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佛教信仰逐漸深入人心,許多善信不僅僅只是到寺院裡拜個佛燒炷香,為了更方便禮佛修行,而普遍選擇在自己家設置一個小念佛堂。自家佛堂不比寺院,沒有寺院規模那麼大、那麼規範,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佛堂再小也要如理如法,得體莊嚴。學佛修行都是為了增進功德的,不要因小失大,造業起煩惱。
現在很多人家裡幾乎都供奉的有佛菩薩像,這表明人心在向善,越來越有敬畏心。供佛像供奉的不是神靈,而是供奉一份慈悲心,是內心的一種安慰與祈願。供養佛寶,消業增福,增進善根慧命,無比殊勝。但是有很多人處入佛門,對佛教裡的很多規矩常識並不太了解,尤其對於設佛堂,不知所措。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家設佛堂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
首先,在自己家找到一處空間比較大、比較敞亮的地方,最好朝陽、空氣流通,空間大小隨緣,但一定要乾淨,也避免挨著廚房、衛生間、臥室等這些不太清淨的地方。位置確定好之後,到家裡附近的寺院去請佛像,至於供奉幾尊佛像,隨自己心意,供多供少、供哪尊佛像,功德都是一樣殊勝。
一般家裡都會供奉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佛、釋迦牟尼佛或西方三聖等等。確定後所要供奉的佛像後,請出家師父為佛像開光,開光不是為了求靈驗,而是一種佛門儀軌,通過持咒等形式給予供養人加持力,所以不是為佛像開光,佛不需要開光,人需要開光,開發智慧、遠離愚痴。
佛前請回家落座後,開始布置佛堂,如果是空間特別小的佛堂,可為佛堂設個佛龕,更好安置佛像。如果空間比較大,且供佛像數量比較多,就按正常情況安置佛像即可。有條件的,可以為佛像定製佛門專用的黃色披風,供桌鋪上專用的桌布,以使得佛像更加莊嚴,使得佛堂更有震懾力。
佛像旁邊擺上需要用的經書、早晚課誦等,如果平時上課需要用法器,你會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安置幾種法器。法器可以自己購買,也可以到寺院裡去請。佛像中央擺上幾張拜殿,以方便禮佛。佛堂的牆壁上可掛上或粘貼紙質的佛像,如萬佛接引圖、西方三聖像等等,也可貼諸如「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佛號,使整個佛堂顯得不那麼空蕩,更有神聖感,也更能利益大眾修行。
而後,在佛堂佛像的正中央擺上個小香爐,香爐旁邊放一下香支,一般的香即可,不必要高香,或者很粗的香,沒有必要。燒香時,燒三炷香即可,三炷香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也代表修行人要勤修「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痴」三大惡習。
香爐的前面可供水,我們稱之為「大悲水」。平時供一杯就行了,三杯、七杯也可。供佛之水最好用純淨水,表我們供養的心純淨無染,也代表修平等慈悲心。供杯最好用佛教裡專用的「大悲水」水杯,顯得得體莊嚴。
「大悲水」的後面可供水果,注意我們所供的水果要保證新鮮無壞果,氣味要清新,不要有異味或刺激性氣味,否則很不恭敬。所供奉的水果要潔淨,需要清洗的,上供前清洗乾淨,切莫敷衍了事。水果供幾盤都可以,數量沒有要求。
香爐兩邊可供花,最好的是供鮮花,如果條件達不到,可供乾花或塑料好,是要清淨美好,就是好的表法。只是要注意及時清理裡面的殘枝枯花以及塑料花的灰塵,保持乾淨清香。
香爐的後面可以供燈,一般都是酥油燈,大家在供燈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隱患,佛前供燈寓意破處黑暗,點亮光明與智慧,所以一旦點燃,最好自然燃盡,不要人為熄滅。即便要熄滅,也不要用嘴吹,可用其它東西將其蓋滅。
所供養的食物,一般兩三天就可以收供,撤回來的供品可分享與他人食用,都是非常好的物品,不要浪費了。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