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浙江省紹興市舉辦的「中國改革(2020)年會暨新發展階段地方改革推進高層研討會」上,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和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改革典型案例典型經驗研究課題組」共同發起的「中國改革2020年度案例徵集」活動揭曉了最終名單。山東省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改革榮膺中國改革2020年度特別案例。
淄博「數字+農業農村」,大眾日報客戶端多次關注。據大眾日報客戶端報導,今年5月,淄博市提出抓住農業由2.0時代向3.0時代邁進的重大機遇,以數字經濟賦能淄博農業轉型發展,加快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聚力打造農業3.0時代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顯著影響力的數字農業中心城市。
淄博「數字+農業農村」,之所以成為中國改革(2020)年度特別案例,因為農業農村是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因為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快速迭代,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基建有力加持,政策與科技融匯交集、疊加備力,為加快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無限可能。
今年以來,淄博市積極搶抓農業3.0時代重大發展機遇,制定出臺《關於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圍繞打造數字農業先行區、中國綠色智慧冷鏈物流中心城市、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雙節點城市、智慧鄉村遊學研目的地城市、智慧村居樣板城市等「五大任務」,大力實施農業農村智慧大腦引領、數字農業生產加工融合、綠色智慧冷鏈物流補鏈延鏈強鏈、數字農業營銷業態體系更新、智慧村居治理等「十大工程」,推出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土地流轉獎補、企業項目招引落地獎勵、數字農業農村擔保支持等「十項政策」,以數位技術改造提升農業全鏈條、農村各領域和農民新生活,推動農業農村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化轉型,為全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貢獻淄博方案。
聚焦開闢數字農業發展新通道,淄博以「數字+」打通農業產業全過程「完整鏈路」。為破解傳統農業生產規模小、組織化水平弱、產業鏈條銜接不暢、應對自然災害及市場衝擊能力差等堵點、痛點,淄博市充分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積極連結國內頂尖平臺,發揮他們「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雙重優勢,讓農業農村搭上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等信息化技術「快車」,實現農業發展模式迭代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生產力和競爭力。在生產環節,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數位技術」模式,發展數字田園、數字果園、數字牧場、數字加工業,推動農產品優質優產。比如,七河生物攜手「華為雲」,啟動生產「雲計劃」,創建中國首個食用菌行業雲平臺,依託各種現場傳感器和5G通信網絡,對公司全資源要素進行組織上和空間上的優化整合,推動全產業鏈智能化決策、智慧化生產,並藉此保持全球行業領跑者的角色。在儲運環節,逐步構建形成從田間地頭到商超餐桌的綠色智慧冷鏈物流體系,推動農產品高質快速通達。2020年總投資100億元的山東省城鄉冷鏈物流產融生態平臺項目全面立體式落地淄博,依託淄博特色農產品和果蔬優勢,創新探索「1個中心園區+5個特色冷庫園區+N個移動冷鏈設施」模式,打造成為輻射全國的果品、蔬菜和淨菜、凍品的倉儲加工、交易配送中心。在銷售環節,靈活運用線上電商平臺,培育體驗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線下載體,推動農產品優品優價。比如,紐瀾地與盒馬鮮生合作,服務於6000萬盒區用戶,年銷售額達到6億多元,引導涉農企業向加工、儲藏、物流、銷售及電商服務配套產業延伸。
聚焦塑造數字農業發展新生態,淄博以「數字+」涵養數字農業發展「豐沃水土」。針對數字農業產業生態不完善,農業產業本身投資周期長、收益不確定性大,各類主體投資觀望情緒濃等問題,淄博市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產業組織理念,以市場化方式和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以政策激活發展動力,以改革減少發展阻力,投入實打實的資源、展現實打實的誠意,為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集聚最優質資源、提供最優產業發展生態。一是以產權改革激活土地。作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確權試點市,淄博首創「確權確股不確地」經驗模式,搭建承包土地確權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和產權交易抵押融資平臺,開發「地押雲貸」,累計發放農村各類產權抵押貸款65億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量化集體資產196億餘元,完成成員資格認定的村佔99.57%,完成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的村佔97.69%,激活的土地讓數字農業多種業態成為可能。二是以支持政策激發熱情。重磅推出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基金引領政策、土地流轉獎補政策、建設用地專項保障政策、數位化改造資金支持政策、場景應用拓展支持政策、企業項目招引落地獎勵政策、專業人才及團隊支持政策、工商資本下鄉鼓勵政策、數字農業農村擔保支持政策「十項政策」,以最大力度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全領域數位化。三是以創新模式集聚資源。淄博市以創新推動新模式新業態漸成氣候,齊貿通利用俄羅斯公共海外倉資源,搭建跨境電商平臺,採用「海外倉+專業物流+商超系統」方式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紐瀾地何牛、憶當年等龍頭企業率先對接阿里、京東等高端電商平臺,全市建成部級定點市場3家,規模以上物流企業197家。培育「電商+直播+網紅」發展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聚米、科夢、潤邦等直播基地。
聚焦豐富數字農業發展新場景,淄博以「數字+」培植農業產業「熱帶雨林」。數字農業作為一種全新事物,儘快形成廣泛的應用場景,對於提升市場主體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具有重要作用。淄博市分類開展四個「一批」改革創新,即推出一批產業熟化場景、展示場景,催生一批精緻農業、體驗農業、訂製農業等新業態,打造一批農旅融合發展項目和鄉村遊學目的地,培育一批以手機為新農具、數據為新農資、直播為新農活、網紅為新職業的新農人,讓更多農業企業、農業園區、農村群眾感受到數位技術突出的賦能效應。一是在數字農業優質項目招引策劃上出實招。緊緊盯牢規模大、母體大的旗艦型數字農業重大項目,重點盯牢創新型、品牌型、高稅源等高成長性的優質項目,提高招引精準度。實施浙江國譽智慧農業產業集群項目等20個「數字農業農村」重點平臺項目,總投資超過240億元。總投資18億元的高青正茂農業產業園集聚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倉儲物流、科研中心、休閒旅遊等多種業態。禾豐種業與歐洲科學院合作,運用5G技術打造全國首個生態循環無人農場。目前,全市培育發展博山舜豐、桓臺鴻基、沂源綠果等「智慧果園」16個。二是在農業農村融資平臺組建匯聚上出實招。市財政擬參與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山東魯商鄉村振興基金,2021年預算編制優先設立1億元規模的市級數字農業農村專項資金。籌建市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舉辦全市數字農業農村政銀企對接活動,推介數字農業農村融資需求項目48個,市級銀行、省農擔公司、鑫潤擔保等與13個數字農業農村項目實施主體完成對接,創建適配「數字+農業農村」的良好金融生態。三是在最優營商環境打造優化上出實招。聚力推進「一號改革工程」,對標深圳市2020版優化營商環境210項改革任務,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攻堅行動,促進資源要素以「數字+」形式高效配置,對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行專班推進、頂格接洽、頂格協調、頂格督導,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店小二」式服務。
聚焦構建數字農村新機制,淄博以「數字+」打造農村社會治理「智慧方案」。數字農業農村的發展將帶來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深度轉變,對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為適應這一變化,淄博市依託阿里等高端數字平臺的新理念、新技術優勢,進一步做實網格化管理,把人、事、地、物、組織等要素納入數位化管理平臺,建設一批智慧村居樣板,聚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方案」。一是打造「智慧大腦」。籌建 「一雲、一網、一庫、一體系」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平臺,整合數據精準採集、行業監測、建模分析、綜合展示等功能板塊,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一體化運轉機制,推動實現「三資」管理、便民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智慧化。二是擦亮「智慧天眼」。加快構建市域數字農業農村天地空一體化觀測體系,依託國家遙感、導航、通信衛星等空間基礎設施和各類商業衛星資源,整合無人機等常規監測設備和市內物聯網數據採集設施,形成統一的地面物聯網數據調用體系,建成後可覆蓋全市300畝以上農業園區或規模以上養殖場。三是建設「智慧基座」。以社會治理雲平臺、智慧綠色村居建設和「智慧黨建」「智慧滿意民生」品牌打造為切入點,建設一批智慧村居樣板。目前全市已安裝視頻監控探頭218個,區縣綜治中心公共區域監控覆蓋率達100%,鎮(街道)綜治中心公共區域監控覆蓋率已達80%以上,加快構築精準高效、運轉有力的「智慧基座」。(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