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新開工民用裝配式建築130餘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省廳下達的發展目標任務。」日前,全市裝配式建築發展工作推進會暨現場會現場,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濟民表示。近年來,我市裝配式建築發展初顯成效:技術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儲備持續增加,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產能充足,約束激勵機制日臻完善。
隨著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國內建築行業漸漸走到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技術創新成為建築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此時,裝配式建築迎來「高光時刻」,獲得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推廣。
為了引導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我市各級部門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副市長常紅軍多次現場督導、協調指揮,市住建局局長張衛強帶隊外出考察、洽談項目、招引資金和技術,市住建局副局長張濟民深入一線實地調研、科學決策,有關科室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為裝配式建築在臨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市住建局節能科技科科長趙勇回憶:「萬事開頭難,我市裝配式建築的推廣基本是從零開始的,沒有產業支撐、缺少關鍵技術、缺乏專業人才、市場認可度不高。但從長遠看,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只有主管部門大力推動,才能讓建築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沒有足夠的產業支撐?我市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對接行業頂尖資源,招商引資,促進項目落地。2018年5月23日至25日,市住建局局長張衛強帶隊赴北京、天津等地招商考察,推動北京珠穆朗瑪綠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和天元建設集團合作。4天後,副市長常紅軍帶隊到費縣、沂南縣調研建築建材產業發展情況,助推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2018年6月,在2018山東臨沂(北京)新舊動能轉換招商引資洽談會上,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再次被提及。短短1個月,從北京、天津,回到臨沂,再遠赴上海,哪裡有先進經驗,哪裡有投資意願,哪裡就有臨沂住建人的身影。
缺乏關鍵技術和人才怎麼辦?我市充分發揮政府引領、市場配置、企業主動參與的優勢,積極引進了長沙遠大、江蘇成方、濟南乾元澤浮、杭蕭鋼構、中國二十二冶等裝配式建築技術企業,推動我市裝配式建築企業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進行產學研用合作,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不斷完善。成立了臨沂市裝配式建築專家委員會、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專家組和裝配式建築教育聯盟,相關專業人才儲備持續增加,為技術論證、人才培養提供支撐。中國建築大師孫彤、同濟大學教授王偉、浙江大學教授童根樹等一大批國內頂尖專家成為我市裝配式建築發展的「領路人」。
市場認可度不高怎麼辦?政府投資項目先行試點。市住建局積極溝通協調教育、財政部門,形成共識,在學校等公共建築建設中大力推廣應用鋼結構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建設周期短,建築質量高,而且節能環保,可以滿足學校建設的需求。北城新區二期8所學校、中心城區部分新建學校積極推動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沂水二中、河東區軍部街小學、經開區沂河路小學等學校建成招生。去年9月2日,我市首個裝配式鋼結構學校——臨沂軍部街小學投入使用,自開工到建成僅用120天,比傳統建築施工工期縮短35%以上。天元第二鋼結構公司總經理王寶平表示,相比同等體量的磚混結構建築,這種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可減少材料浪費20%以上,可減少建設用水量60%以上,減少建造綜合能耗70%以上,減少建築垃圾95%,提升勞動生產率3—5倍,提高施工速度2倍。
隨著在政府投資工程中的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漸漸打開市場缺口,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同時,相關配套產業也獲得了初步的發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生產示範基地1家、省級裝配式建築生產示範基地9家。鋼結構企業年產能達到45.9萬噸,混凝土結構企業年產能達到40萬立方米,能夠滿足全市300餘萬平方米的裝配式建築市場需求。(臨報融媒記者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