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打滾」到「招福哥」
徐文峰
夏日清晨,天剛麻麻亮,太陽躲在山下睡懶覺還未「上崗」,路邊的淺草還帶著露珠,福打滾唱著山歌,開著他的「板板車」快樂下山了。「板板車」上載滿了他精耕細作的七彩糯玉米。這糯玉米真是好:有紅黑白黃橙紫多種顏色,人稱七彩糯玉米。
趕早拉攏城區農貿市場不到兩個小時,滿滿一車七彩糯玉米被搶購一空。福打滾哼著山歌又快快樂樂地回到村裡······
福打滾文化不高,二十多年前初中畢業即輟學在家。但他個頭不矮,腦殼兒聰明,鬼點子多,兩眼炯炯有神,雙臂孔武有力,皮膚黝黑,人稱「非洲帥哥」。
其實,福打滾不喜歡村裡人叫他福打滾。渝東一帶把小混混、賴皮的人叫「打滾匠」。本來,福打滾有一個好聽且寓意吉祥的名字,叫大福。大福住的地方叫金鼓嶺,海拔在1000米左右,大福家住在山頂上,因基礎條件差,他家的一日三餐往往是將就過,想掙點錢硬是「黴得起冬瓜灰」。於是他開始不安分起來,調皮搗蛋混吃混喝的,村裡人改口叫大福為「福打滾」了。
福打滾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過了幾年。五年前,鎮裡脫貧幫扶幹部吳博士花了三天時間,在全面了解他家情況後,建議福打滾種植高山西瓜。因為金鼓嶺海拔高,早晚溫差大,西瓜甜度高。吳博士為他精選了西瓜種。
福打滾種西瓜是懶人種瓜。他一不「按圖索驥」比照書本進行,二不像別人一樣架起大棚,調節溫度科學種西瓜。到了西瓜成熟的季節,其他瓜農的大棚裡,葉是葉,瓜是瓜,而在福打滾的西瓜地裡,竟是雜草一片,且西瓜大的大,小的小,很不勻稱。好在福打滾的西瓜追了不少農家肥,加之海拔高,溫差大,西瓜倒也很甜。
「福打滾碰上了貴人。」熟悉他的人都這樣說。這不,幫扶幹部吳博士又來了。「要想多掙錢,奔小康,還得靠科技和勤勞發展產業才行。」吳博士告訴福打滾發展種植業不能單靠運氣,並鼓勵他以科技作撐杆,種植高山土李子擴大戰果。
福打滾拿出了英雄氣概,毫不猶豫幹起來了。鎮村幹部幫他協調流轉土地,很快近200畝適宜的土地栽上了土李子苗。兩三年光景,李子樹沐浴著春風刷刷刷長粗長大。但不能讓李子樹長得太高,樹高了水份汲不上去,李子小且品質差。福打滾從幫扶幹部那裡學到了絕活,他剪枝、刷白、施肥、疏果······忙得不亦樂乎!
福打滾種的李子叫青脆土李子。待到第四年七月底,他家的土李子進入豐產期。矮化後的李樹上枝葉繁茂,成熟後的土李子圓圓的,半個雞蛋大小,滿滿的壓彎了枝條,青翠欲滴,連一米高的小朋友都能採摘到。小心翼翼地摘一個細看,淡淡的一層白霜點綴其上,太誘人了。咬一口,嘎嘣一下,直甜到心裡。
福打滾興奮了幾個晚上,請回兒子為他掌管財務,算盤一響,毛收入直逼7位數。與此同時,福打滾又在房前屋後種上了七彩糯玉米。
今年春暖花開後,福打滾又乘勝追擊,辦起了生態農家樂,取名「筷樂人家」。
福打滾由逆境走向順境,腰包鼓了,眼界寬了,境界更高了。他想起自己「打爛仗」、走彎路的日子,鎮村幹部給了他太多的恩情。他一骨碌扎進地裡,搞起了土李子種苗基地,免費為村民提供土李子苗,幫助鄉親們一同行動起來,一起富起來。村民們朝他豎起了大拇指。
在村民大會上,村黨支部書記試探著徵求大夥的意見:「是不是不能再叫大福為福打滾了?」沒想到,村民們齊聲應和。村第一書記小宋腦筋一轉,立馬為他取了一個響亮好聽的名字「招福哥」,贏得了大夥滿堂掌聲。
(作者單位:梁平區委宣傳部)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