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是一種體型較小的寵物,常見的寵物貓都能被人一把抱在懷裡。由於貓咪比較高冷,又能跳到很高的地方,因此很多鏟屎官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貓在哪裡。當鏟屎官喊貓咪名字的時候,貓會用喵喵叫回應。但動物學家研究過野貓,它們很少會發出喵喵叫的聲音,那麼貓咪之間又是靠什麼交流的?
貓是獨居動物,即便是因為危險抱團取暖,也會互相在對方身上留下自己的氣味,所以貓咪交流的第一個方式就是氣味。貓咪身體上有很多腺體,這些腺體能將貓咪自身的氣味擴散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們常常見到貓咪會用腦袋蹭牆壁或者是鏟屎官的身體,有可能是為了止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在這裡留下標記,代表這是它的地盤。兩隻陌生的貓剛開始準會相互掐架,但它們熟悉之後就會用氣味標記對方,互相休戰。一旦氣味消失了,這兩隻貓又開始打鬥了。
貓咪交流的第二種方式就是身體接觸,比如互相舔舐對方的毛髮 ,擠在一起取暖。幼貓在小時候就會貓貓媽媽舔舐毛髮,一來為了小貓更加健康,二來就是傳達感情。因此,貓咪很享受這種方式。另外一隻貓給另一隻貓梳理毛髮,這也是地位的象徵,你不會見到一隻貓對所有的貓都這樣做。
貓咪之間交流的第三個方式是聲音,但卻不是喵喵叫的聲音。低聲的呼嚕聲,咔咔聲等都是它們獨有的交流聲音,有研究發現,貓咪能發出100多種不同的聲音,是所有動物裡語言能力最強的。喵喵叫是貓咪為了貼近人類,專門對人發出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讓人覺得很萌很乖巧。
貓咪之間還會通過一些行為動作來互相溝通。一隻自信的貓通常是耳朵豎起來,走路的步伐穩定,尾巴高高的翹著。悠閒的貓咪則會躺在地上伸腿,瞳孔的大小控制得剛剛好。緊張的貓咪會將放大瞳孔,尾巴彎曲,蜷縮身體。受到威脅時貓咪會渾身炸毛,弓起後背。發現獵物時,貓會把耳朵伸到前方,匍匐著觀察前方。當貓咪揣手手的時候,表示它很冷,需要保暖。
以上就是貓咪交流的方式,大家還知道哪些專屬於貓咪的小動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