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讚譽為「當代保爾」: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現狀如何?

2020-12-24 淺弋道歷史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堅強是比較簡單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鐵環一樣把你緊緊箍住時,堅強才是光榮的業績!」

那段催人淚下、直面人性、發人深思的開頭那段話曾激勵過無數奮鬥之人,保爾也成為了些許勇士的標榜。身殘志堅的保爾在任何困境中都迎難而上,憑藉鋼鐵一般的意志在病痛中與困境搏鬥.

那麼,現實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生呢?

實際上,女版保爾是否確有其人,命運是如何對待這個女孩?

一、「當代保爾」:張海迪

首先,來介紹一下「當代保爾」的出身,她叫張海迪,於1955年9月16日出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五歲之前,她和很多孩子一樣天真爛漫,對未來充滿了美好想像、無限憧憬。然而世事無常、命運多舛。在五歲時,張海迪被查出患有脊髓血管一場血管瘤的大手術導致高位截肢癱瘓。此後,張海迪沒有了奔跑的能力也沒有了學的機會

按照常人思維,遭遇如此重創,必定會自卑哀怨,對於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沒有雙腿意味著失去了在舞臺大放異彩的機會,但她沒有,她永遠是沉穩自信、不卑不亢的狀態。

那麼,她是如何做到在上世紀8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又是如何徵服眾人成為勵志典範的?

二、嚴於律己、自學成才

張海迪之所以被家喻戶曉,來源於她的身殘志堅、學識淵博,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生命的美好、知識的力量,反觀她的成長史,可謂一路心酸一路波折。

自幼,張海迪就深知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缺陷更加困擾著張海迪,好在張海迪的父親張坦夫用實際行動和耐心,指導引導著張海迪往正能量的方向發展:高位截肢是無法改變的現狀,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在後半生散發精彩、創造輝煌。

其實,張坦夫是濟南文聯的領導,知識豐富、學識淵博,既然張海迪不能去到學校讀書,他則親自教授張海迪文化知識。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學習到了基礎的文化知識外,張海迪便開始自學成才、嚴於律己。這個被困在輪椅之內的小姑娘憑藉過人毅力,通過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她在知識的海洋中奔跑馳騁,孜孜不倦地吸取著文化知識,多年的努力為張海迪此後的人生提供了極大的飛越資本。

除了課本知識外,張海迪還大膽創新學習針灸,義務行醫。張海迪本來屬於弱勢群體,但她用自己的一己之力默默幫助別人,或許經歷過疾病才更能夠體驗到人間疾苦,才能夠更加對疾病感同身受。她的三觀逐步形成:善良努力、自強不息。

三、學業有成、回報社會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國:「醫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寶貴的藥品,就是勞動。」張海迪充分實踐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麼,她有哪些輝煌?

1981年9月,26歲的張海迪開始參加工作。

1982年12月,27歲的張海迪憑藉優異表現成功加入中國共產黨,用鋼鐵般的意志堅決維護黨的領導。

1983年,28歲的張海迪根據多年的人生經歷和生命感悟開始提筆創作,多年來的知識積累讓張海迪一鳴驚人、厚積薄發,同年,極具權威的《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張海迪所寫的一篇文章《是顆流星,就把光留給人間》。文章樸實無華、生動感人,一經刊登就迅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張海迪也因此名噪全國。有了一定的名氣後,張海迪繼續創作,希望能夠用文字鼓勵更多的人頑強生活、擁抱生命。

1993年,38歲的張海迪從吉林大學畢業,她的畢業並不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而是以哲學碩士的身份,在上世紀90年代,碩士本身就不好考,更何況張海迪還是一個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她在學術上的努力是常人難以企及達到的程度。

後來,有了更高學位的張海迪在文學界開始如魚得水、如日中天,同時她的事跡也被社會當作勵志楷模。

1995年,張海迪代表政府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此時的張海迪已經名揚內外,連國外的網友對此都稱讚不已:「此女子真乃奇女子,能夠如此自強不息,與命運搏鬥。」1997年,42歲的張海迪被日本某電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能夠在全世界遙遙領先,可見張海迪的影響力和說服力不同一般。

因為這些榮譽來之不易,張海迪異常珍惜,她深知知識的重要性、榮譽的支撐點,在更加努力學習的同時也盡力做公益。

2008年11月,43歲的張海迪當選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張海迪的榮譽可能來得稍遲一些,但榮譽會遲到,不會缺席,自此之後,張海迪的人生便如日中天的步步高升。

2013年3月,58歲的張海迪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這對於一個人來說乃是至高無上的榮譽,這意味著張海迪可以代表一個群體去發表自己的意見,為殘疾人群體謀取更多福利,將殘疾人的事業推上更高的高度。

付出總有回報,同年3月22日,張海迪憑藉過人的才華、不俗的文筆做出巨大貢獻,被英國約克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那麼,張海迪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四、張海迪現狀

1.事業有成

在2016年12月,61歲的張海迪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2018年9月,63歲的張海迪當選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主席

2020年12月,張海迪擔任康復國際主席,任期長達四年。

反觀張海迪的升遷之路,一切榮譽和她的學識密不可分,她用一項項榮譽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一定能夠有屬於自己的輝煌。張海迪並非一開始就如此耀眼奪目,她也是一步步從底層逐漸奮鬥到一定高度,因身體原因,她曾在山東省梓縣廣播事業局擔任無線電修理工,後來在山東省聊城市文聯創作室擔任創作員

當然了,很多人羨慕張海迪是山東省作家文學協會的一級作家,卻沒有人真真切切了解到她所付出汗淚。在別人歲月靜好、花前月下時,張海迪在輪椅上用知識慰藉自己的心靈,這種經歷讓張海迪做出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令人振奮的作品。這些作品使人性直面現實,讓處在迷茫期的人們有了尋找夢想的方向和勇氣。

2.婚姻幸福

在晚年,張海迪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和丈夫三觀契合、相扶相持,生活過得平淡而幸福,雖然不能育有子嗣,但張海迪和老伴在人生中彼此相愛。

3.考取駕照

而且,張海迪是一個不服輸且勇於學習的人,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竟然考取了駕照,成為了中國第一批考取駕照的雙下肢殘疾人之一,即使沒有雙腿,她也可以自由馳騁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了。當被人貼上殘疾的標籤時,這個人的一生似乎就意味著不完美,因為有異於常人,所以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會多些障礙。對他們而言,這些遭遇是不公的,但先天的命運誰都無法改變,後天的命運只能由自己打造。

小結

人的美並不在於外貌、衣服和髮式,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心靈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有人說,張海迪的成功來自於她父親的一路引導、一路關照,要知道她父親可是文聯廣播局的領導,如果沒有父親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麵包都滿足不了又如何談夢想。像張海迪這樣的殘疾人不在少數,但像張海迪這樣幸運的人又屈指可數,張坦夫作為張海迪的父親,他以身作則,給張海迪塑造了一個最好的榜樣,讓張海迪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輕言放棄,張海迪出現在各大場合所散發的自信,是來自一個家庭的底氣,來自一份力量的支撐,如果沒有張坦夫的傾力相助,恐怕就沒有張海迪的今天。

也有人說,張海迪的成功和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她失正常上學的機會,失去了五彩斑斕的童年,數個夜晚都是一人捧著書本度過。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張海迪就是那個大器晚成的優秀之人。即使沒有父親幫助,張海迪乃有骨子裡的倔強和不屈,她依然自學成才,無需他人督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如今現狀如何?
    保爾的一生貧窮而動蕩,他的每段經歷都讓我們揪緊了心,但最終又被他越挫越勇,越戰越強的精神所深深折服和驚嘆。而在當代社會,也有一位女保爾,名叫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而她的現狀如何?
  • 還記得5歲曾高位截癱的張海迪嗎,已官至正部級,她現狀如何?
    張海迪,一個天生就跌在起跑線的人,卻被稱做「當代保爾」。她在5歲的時候,剛要跑快的年紀,因為疾病變成高位截癱患者,卻憑著努力官至正部級,活出了常人沒有的精彩人生。那麼,她的人生路程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 80年代新雷鋒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身殘志堅,如今已官至正部級
    有這樣一部小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其中身殘志堅的主人公「保爾」也成了激勵一代人的典範。殊不知在我們國家,也有這樣一位中國式的「保爾」,她在五歲的時候因病導致高位截癱,她甚至比「保爾」還要頑強,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團主席,官至正部級,通過她自己的努力,她獲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就,這位中國「保爾」究竟是誰,她的現狀又如何?我國當代殘疾人作家張海迪。1955年的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她的小名叫玲玲。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她出生於1955年,從小就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父母也是非常的開明,在生活中也是充分尊重她的選擇,可以說,她是被愛包圍著長大的小公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養成了她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樣幸福的生活沒過多久,就有一個噩耗降臨在了她的身上。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
  • 曾經5歲高位截癱,現已官至正部級
    ——張海迪相信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這個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保爾是個殘疾人,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成為了一代人的標杆。張海迪就是現實中的一個保爾,張海迪五歲的時候因為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張海迪其實也有和普通大眾相似的地方,比如她有愛好,她有追求,她有煩惱,她有各種喜怒哀樂。一、「中國的保爾」:五歲截癱後如何面對生活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性格,並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情況下是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 當代保爾張海迪: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15歲懸壺濟世活成了傳奇
    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身體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成為億萬青年的好榜樣,她的事跡激勵了無數迷茫掙扎的人。高位截癱的別樣人生「高位截癱」這四個字帶著冰涼和殘忍的意味,相信大多數人聽到這四個字會產生害怕和憐憫的心境,但是這樣可怕的事情就真實地發生在張海迪的身上。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身體高位截癱,自學成才,終成一代人的榜樣
    但在她5歲那年,一場災難性疾病降臨到了她的身上。一天,小海迪在幼兒園裡正在排練節目,她唱著、跳著,忽然覺得眼前一片發黑,從舞臺上摔倒了。平時,她摔個跟鬥,自己總是不聲不響地爬起來。這次,她用盡全身力氣,還是站不起來。她著急了:「我的腿,我的腿哪兒去了?」
  • 17歲的正部級,21歲的副國級,這些年輕的清朝官員,真能勝任?
    2、傅恆第三子——富察·福康安13歲擔任「三等侍衛」,品秩為正五品;15歲,擢升「二等侍衛」,品秩為正四品;16歲,提拔為「一等侍衛」,品秩為正三品;17歲,調任戶部右侍郎,品秩為從二品。也就是說,17歲的福康安已經成為正部級高官。
  • 初中生去打工,18歲當廠長29歲成億萬富翁,34歲高位截癱仍是神人
    01 他18歲做廠長,29歲成億萬富翁中國好老闆劉智聰今年50歲,他的人生經歷稱得上傳奇。劉智聰出生於廣東東莞,父親在紙廠工作,幼時劉智聰常去父親的工廠玩耍,初中畢業後他去了一家紙廠打工,業務熟練又聰明能幹的劉智聰不出意外地獲得老闆賞識,在他18歲那年被破格提升為廠長。
  • 9歲女童被繼父連砍4刀高位截癱!生父解釋為何送小孩過去,沒...
    9歲女童被繼父連砍4刀高位截癱!生父解釋為何送小孩過去,沒想到...(化名)被繼父連砍4刀,經過醫院手術搶救後,確診高位截癱,以後的生活都需要同輪椅作伴。他只有把瑩瑩送到貴州省湄潭縣,交給前妻照顧,「聽她(前妻)說,現在的丈夫對她很好,對孩子也不錯。娃娃也需要母愛,就送過去了。」5月4日,正在外地的楊再洪接到電話,被告知女兒瑩瑩被砍傷了,而行兇的正是瑩瑩母親的丈夫陳某。瑩瑩的姑姑說,瑩瑩受傷後她接到消息就趕到醫院,當時孩子已被送入手術室搶救,直到第二天七八點才被推出手術室。
  • 妻子高位截癱,他給人下跪討錢
    妻子高位截癱,他給人下跪討錢。原來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大難來時各自飛」。50多歲的劉快意怎麼也想不到,惡魔對他張開了大口。正值農忙的季節,劉快意的妻子劉雪紅正在自家的平房頂著翻曬稻穀,一時不小心一腳踩空,從屋頂上摔了下來。被人發現後,劉雪紅被送往醫院。
  • 勵志:20歲小夥身殘志堅,高位截癱依然創業20年,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本來是一個健全的小夥子,在外頭打工的也很賣力氣,然而剛剛20出頭的年紀,命運就給了他暴擊,一次意外,讓他全身很多地方失去了知覺,從此成為了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也只能靠著別人的照顧,然而此後陽海林卻開始了創業。他說:即使自己殘疾了,也想轟轟烈烈過一生!
  • 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脖子以下高位截癱,被譽為...
    本報訊 脖子以下高位癱瘓,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被譽為「中國霍金」,11月28日,中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金展鵬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此前,金展鵬教授雨中坐輪椅前往實驗室的畫面曾在中南學子的朋友圈刷屏。
  • ...的腫瘤「啃噬」椎骨 31歲女子面臨高位截癱 手術如同高空走鋼絲
    覺得情況不對勁,正準備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前一天,祝夢雅6歲的女兒摔一跤摔破了頭。忙著帶孩子住院檢查,祝夢雅腿麻的毛病又被耽擱了一段時間。直到孩子出院當天,祝夢雅已經需要有人攙扶著才能走路了。老公趕緊帶她到義烏當地醫院做檢查。
  • 「悅讀南安」五星中學:保爾的當代意義
    上個學期,我班上就舉辦了好多次「好書大家讀」活動,還有一堂課是探討《保爾的當代意義》,被評為南安市優質課一等獎。我相信,在學校的重視下,在老師和同學的努力下,孩子的興趣是會慢慢提高的。Q那現在效果怎麼樣呢?
  • 女童練舞后高位截癱,專家表明:報興趣班別盲目,得根據年齡來選
    2018年一則新聞爆出8歲女孩在上舞蹈課時,學習側手翻時發生意外。由於雙手沒立穩,姿勢不規範,直接摔倒在地上了,造成整個下肢沒有了知覺。當時孩子跟老師反映了這個情況,老師趕緊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家長趕過來接她的時候,孩子哭泣不止,馬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醫生表示這是高位截癱裡面的A級,是最嚴重的一種情況。
  • 一場車禍高位截癱後,90後海歸女白領成了時尚博主
    她叫「璐英流」,今年29歲,坐上輪椅後,她搬回了貴陽老家,線上辦公,目前是上海一家留學心理諮詢公司的文案負責人。曾經,她是正經的「海歸」女白領,每天穿梭於五道口的高級寫字樓。她很喜歡在閒暇時間出國旅遊,踩著高跟鞋在世界各地飛行。四年前的一天,她在去北京機場的路上,出了重大車禍。
  • 父親高位截癱,濟南11歲女孩炒菜、餵飯、換尿不溼照顧他
    13日中午,11歲的春燕做飯。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不是在描述父母照顧幼兒的尋常圖景,而是一個11歲女孩照顧父親的日常。從女孩有記憶以來,父親就癱瘓在床。去年7月份開始,她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炒菜、餵飯、擦臉、換尿不溼……這樣的日子,女孩不覺得苦,因為心底藏著一份希望——長大當醫生,親手治好父親。「希望她有這個年齡該有的調皮」13日上午,天有些陰。剛走近邵而莊東村李國乙的家,記者就聽到了孩子的笑聲。
  • 高位截癱女孩勇敢產子,「美人魚」媽媽肖卓作:我真的很幸福!
    肖卓作是一位高位截癱殘疾女孩,因為癱瘓之後只有手跟頭可以動,為此,她成立了「美人魚公益」,如今她也是一位媽媽,勇敢地承擔起了養育寶寶的責任。記者感念她帶孩子的辛苦,但是肖卓作說,世界上的媽媽都辛苦,雖然辛苦一點、累一點,但是是幸福的。真的是幸福的。一句幸福她重複了兩遍。肖卓作告訴記者,她和其他媽媽一樣,自己帶孩子睡覺、餵牛奶、換尿不溼,除了洗澡,其他的都能夠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