司Osprey Funds執行長格雷格·金(Greg King)說:
「如果未來幾天比特幣能維持在2萬美元以上,我們預計未來6個月價格將大幅上漲。」
但《巴倫周刊》認為,2萬美元這樣的高價對於比特幣這種波動性極大的資產來說是危險的。
加密貨幣交易所OKEx和區塊鏈數據公司Kaiko本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型交易商傾向於在小型交易商入場時賣出,這說明「聰明錢」在看到炒作帶來了漲勢後可能會立刻拋售。在拋售壓力下,比特幣可能會迅速下跌。報告指出:
「當比特幣上漲時,市場往往會忘記以前持續過很久的下跌行情,上漲會讓市場情緒變得癲狂。」
被高估50%以上
《巴倫周刊》撰稿人馬克·赫爾伯特在12月16日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比特幣的公允價值為1.2萬美元,現在的價格比公允價值高出50%以上。
1.2萬美元是赫爾伯特根據決定比特幣公允價值的各類估值框架的一項最新分析中得出的。這項最新分析是由投資公司TCW Group前大宗商品投資組合經理克勞德·厄爾布(Claude Erb)進行的。
2013年2月,赫爾伯特在《巴倫周刊》的一篇專欄文章中第一次提到厄爾布對貴金屬的分析。他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坎貝爾·哈維(Campbell Harvey)共同得出的結論是,當時黃金的公允價值還不到當時價格的一半。
在接下來的兩年半裡,金價下跌了600美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赫爾伯特現在很關注厄爾布對比特幣的看法。
得出比特幣公允價值約為1.2萬美元的估值框架所依據的理論是,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所謂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也就是說,一個網絡的價值增長速度要快於網絡內用戶數量的增長速度。
這一框架與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有關,該定律的內容是,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隨用戶數的平方而增長。
為了測試這種分析是否有說服力,厄爾布做了一個簡單的假設:每個已經開採出來的比特幣代表一個比特幣網絡中的一個用戶。
然後,他計算了比特幣在一段時期內的價格相對於當時已經開採出來的比特幣數量是如何變動的。從上圖可以看出,他的模型較為準確地反映出了過去10年比特幣的上漲。
根據這個模型,厄爾布在一次採訪中說,截至12月14日比特幣的公允價格是12315美元。當日比特幣的實際價格為19201美元,比公允價格高出56%。
赫爾伯特指出,雖然按網絡效應估值框架並不是分析人士提出的計算比特幣公允價值唯一的方法,但厄爾布還是建議投資者認真考慮這一點,因為目前沒有其他更可靠的估值方法,而且他的分析和比特幣歷史價格軌跡有著顯著的相關性。
赫爾伯特稱,通過網絡效應估值框架也可以預測未來比特幣能漲多少,因為比特幣供應量是固定的(2100萬枚),開採比特幣的速度也是已知的(到2140年可能才會全部開採出來)。
根據厄爾布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一個擁有2100萬用戶(即2100萬枚比特幣)的網絡說明比特幣的價格為7.4萬美元。相比目前的價格,這意味著未來120年比特幣的年回報率為1.2%。
對衝通脹功能比不上黃金
其他一些評估比特幣價值的方法是把它看作一個有效的通貨膨脹對衝工具。但厄爾布認為,從經驗角度來說,這些方法不如網絡效應框架合理。
他指出,好的通脹對衝工具有一個關鍵的特徵,即實際價格(即經通脹調整後的價格)相對穩定,但比特幣不滿足這個條件。過去10年,比特幣價格和CPI之比從接近零到超過73不等。
要是和黃金作對比,比特幣的通貨膨脹對衝功能就更差了。這一點很值得投資者注意,因為很多比特幣的支持者把比特幣稱作「黃金2.0」。
但過去10年,金價和CPI的比率一直僅在大約3和8之間波動,雖然最理想的通脹對衝工具的這一比率的波動區間應該更窄,但金價和CPI的比率波動區間要遠低於比特幣和CPI的比率波動空間。
赫爾伯特認為,厄爾布的分析為比特幣的支持者帶來了 一個可以用來估算比特幣公允價值的估值模型。赫爾伯特指出,肯定還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估值模式,但在這一充滿炒作的投資領域中,厄爾布通過統計和數學進行的定量分析可能更加理性。
本文來自巴倫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