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逐漸發達,遊戲早就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曾經被叫做"網癮少年"的人如今也有了自己看似名正言順的目標——成為職業選手,打職業比賽,實現自己的"電競夢"。
電競選手的"表面榮耀"
電競職業選手這份職業在孩子們的眼中無疑是十分美好的,一些有人氣有實力的選手走到哪裡都會迎來別人的歡呼,甚至厲害的還能走到世界賽場上為了國家和自己的榮譽而戰鬥,還有一些選手的身價也都高達7、8位數,所以用"名利雙收"來形容這份職業毫不為過。並且人們也永遠都會記得在賽場上憑藉自己的實力力挽狂瀾每一個人,那一刻他們就是英雄,試問,這樣的一份職業,有哪個小孩子能忍得住這種誘惑呢?
孩子們對電競的盲目追求
一樣都是打遊戲,為什麼他們能夠成為英雄,名利雙收。或許很多孩子也都想過這個問題,如果自己努努力,是不是也會成為這樣的讓人羨慕的"人生贏家"?在一檔綜藝節目上,就有著這樣的一個孩子,他以想做職業電競選手為理由哄騙父母,整天沉迷遊戲,對電子競技的"假熱愛"使他荒廢了學業,甚至毀掉了自己。
PDD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而事實上,在國內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或者說已經成為了一種隱患,孩子們看到的永遠都是電競職業選手的光鮮亮麗,但是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艱辛。在一檔綜藝上,主持人楊瀾就對《英雄聯盟》的前職業PDD就孩子們想到打職業這件事進行了採訪。
對於玩《英雄聯盟》玩家們來說,PDD是他們絕對不陌生的人,也是職業選手最成功的人之一,所以在這一方面PDD是十分有發言權的,在採訪中PDD表示,職業選手其實是一個特別艱辛的職業,他的競爭是十分大的,對於每一位選手來說天賦是特別重要的一環,並且由於身體原因每一個人的巔峰期都只有3-5年,所以這個職業的門檻是非常高的。
遊戲時間要合理
因為現在的小孩自控能力很低,並且對電競這個職業沒有清楚的認識,所以有很多小孩都認為:我喜歡打遊戲,只要我打遊戲厲害,我以後就去打職業電競,做職業選手。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就經常拿著"理想"當藉口,沉迷遊戲,許多家長因為不懂,不知道怎麼處理,也就由著他們,沒有進行控制。也就是因為這樣,孩子沉迷遊戲就成了一大難題。其實不管當不當點競選手,作為孩子來說,遊戲時間都是要嚴格把控的。
現在有很多遊戲公司都對未成年人玩遊戲十分重視,就拿騰訊來說,他們推出了一款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培養監控遊戲習慣的成長守護平臺,在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前提下,一步步升級、優化,嚴格控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防止孩子們對遊戲過於沉迷,他們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目前已經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未成年人過度沉迷遊戲的現象。
遊戲只是消遣,電競是職業
在孩子的眼中,職業選手與他們玩遊戲並沒有差別,無論是訓練賽還是比賽都是在打遊戲,但是這些都是孩子們將"電子競技職業選手"這個職業過分的美好化了,就像PDD說的那樣,這個職業的艱辛和競爭是孩子們永遠想像不到的。
在採訪中,作為冠軍媽媽的鄧亞萍也表示,在這件事上需要家長們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幫助孩子們分清"遊戲"和"電競職業"的區別,讓他們懂得職業選手的艱辛,了解電競行業的弊端,以此來幫助孩子們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別讓"假熱愛"毀了自己。
選擇一個職業方向並不是一件小事,鄧亞萍的一席話相當於給所有的家長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希望在騰訊未成年保護機制的配合下,家長們能夠幫助孩子們選擇自己的道路,讓孩子們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