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臺兒莊 ,是因為一本《李宗仁回憶錄》。這本由李宗仁口述、唐德剛執筆的人物傳記,給我以非常大的驚詫,因為李宗仁將軍在書中記述自己的經歷,完全顛覆了我感性上的認知。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抗戰的勝利是因為地道戰、地雷戰、遊擊隊和小兵張嘎們的戰鬥成果。看了此書,我才知道,歷史遠比我所知道的要複雜得多。書中第五十二章,李宗仁講述了他直接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口氣充滿了軍人的自豪。是的,對一個戰土來說,沒有什麼能比為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戰,而且又取得巨大勝利更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這場發生於1938年春天的戰役, 中國 軍隊以消滅日寇一萬一千多人的輝煌戰績,打破了 日本 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它是鴉片戰爭以來 中國 軍隊在抗擊外侮的正面戰場上打的第一次大勝仗。勝利後,李宗仁站在 臺兒莊 站牌下左手叉腰的照片,曾經風靡世界各大報紙。他的這一張照片,就赫然地印在回憶錄的首頁上,也成為他後來在副總統競選中,最有影響力的宣傳畫。也正是這張照片,吸引我來到山東棗莊市—— 臺兒莊 。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一行走進了夢幻般的臺兒莊 。夜色中的 臺兒莊 古城非常迷人。霓虹閃爍,光影斑駁。一座座依水而建、造型雅致的亭臺樓榭,一排排滄桑林立、鏤花雕蟲的客棧商鋪,一條條古樸幽深、遊人如織的街道小巷,在一線線霓虹燈下點亮,又被一串串紅燈籠渲染。水上遊船逶迤前行,河道兩岸燈火輝映。沐浴著柔柔的月光,我們在古城運河邊漫步,感受古城靜水流深的詩意與安詳,細細品讀秀美水城慢慢展開的水墨畫廊。
一夜無夢,醒來時天已大亮。草草用過早餐,思緒已飛到了古城中。白天的臺兒莊古城完全是另一副模樣。穿過巍峨的城門,踏著青石板路入城,眼前亭臺水榭精緻,堂館廟宇莊嚴,古運河穿城而過,小橋流水潺潺,我不知道置身的是北國小鎮還是 江南 水鄉,抬頭看見城門上方「天下第一莊」幾個大字,我更加疑感:這是記憶中的英雄之城?這是在瓦礫殘垣中重生的臺兒生嗎?這是一個迷一樣的城堡。我快步走上前去,竭力蹭聽人家導遊的講解;我心懷虔誠,像一個尋根問底的孩子,在不停地解開一個個謎團——它那流光溢彩的歲月之痕、它讓歷史逆轉的那場戰爭、它神奇如鳳凰涅槃的重生。
臺兒莊 ,這個位於蘇魯交界處、從漢代便開始繁衍生息的小村莊,在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因為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而開始了新紀元。從明至清的三百多年間, 臺兒莊 成為一座中外商賈雲集、東西方文化薈萃的運河名城。地理與氣候既賦予 臺兒莊 北國的闊達雄輝,又兼具南國的婉約溫潤,就連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帝,也因「 臺兒莊跨漕渠,商旅所萃,居民繞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而稱其為「天下第一莊」。
四百年間,因了大運河這一流動的文化長廊, 臺兒莊 成為一座有商有文有情的厚重古城,無論是財大氣租的商人、說一不二的官員、文質彬彬的紳士還是如漆似膠的情侶、純真虔誠的香客,都在這裡留下他們說不完的故事。然而,歷史就像臺兒莊那條經年流淌的運河,在波瀾不驚中走向拐點。八十一年前的1938年, 中國 人正遭受著歷史上最大的恥辱與最深重的苦難。從淞滬會戰到 南京 保衛戰,從 太原 會戰到 濟南 失守,中國 軍隊幾乎是一潰千裡。日寇狂妄叫囂:佔領 徐州 ,奪取 武漢 ,滅亡 中國 。 臺兒莊 是 徐州 的北大門,被推到了 徐州 會戰的前沿。就這樣,一場激烈拼殺的血戰在這裡發生了。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位於運河之濱,離古城一步之遙。走進紀念館,我久久徘徊在那些英烈的像前,那遠去的槍炮聲、吶喊聲仿佛又在耳邊迴響,眼前浮現出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臺兒莊 上空, 中國 空軍飛行中隊副隊長何信,率十四架戰機與幾十架敵機決鬥,胸部連中三彈,他強忍劇痛,狠狠將日軍首機擊落。面臨人傷、機損、彈盡之境,毅然駕機又衝向另一架敵機,與敵同歸於盡,是年二十五歲。英雄浩氣震驚長天。巷戰最激烈的時刻,國軍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一八五團二營營長顏省吾腹部中彈,腸子流了出來。他怒目圓睜,左手挽住腸子,右手持刀,吼叫著繼續指揮拼殺,直到擊退日軍的進攻。
透過一幀幀畫面,一幅幅展板,你會感悟到什麼叫救亡圖存,什麼叫民族的血性和骨氣。 臺兒莊 大戰,打出了 中國 軍隊的軍威,激發了全民抗戰的鬥志,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戰爭使 臺兒莊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築毀於炮火,古城幾乎夷為平地,昔日的繁華熱鬧只留在一些倖存老人的記憶裡。時光流逝到2006年,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籤約投資五個億,要將 臺兒莊 古城區改造成現代化商住區。這一項目勢必要把古城的歷史記憶無情抹去。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人, 棗莊市新到任僅一個月的市長陳偉,他實地踏勘了古城舊址後,果斷叫停了房地產項目,在深入調查、諮詢專家和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原址原貌復建臺兒莊古城的宏大計劃。
從2009年元月破土動工,到2010年5月一期竣工開城迎客, 棗莊 人舉一城之力復活古城。他們請來全國最好的古建專家、雕塑藝術家、民俗學家,依據從海內外收集的三百多張老照片和數百本史料以及古城老人的記憶,對古城進行復建。 臺兒莊 昔日的每一幢樓臺館所、每一株樹木花草、每一道溝渠水流、每一個建築配件幾乎都活生生地原樣重現。戰爭摧殘了文明,但文明卻頑強地再生。如今,重建後的古城,再現當年「商賈逶迤,一河漁火,十裡歌聲,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我想,如果沒有明朝萬曆年間運河改道牽手臺兒莊 ,絕不會造就因水而興、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的輝煌;如果沒有八十一年前的那場大戰,古運河邊這座碼 頭城 池,絕不會名震中外;再有,如果沒有運河文化、大戰文化喚起當地明睿公僕深刻而沉重的思考,一座近乎湮滅的秀美古城,絕不會神形兼備地復活,更不會煥發出令世人矚目的異彩。幸哉, 臺兒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