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五人帶去新生 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12月13日電(記者王爍)「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延續。」日前,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邊夢涵完成了母親的遺願,對其器官進行捐贈。邊夢涵母親捐出的5個器官將為5人帶來新生的希望。

  與親人告別,以這樣一種方式

  「感謝你們為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的貢獻。」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邊夢涵籤署了器官捐獻登記表,接過這張登記表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深深地向她和她的親人鞠了一躬。

  「我覺得媽媽並沒有離開,她在其他5個人的生命裡換了一種方式活著,也用另一種方式愛著這個世界,守護著我。」當得知母親的器官可以為5個人帶去新生的希望時,邊夢涵哽咽地說。

  12月8日上午,邊夢涵的母親從鄭州人民醫院ICU病房轉入手術室,在進行器官獲取手術前,醫務人員為她舉行了告別儀式,在這裡,她捐獻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和兩個眼角膜將被仔細摘除,通過國家器官捐獻分配網絡,分配給5名等待已久的患者。

  完成器官捐獻之後,邊夢涵母親的遺體被送出手術室。早已等候在手術室外的邊夢涵,將手中潔白的百合花束輕輕放在母親胸前,俯身低聲說,「媽媽,我會好好活下去,好好完成學業。」

  命運多舛 突發腦出血死亡

  捐獻者陳女士是河南安陽某單位的退休職工。說起陳女士,她的家人都用命運多舛來形容她的一生。

  陳女士曾經有一位女兒,孩子十幾歲時,得了骨癌去世。44歲時,她又高齡生下了小女兒邊夢涵。邊夢涵12歲時,陳女士的愛人得了腦梗死,在床上躺了兩三年後不幸去世,只留下了她跟女兒相依為命。

  退休後,女兒要上學,兩人也要生活,陳女士就在所住小區內開了家老年活動中心謀生,平時供大家休息娛樂。

  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陳女士的身體一直不好。2年前,她因突發腦梗死,開始定期住院療養。發生腦梗死後,陳女士非常注意自己的身體,也一直積極鍛鍊。11月26日,意外還是發生了。陳女士突發腦出血昏迷,雖然醫護人員盡力搶救,但終因發病較急,腦幹出血、高血壓等問題搶救無效,陳女士被診斷為「腦死亡」。

  以愛的名義傳遞生的希望

  醫生告訴家屬,雖然陳女士已經腦死亡,但其身體其他器官完好,這種情況很適合器官捐獻。

  「媽媽生前看到器官捐獻的公益廣告,曾說過器官捐獻者很偉大,自己死後也想器官捐獻。」邊夢涵說,作為一名醫學生,她很清楚腦死亡意味著什麼,「既然媽媽已經回不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

  對於捐獻器官一事,邊夢涵的小姨表示理解和支持。她說,他們姐弟四個,邊夢涵媽媽是老大,性格一直很開朗,也很樂於助人。「既然大姐回不來了,捐獻器官也算是造福他人。」邊夢涵的小姨說。

  經過一番思想掙扎,邊夢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做了這個決定。因為首診醫院所在的區域屬於鄭州人民醫院器官捐獻的分管服務範圍,所以,他們隨後聯繫到了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喬良偉,得知情況後,喬良偉隨即趕往安陽。

  11月27日,陳女士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而經過該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專家的兩輪檢查判定,陳女士被確認腦死亡,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

  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曲青山介紹說:「陳女士捐獻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將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捐獻給有需要的患者。」

  據了解,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

  「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器官捐獻的隊伍中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讓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續。」曲青山說。

相關焦點

  • 鬼神是人類表達生命的另一種方式
    那是在特殊的時間點,對於另外一種生命的紀念與無限懷念。色彩斑斕的各類花朵,都在顯示著人間的大愛,似乎也是構成人的靈魂的一種自然方式,天人合一的自然表達。清明時節,其實鬼神就是人,是人的生命的另一種表達形式。懷念逝去的親人,已經屬於人類的傳統文化重要內涵。否則,不可能國家還專門放假。大愛是具有時空的,無論何處,唯有無私愛心奉獻,才能真實感動天地。唯有無私愛心奉獻,才能如佛所說感動十方法界的一切眾生。
  • 告五人新歌《說我愛你的一百種方式》歌曲歌詞
    專輯介紹:《說我愛你的一百種方式》所有情歌唱腔我都模仿即使別人的歌不能讓我盡情唱也不管也不想只記得我眼中 曾為你傾翻的海洋七十億張面孔交會我們在人海中四目相對命運或許站在我們這一方也可能從來都沒有解網易雲音樂聯合納吉音製作,全新企劃「與少年他」
  • 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餘華 「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7日下午,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來自安陽的夢涵對剛去世的媽媽說。她的媽媽突發疾病去世了,捐出了5個器官拯救他人。
  •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因病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兩人重獲新生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因病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兩人重獲新生 12月4日上午10時56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停滯在了23歲。
  • 110 警察節|她用另一種方式守護城市的美好
    110常有的那些事「喂,110啊,我酒喝多了,你派警車送我回家」、「喂,110,我女朋友要和我分手,你幫我勸勸她」、「喂,110啊,我鑰匙沒帶,你讓民警來爬個樓開個門,不高,就六樓」、「喂,什麼110?我看你是一不靈吧!」這些稀奇古怪的報警電話嘉嘉上班經常能接到。雖然這種非緊急、非警務的電話讓嘉嘉覺得特別的無奈,但她依然堅持認真聽群眾說,耐心對群眾解釋。
  • 施予受,讓生命延續!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000人,今天這些...
    自願器官捐獻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我國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了解她的另一種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一位女詩人,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許多人都將生命託付給神,我卻將我的生命託付給詩。」如今,當人們回顧狄金森的創作生涯,詩歌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還有一條隱秘通道,就是詩人留下的信件。狄金森為後世留下了一千多封信,這些信件既透露出她的創作觀,也表現了狄金森的生活觀念、她與友人的交往,以及她在詩歌中著重表現的主題。在一封信中,狄金森寫道:「謎語不是我的目的,我的詩探討的是生命的本質。」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 | 了解她的另一種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一位女詩人,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許多人都將生命託付給神,我卻將我的生命託付給詩。」如今,當人們回顧狄金森的創作生涯,詩歌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還有一條隱秘通道,就是詩人留下的信件。狄金森為後世留下了一千多封信,這些信件既透露出她的創作觀,也表現了狄金森的生活觀念、她與友人的交往,以及她在詩歌中著重表現的主題。在一封信中,狄金森寫道:「謎語不是我的目的,我的詩探討的是生命的本質。」
  • 【策展與未來】如何讓可持續貫穿整個展覽生命鏈——以「持續新生...
    「持續」是一種連續的狀態: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是一種延續的狀態,取厚積薄發之意;「新生」則是在生命、運動和發展過程中的「生長」或「突變」。從生態(人與自然的關係)、世態(人與其他人事物的關係)、到心態(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圍繞多種維度的可持續,為生命體的自我喚醒與調整、企業的品牌可持續化升級、場域的改造更新等領域不斷注入創意和生命力。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文/仗劍走天涯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但其實死亡卻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得到的生命的終結。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即使人類對死亡避而不談,又能夠怎樣呢?
  • 人死後去了什麼地方?科學研究發現:人死後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死亡之後是真的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還是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人知道,這種未知促使人對死亡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因此它存在太多太多的未知了。「人死如燈滅,萬念俱成灰」是真的嗎?從科學上來說,死亡就意味著徹底消失了,因為肉身不在了,一個人的一生也就結束了,包括這個人的身體、意識、記憶、思維、經歷等一切與生命有關的東西都隨之消失,這是科學對死亡的定義,有點類似古代所說的「人死如燈滅,萬念俱成灰」,一切的一切都結束了,不管是你是纏萬貫的大富豪,還是一無所有的窮人,死亡就意味著全都結束了,雖然科學定義死亡意味著結束,但是在我們世界上存在一些與死亡有關的現象
  • 從血液、糞便、身體再到愛,馬克·奎恩的藝術直面生命中的另一種美...
    作為藝術家另一種凝固的自畫像,奎恩提到這個標題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因為只有碳不斷變化、轉化,生命才能得以產生和延續;所以這裡的完美實際上指向的是死亡。我們都在追求完美,可是完美卻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最終結果是萬物都在不斷地循環,就好像炭元素會不斷地歸回它的本真一樣。」
  • 這是一次跨越千裡的生命延續
    一對寶貴的肺葉跨越1000公裡,從青島來到武漢,一個不幸逝去的生命點亮了1000公裡外另一個岌岌可危的生命。4月29日上午10時許,經武漢、青島兩地醫生爭分奪秒完成轉運,當天下午2時許,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這對肺葉移植入一位六旬患者的胸腔,當晚手術結束,這名患者獲得新生。
  • 63歲老人腦死亡,捐出器官為5人帶來「新生」
    媽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生活著,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8日上午,被診斷為「腦死亡」的63歲陳女士在鄭州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捐獻出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為5位患者送去新生。陳女士的女兒,是一名在校生,她說自己也是學醫,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安慰。」
  • 《水果籃子》所有失去的,都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他們曾的失去有太多太多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傷痛和離別,其中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草摩依鈴的童年,她笑著跳著,從不知道自己會這麼幸福,因為他們家和別的草摩家庭不一樣。爸爸和媽媽從來不在乎她「怪物」的身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無比幸福,但是某一天她說了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話把她打入「地獄」從此再也不能站起來。她說:「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這麼高興?」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捐獻者故事「我的爸爸只是去體驗不同人生」「感覺丈夫的生命在我的手指縫裡一點一點流逝。」廣州市正骨醫院急診科醫生丘遠軍,今年3月突發腦幹出血倒在工作崗位上,生命永遠定格在40歲,他的妻子梁曉寧回憶說,丘遠軍進入ICU後,她隔牆守著丈夫,不敢相信他們倆即將天人永隔。
  • 為生命接力! 青島市市立醫院25名醫護籤下遺體捐獻申請
    「作為從業者,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一旦哪天我去世了,我的器官還有用,我要捐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延續生命。」正在籤約的年輕醫生丁兆東說。「器官捐獻是一種文明的行為,一種高尚的行為,我們在去世後,器官還能在別人身上發揮作用,生命也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去年就已經籤下捐獻志願的市立醫院院長助理、泌尿中心主任侯四川說,能有捐獻的機會也是一個人的榮幸。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另一種核戰爭的爆發也可以給人類帶來毀滅,這兩種情況也算得上是人類自作自受,自己毀滅了自己,可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並不是以上的這兩種毀滅性的滅絕危機,我們說的是另一種生命形式的發生。以上兩種災難,在未來不一定會發生。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一旦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麼工業汙染也就會停止。
  • 動漫中的二人組、鐵三角、四天王、五人眾,你喜歡哪種組隊方式?
    其實動漫中的組隊形式有很多種,分別是二人組、鐵三角、四天王、五人眾等,你覺得哪種組隊方式最有看點呢?二人組二人小隊是比較少見的,一般都是由情侶組成,有些是兄弟或姐妹等有血緣關係的同伴。兩人小隊其實不太常見,因為兩人很難維持成一個平衡的關係,需要有第三個同伴從中間做調節。
  • 5億年後,人類可能以這3種形態延續生命,你中意哪一種?
    5億年後,人類可能以這3種形態延續生命,你中意哪一種?世界上沒有永恆的生命,每個生物都是從興盛走向衰退,最後邁向死亡。這是自然界中更古不變的定律,人類有幸成為地球的主人,雖然穩固了地位,但壽命沒有因此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