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盒飯財經
作者 / 黃 瑩 編輯 / 胡劉繼
來源 / 市 界(ID:ishijie2018)
王微「雙11」時在淘寶上買了一件衣服,沒想到這成為了她噩夢的開始。
11月15日,快遞還在路上,王微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圓通速遞客服」。她告訴王微,包裹在運輸途中,被化學品汙染,和她商量賠償事宜,讓王微加她QQ,用來轉付賠款。
王微還是第一次遇到包裹途中損壞的事,賠償也是第一次。所以當接到這通電話的時候,她有些遲疑——官方會用這麼「隨便」的方式來賠付嗎?
但隨後,當對方準確說出了快遞單號、她的名字、地址時,她的顧慮被打消了,「以往雙11也曾聽說快遞車出事故的事情,我就相信了」。
這通電話,讓王微最終被騙走3.7萬元。等她省悟過來時,對方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1
洩露事件頻發
現在回想起來,王微仍覺得像做了一場夢。
那位「圓通速遞客服」在加了王微QQ之後,發了一個二維碼讓她填寫信息,填寫過程中以銀行卡與綁定手機不符合為名,提出要以支付寶賠償。
後又以支付寶信用值不夠轉不過來錢,要求王微在借唄中借錢,走流水到她帳上幫其刷信用值。在對方的指引下,王微前後把支付寶、京東、美團等能轉帳的APP都操作了一遍。
本來王微從借唄中借錢轉給對方是為了幫其提高信用值,但結果,王微在支付寶借唄、京東、美團一共轉出37100元給這位「圓通客服」之後,客服消失了。
回過神後,王微才反應過來自己可能是遭遇了詐騙,趕緊報了案,並致電圓通求助。
「客服態度相當冷漠,只是讓我報警。當得知我報過警後,只說會配合調查,其他一概沒有。我問為何要洩露我的個人信息,客服卻說是第三方平臺洩露的。」王微說。
而公安局那邊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信息是圓通快遞洩露,責任難以界定。如果抓不到詐騙團夥,王微的這筆錢就追不回來。
她開始陷入絕望。
就在事情僵持不下時,一條圓通「內鬼」租借員工帳號給外部「黑產」團夥的新聞,很快就上了熱搜——圓通多位員工將其內部員工系統帳號,以每日500元的價格租借給外部「黑產」團夥,導致超過40萬條用戶信息洩露。
王微既氣憤又委屈。圓通明明洩露了用戶信息,她也因為信息被洩露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但她並沒有證據將這兩件事情關聯起來。王微很想知道這次騙局能不能找圓通負責,但她至今都沒有得到答案。
新聞爆出不久,圓通速遞在官方微博上進行了回應表示,第一,圓通一貫堅決配合打擊非法售賣和使用快遞用戶信息的行為,此次案件再次敲響了信息安全的警鐘;第二,這次事件是公司實時風控系統自動觸發預警,是公司主動報的案。
不過,針對40萬的信息洩露量,圓通方面對市界表示,「敏感欄位是4萬條」,一線員工沒有權限接觸到大量信息,就算是信息中心的經理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權限。
圓通洩露信息一事後來受到了上海市網信辦的關注,責令要求圓通公司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做到信息對稱、及時公開、正面應對,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
但圓通一時半會想解決這個問題,恐怕沒那麼簡單。
圓通的信息安全出問題,並不是第一次。
據媒體報導,2018年6月19日,一位ID為「f666666」的用戶,在暗網上兜售圓通10億條快遞數據。按照賣家的說法,這些數據是2014年的數據,包括寄(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都是圓通內部人士批量出售。
而在出現事故之後,圓通賠款方面的不規範,似乎也一直存在問題。
消費者小寒對市界表示,自己也曾經遇到被圓通丟件的事情,經過投訴,輾轉反覆,最後賠付的時候,還是一個圓通員工通過加微信轉的錢。「下次,如果有人說我的包裹丟了,再讓我進行某項操作,說不定我也可能被騙,因為實在是太不規範了。對於一些學生、老人來說,很容易上當受騙。」
2
加盟模式弊病
在這次信息洩露事件中,圓通把責任推給了「內鬼」。「內鬼」這個詞,在快遞行業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
《快遞中國》一書中,講述過這樣幾個故事。
中通歷史上,一次從廣州發往成都的192部魅族手機被盜,價值幾十萬元。最後中通調來監控錄像,發現是內部快遞員拿的,書中稱他們為「內鬼」。
北京宅急送某營業網點的經理,將錯發到站的快遞打開,用瓷磚換下原來的手機,再將包裹發出,這樣的人也是「內鬼」。
「內鬼」出現在圓通並不稀奇,這與以圓通為代表的通達系快遞的經營模式有關。
快遞行業主要有兩種經營方式,一種是直營制,像郵政和順豐、京東,需要斥巨資建設快遞網絡,購買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相當於用錢砸出來的。
另外一種是加盟制,以圓通為代表的「三通一達」都是這種模式。
在創立之初,「通達系」的創始人都是桐廬歌舞鄉的普通人,沒資本、沒背景,即便傾囊投在快遞上,也建設不了多少網點。
圓通創始人 喻渭蛟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圓通的創始人喻渭蛟有幾家網點是直營的,再想做大就沒錢了。所以,他們就想出了加盟的模式,靠加盟商全面鋪開。
對於圓通們來說,這種加盟模式,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迅速建立快遞網絡,分擔風險,而且,思路有點像他們所熟悉的農村聯產承包製度,對於加盟商來說會更有幹勁。
不過,隨著各個快遞企業的快速發展,問題也逐漸浮現——對於地方加盟商難以管理,內鬼頻出損害品牌形象。
於是,在通達系中,圓通率先在2009年收回地方(省級)加盟商的權利。
然後,就形成了我們當前看到的「直營+加盟」的模式——省級網點以及轉運中心變為直營。快遞公司通過轉運中心控制區域網絡和快件,進而實現控制加盟商和網點,實現就近管理。這是快遞公司的命脈。
財報顯示,圓通擁有加盟商4180家,自營轉運樞紐73個,自營城配中心5個,末端網點32005個。
分工方面,攬收、派送環節的工作,主要由加盟商承擔,總部為加盟商提供快件的運輸中轉、標準化管控、客戶服務、安全管理、信息技術、資金結算、員工培訓等工作。
雖說這種模式加強了對於各地網點的管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網點,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總部和加盟商之間鬆散的管理關係,導致對旗下的網點約束和監管不力,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而快遞招工難,使得各網點和加盟商對員工的身份審核不嚴,導致快遞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內鬼的存在,直接關係網點的收益以及品牌的形象,隨著攝像頭的普及,各個環節責任落實,內盜事件才慢慢減少。
在2015年,「三通一達」和順豐還聯合開發了快遞物流徵信系統,將有失信行為的快遞人員納入徵信系統,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失信行為。
但現在,「內鬼」似乎把目光投向了更為隱秘的角落——用戶個人信息。圓通的信息洩露,恐怕只是行業的冰山一角。
圓通員工趙靜對市界表示,我們員工帳號的確是有系統權限的,需要領導開了權限,才能看到收件人快遞單號、姓名、電話號碼以及地址四個信息。不過,雖然設置了權限,但權限開啟之後就不需要重複操作了,客服人員基本上是長期開的。使用的時候,用自己的工號登陸,再用手機掃碼驗證身份即可。
「裡面是全網通。」趙靜對市界表示,這意味著這個系統裡包含了圓通的所有快遞信息,如果有不法分子想要盜取這個信息,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於信息安全培訓,趙靜對市界表示,作為網點客服,她基本上沒有受過什麼培訓,都是老員工帶新員工。「培訓什麼是不存在的。總部那邊,可能就罰款積極一點。」
圓通在年報中,關於信息安全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公司注重對客戶信息及個人隱私的保護,注重信息系統安全和客戶信息的管控,提高業務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妥善保管客戶信息與電子數據,對洩露客戶信息零容忍,最大程度地保護客戶合法權益。
至於落實得怎麼樣,就只有圓通自己知道。
3
價格戰陰影
相比網絡安全,圓通可能更在意的是:是不是接到了投訴?市佔率如何?運費成本怎麼壓縮到最低?畢竟這更關乎生存和利潤。
壓力之下,「以罰代管」成為圓通總部對於各個快遞網點最主要的管理方式。
「平時一個快遞員每天要送兩三百個件,但到了『雙11』,一天快遞量就激增到七八百個,快遞員根本送不過來,有時候不得不把快遞放到驛站裡,就可能收到投訴,就要罰款。」
趙靜所在的網點,送一個件9毛錢,如果收到1個投訴,就要罰款50元。這就相當於50多個件都白送了。
有報導稱,按照規模不同,有些網點年罰款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甚至是上百萬元不等。
矛盾在總部、網點和快遞員之間橫亙。趙靜對市界表示,現在罰款罰得大家都沒有太高的積極性,快遞員的流動性也很大。
相比罰款,包括圓通在內的通達系的另一個決定,則更讓快遞員們寒心。
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總部調節了「派費」。
派費是什麼?比如義烏有個商家寄一個快遞到西安,快遞員收這個商家10塊錢。這10塊錢,快遞員自己分一部分,給網點老闆一部分,給轉運中心一部分,給遙遠的西安派件的網點和快遞員一部分。
所謂的派費,常常是指西安派件的網點和快遞員派這個義烏的件,能賺的錢。
在快遞行業,派件並不賺錢,賺錢的是收件。所以,在義烏這種發件的大區,快遞公司要通過各種手段讓商家發件用自家快遞,保證市場的佔有率。
有快遞行業人士對市界解釋:義烏這種地區需要發的快遞很多,快遞公司要不停降價搶市場,但是轉運的降本增效已經到了極限。於是總部想了一招,就是通過減少西安這個快遞員派件賺的錢,來補貼義烏的網點。總部把這種方式叫:「後端補貼前端」。
目前,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正酣。毫無疑問,圓通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小物流公司是有優勢的,但是,現在圓通面對的競爭對手是中通、韻達、郵政、順豐、京東等快遞。在差異化不大的情況下,獲得客戶的主要途徑就是靠低價。
根據東興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年初至今,電商件領域爆發了極其激烈的價格戰,異地件單件下滑高達15%,單件收入較去年下降1元多。通達系快遞總部的單件收入,普遍從去年同期的3元跌至今年的2元出頭,降幅也達到近1元,同比降幅近30%。
總部承擔了一部分降價成本,而另一部分則被總部轉嫁到快遞員和網點身上。
不斷壓縮快遞員的派送費,結果就導致快遞員怠工,網上抱怨快遞員怠工導致快遞長期沒有派送的帖子比比皆是。
上述快遞行業人士對市界表示,或許等快遞網點和總部之間找到利益的平衡點,目前這種困境會緩解一些。
但這樣的局面,估計還得維持一段時間。因為從各家快遞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和帳上現金來看,現金流還是足夠多,這場戰爭可能會是個拉鋸戰。
在這場困局中,最難熬的其實還是快遞員。
有快遞員在貼吧上抱怨,累死累活掙一點錢,還被罰去不少,(快遞)已經沒有搞頭了,相比進廠工資差不多。另外一些幹不下去的,已經選擇離場。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微、小寒、趙靜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