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注「海南消防」獲得更多內容
前段時間還在嚷著入冬失敗的海南人
這幾天可謂是輪番感受到了
「溼冷天氣」的暴擊
相信不少小夥伴的真實寫照是
這樣子滴
起床靠毅力
洗澡靠勇氣
受北方冷空氣侵襲
海南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小於15℃
且將持續到21日
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
及時增添衣物
冷空氣終究還是
對海南的小可愛「凍手凍腳」了
來源:中國天氣網
看來海南這次冷空氣的後勁真的很大……
這樣的天氣意味著
床以外的都是遠方
手夠不到的都是他鄉
有種冷,叫冷得入心入肺!
南方小夥伴們對冬天最深的印象
大概就是被溼冷支配的恐懼
近日
受寒潮天氣帶著雨雪強勢南下
南方小夥伴在被「凍透」之餘
還感受到了溼冷的360°無死角「魔法攻擊」
為抵禦「魔法攻擊」
大家紛紛各出奇招
特別是騎電動自行車的小可愛們
一條秋褲顯然是不夠的
陸續搬出了
騎車版「禦寒神器」
1
開始是「車把手套」
2
緊接著「紗巾、 長圍巾」頂上,保護水嫩嫩的皮膚
3
然後腿也涼怎麼辦?上盔甲!
4
不行,全身都涼,再加一件外套吧!
5
這個不夠高級,某寶上給出禦寒和時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高領棉被」。
是不是覺得這些「防寒神器」很保暖
那麼請看完下面的解釋
這些「神器」
真的很危險
非 常 危 險
!!!
01
車把手套危險指數:★★★★
在摩託車、電動自行車上裝固定手套,會嚴重限制騎車人手部操控剎車和轉向的靈敏度,嚴重影響身體平衡能力和敏捷度。
△圖片來源網絡
典型案例:2017年11月13日早高峰,周先生騎電動自行車上班。行駛途中,為避讓另一輛超車的電動車,他緊急剎車。但由於車龍頭裝了防寒手套且沒裝好,導致周先生無法捏緊手剎,電動自行車向前竄出十多米遠,並將前方一行人撞倒在地,致其受傷。
02
長圍巾危險指數:★★★
很多女性為了保暖,喜歡在騎電動自行車時佩戴長圍巾。然而,若不固定好圍巾的長度,很容易出現騎行過程中圍巾被捲入車輪或被周邊車輛拖拽的現象。
△圖片來源網絡
典型案例:2015年11月下旬,某地一位8歲女孩乘媽媽的電動自行車時,圍著的長圍巾被絞進後輪,脖頸被死死勒在牙盤上。所幸有好心人用水果刀及時割斷圍巾。當時女孩已呼吸停止,在路人緊急人工呼吸下才倖免。
03
反穿衣危險指數:★★★★
反穿衣會使騎車人的手臂伸縮上抬空間受限,對車把手的掌控也受限,在危險情況來臨時難以做出靈敏反應。同時,反穿衣物易脫落,會分散騎車人注意力,並且易造成與周邊車輛鉤掛。
△圖片來源網絡
典型案例:2016年12月1日,李某駕駛電動自行車正常通行,後方的張某駕駛電動自行車準備超車。在超車過程中,李某反穿的衣服飄了起來,正好掛在了張某電動車的把手上。結果,兩輛電動車倒地。經醫生診斷,李某和張某都出現了手部骨折。
04
擋風被危險指數:★★★★★
電動自行車的擋風被主要有分體和連體兩種,分體的手臂位置和身體分開,而連體的擋風被將騎車人包圍在裡面,並與電動車成為一體。這樣嚴重限制了騎車人在緊急情況來臨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過寬的擋風被會使得車主在行駛過程中風阻變大,導致車輛穩定性差,雨雪天更容易發生危險。而且擋風被的寬度一般都超過車把手,包圍在騎車人兩側,容易被周邊同行車輛或路邊物體夾掛。
△圖片來源網絡
典型案例:2016年11月30日,陳女士騎車時使用擋風被,為了避讓水坑而打方向,結果車龍頭打不動,被擋風被卡死了,然後失控撞上了轎車。
那麼,如何在寒冷的冬天
做好安全性最高的保暖出行呢?
正確的騎車禦寒姿勢
頭部
戴帽子、圍圍巾會遮擋視線,正確的做法是佩戴安全帽。
手部
手直接將保暖手套戴在手上會更加安全,遇到危險時可以緊急剎車。
膝蓋
膝蓋經常騎車需準備一對護膝,萬一發生碰擦、翻倒,也能保護膝蓋。
「藍朋友」溫馨提示:
天氣寒冷,注意騎行安全
想禦寒多穿保暖衣物才是關鍵
但也別捂太嚴實,保證手腳靈活
精彩火焰藍
護航自貿港
▌來源:中國消防綜合
▌製作:海南消防全媒體中心
原標題:《切記!這樣「全副武裝」抵禦寒冷,非常危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