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隨著《少林寺》的熱映,越來越多的動作港片導演,將目光聚焦在了內地影壇之上。
1984年,香港導演徐小明來到了內地,並與內地電影人合作,組織拍攝了《木棉袈裟》、《海市蜃樓》兩部作品。
這兩部作品在港片市場之上的備受好評,讓于榮光成為了繼李連杰之後,又一位走入香港影壇的內地打星。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的,就是于榮光的影壇成名作,這部由徐小明執導,香港兩大才子聯手參與的動作經典,上映於1987年的《海市蜃樓》。
一、香港兩大才子強強聯手,徐小明導演的動作經典
早年的徐小明,是一位電視劇導演。《大地恩情》、《大俠霍元甲》、《陳真》、《霍東閣》,都是由他執導、拍攝的經典電視作品。
1982年《少林寺》的熱映,讓徐小明產生了「與內地電影人合作動作片」的想法,但因為在內地缺乏知名度,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合作契機。
1983年,《大俠霍元甲》被引入內地電視熒幕,徐小明的導演名號也因為該劇,在內地響徹一時。
趁著《大俠霍元甲》的熱度,徐小明與「福建電影製片廠」接洽,並在1984年拍攝了《木棉袈裟》。
在《木棉袈裟》中,出演反派「祁天遠」的于榮光,憑藉凌厲的身手,獲得了徐小明導演的青睞。
於是在1987年,徐小明導演為于榮光策劃、拍攝了《海市蜃樓》。這部作品在港片市場之上的熱映,也讓于榮光順利走向香港影壇。
這部《海市蜃樓》,根據倪匡的經典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虛像》一章,改編而成。倪匡還以編劇顧問的身份,參與了劇本的創作工作。
在香港文化界,倪匡與金庸、蔡瀾、黃霑並稱「香港四大才子」。而作為倪匡的代表作,「衛斯理系列」正是奠定其才子地位的一部經典作品。
這部《海市蜃樓》的背後,不光有倪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也與顧嘉輝合作,共同為影片完成了作詞、配樂的工作。
倪匡、黃霑兩大「香港才子」的攜手,為這部《海市蜃樓》增加了不少亮點。而徐小明導演精彩的動作設計,于榮光的出色打鬥表演,也讓該片看點十足。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這部《海市蜃樓》的劇情、故事。
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外表」與「內心」的差異
《海市蜃樓》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的中國甘肅。
電影一開始,一段字幕對時代背景進行了交代。1922年,「蘇俄內戰」結束之後,一些潰敗的「白俄士兵」,逃到了甘肅一帶,並開始在絲綢之路上劫掠。
于榮光飾演的男主角「唐庭軒」,跟隨一隊商人前往甘肅,途中遭遇了「白俄強盜」的襲擊。一番激烈的動作打鬥之後,「強盜們」被擊退。
正當商隊清點傷亡之際,突然天生異象。
天空中突然出現幻象,浮現出了一座古城,一名著裝怪異的美麗女子,騎著馬出現在畫面之中。
商隊眾人,都被幻想中女子的容顏吸引。而此時的唐庭軒,也連忙拿出相機,對空中的幻象進行拍攝。
然而不多時,幻象便在空中消失。
唐庭軒是一名攝影師,他跟隨商隊來到甘肅的目的,就是為了紀錄商隊的行程,並負責撰寫一篇專題報導。
從甘肅返回上海之後,唐庭軒一直對幻象中的美女念念不忘。於是便決定辭掉工作,前往甘肅,尋找幻象中的美女。
前往甘肅之前,唐庭軒向自己的好友毛德威告別,毛德威不放心唐庭軒,於是便與他結伴而行,共赴甘肅。
在這部《海市蜃樓》中,徐小明不僅擔任了導演、編劇、動作設計的工作,同時還出演了片中的男二號「毛德威」。
甘肅地域遼闊,唐庭軒希望通過這名女子的衣著,查出她所屬的民族,進而縮小搜索範圍。
毛德威對一家維族餐廳的女廚師「阿依努爾」愛慕已久,於是他提議,前去諮詢阿依努爾。
看過照片之後,阿依努爾表示,這名女子的打扮不是維族裝束,不過自己好像在絲綢之路上,見過這類穿著的人。
聽了阿依努爾的話,毛德威極力邀請她做嚮導,與自己一同前往甘肅。看到此情此景,唐庭軒終於明白,毛德威為何要來這裡打聽消息。
因為店裡的生意比較忙,所以阿依努爾拒絕了毛德威的邀請。此時,一群小混混兒來到店裡,並對阿依努爾毛手毛腳。
氣憤的毛德威,與小混混兒們打了起來,為了幫助朋友,唐庭軒也加入了戰鬥。一番打鬥之後,吃虧的小混混兒們回去搬救兵。
擔心再生事端的飯館老闆,便讓阿依努爾與毛德威、唐庭軒一起,回甘肅老家避一避風頭。
於是,唐庭軒、毛德威、阿依努爾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甘肅的旅途。
唐庭軒和毛德威決定,先送阿依努爾回甘肅老家,順便看看那裡的老人們,是否認識幻象中女子的裝束。
回到老家之後,阿依努爾將自己在上海的遭遇,告訴了父親。得知唐庭軒、毛德威從小混混兒手中救了女兒,阿依努爾的父親,便設宴款待了二人。
阿依努爾的父親,是村子裡的村長。絲綢之路上的客商們,經常遭遇「強盜」的襲擊,這嚴重影響了村子的經濟發展。
為了創造穩定的貿易環境,阿依努爾的父親與絲綢之路上的其他村子進行協商,打算進行結盟,共同組建「民兵」、剿滅「強盜」。
「組建民兵」的想法,獲得了各村村長的支持,為了慶祝結盟,村民們舉行了「叼羊大賽」。阿依努爾的父親,也邀請唐庭軒、毛德威前去觀看比賽。
在「叼羊大賽」上,有「殺手」要刺殺阿依努爾的父親,唐庭軒憑藉靈敏的身手,制伏了「殺手」。
原來,各村結盟的消息,被「白俄強盜們」得知,為了破壞結盟,他們策劃了這次「暗殺」。
為了感謝唐庭軒對自己的救命之恩,阿依努爾的父親,將自己的寶馬「追風」送給了唐庭軒,並決定把女兒也嫁給他。
一路的朝夕相處,阿依努爾對唐庭軒,早已暗生情愫。然而這個消息,卻讓愛慕阿依努爾的毛德威,倍感失落。
唐庭軒接受了「追風」寶馬,但卻拒絕了與阿依努爾的婚事。他表示,自己只想尋找幻象中出現的那名神秘女子。
阿依努爾詢問唐庭軒,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尋找一個只存在了片刻的幻象,真的有意義嗎?
唐庭軒則表示,自己是一名攝影師,生平拍攝的許多美好瞬間,都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才得以捕捉到的,自己認為這非常值得。
唐庭軒的話,讓阿依努爾傷心不已。而同村暗戀阿依努爾的巴特爾,為了給阿依努爾出氣,與唐庭軒扭打了起來。
為了避免與村子裡的人再起爭執,唐庭軒、毛德威決定離開村子,去尋找幻象中的女子。阿依努爾的父親,擔心二人的安全,便讓一隊「民兵」護送二人。
離開村子之後,唐、毛二人與「民兵小隊」,遇到了「白俄強盜」。交火之中,毛德威滾落沙丘,而唐庭軒則被「強盜們」抓獲。
原來,在「叼羊大賽」上,唐庭軒制伏「殺手」的事情,被「強盜首領」知曉。首領特意命人抓捕唐庭軒。
得知唐庭軒身手了得,「強盜首領」便要與之決鬥,還表示如果唐庭軒贏了,就放他離開。
「強盜首領」一直蒙著面,打鬥之中,唐庭軒挑掉了首領的面紗,結果發現首領是個女人,而且就是自己在幻象中看到的那個女人。
唐庭軒驚訝、愣神之際,首領連連出招,擊敗了他。而藏在唐庭軒身上的照片,也掉了出來。
看到唐庭軒身上有自己的照片,多疑的首領感覺,這背後可能有什麼陰謀。於是逼問唐庭軒,相片的來歷。
唐庭軒將自己看到海市蜃樓,拍下照片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首領。然而首領根本不相信這些「奇幻之談」,還將唐庭軒關押了起來。
從沙丘上滾落的毛德威醒來後,一路追蹤來到「強盜們」的據點,並潛入牢房救出了唐庭軒。
唐庭軒、毛德威逃離時,被「強盜們」發現。一場追逐之後,毛德威跌落懸崖,而唐庭軒則乘著「追風馬」,消失在風沙之中。
看到唐庭軒逃走,女首領也騎上馬,衝入風沙之中。
女首領追上了唐庭軒,二人在黃沙之中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打鬥。一番激烈的交鋒之後,二人力竭倒地。
打鬥中,二人馬匹上攜帶的水壺,都掉入流沙之中。沒有水,唐庭軒、女首領也只能在一片黃沙之中等死。
生死之際,女首領再度追問唐庭軒,為何會有自己的照片。唐庭軒的回答,也和之前一樣。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女首領決定相信唐庭軒的話。
為了充飢止渴,女首領殺了追風馬,飲血食肉。女首領流露出的殘忍一面,讓唐庭軒心中的美麗幻象瞬間破碎。
為了替追風馬報仇,疲倦的唐庭軒,拖著女首領一起滾下沙丘。不料二人在沙丘下遇到了綠洲。
在綠洲中進行了一番休整之後,女首領將唐庭軒帶回了自己的據點,並決定讓他做自己的「壓寨官人」。然而,看到了女首領的兇殘之後,唐庭軒拒絕了她。
憤怒之下,女首領再度將唐庭軒關入牢中。
另一方面,跌落懸崖的毛德威,被一隊「民兵」所救。
原來,那一日阿依努爾的父親,安排「民兵」護送唐、毛二人離開,可是隊伍一去不回。
於是,村子裡的其他「民兵」,也開始搜尋同伴的下落。不料,在搜索中遇到了受傷的毛德威。
回到村子之後,毛德威將之前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村長,並提供了「強盜據點」的位置。於是阿依努爾的父親,召集全部的「民兵隊伍」,前去剿滅「強盜」。
一番大戰之後,唐庭軒獲救、毛德威殞命、女首領被炸死。《海市蜃樓》的故事,也在此時走向結束。
三、讓于榮光影壇崛起的動作經典
在這部《海市蜃樓》之中,動作戲的設計可謂是影片的一大亮點。電影中除了港片導演們極為擅長的拳腳打鬥之外,還融入了許多大場景的特技鏡頭。
在懸崖邊上的「飛車跳躍」,「叼羊比賽」時于榮光的摩託車特技,大決戰時徐小明導演的火燒人特技,這些動作場景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片中追風馬的「無騎師馬術表演」,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在甘肅實地拍攝的大漠風情,更是吸引了許多影迷的眼球。
這部《海市蜃樓》於1987年上映,在香港取得了1600多萬的票房成績,位列1987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的港片票房排行榜上,排在《海市蜃樓》前面的,是徐克、張國榮的《倩女幽魂》;排在《海市蜃樓》後面的,是周潤發、鄧光榮的《江湖龍虎鬥》。
面對眾多票房大咖的壓力,這部《海市蜃樓》,仍能取得如此的票房成績,足見于榮光在動作港片市場之上的票房潛力。
1987年的《海市蜃樓》之後,于榮光也走入了香港影壇,並在1989年先後出演了《草莽威龍》、《古今大戰秦俑情》兩部作品。
90年代的港片銀幕之上,于榮光憑藉《省港一號通緝犯》、《給爸爸的信》、《衝鋒隊之怒火街頭》等作品,受到了許多影迷的喜愛。
而這部揭開他港片之路的《海市蜃樓》,也憑藉著出色的動作設計,過硬的製作水準,感染著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