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方藏書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一 傀儡皇帝
當內心憂鬱的愛新覺羅溥儀,和一眾塗粉抹脂照常聲色犬馬的愛妃,以及一個個在中飽私囊的老老小小太監們被禁足在紫禁城,這時候的紫禁城已經不是過往歲月裡那個全國權力的中心,它已經變成了一個雖顯豪華但亦略顯破舊的封閉式大舞臺。
大舞臺的臺下卻沒有一個觀眾,觀眾早就看厭了這部大戲,他們早就提前散場回到燈光昏暗卻也溫馨可愛的家,這時候甚至舞臺上的鑼鼓聲嗩吶聲笛子聲都一律消失不見,有的只是一群生旦淨末醜而還戀戀不捨流連忘返在這個大舞臺上,他們所主演或串演或群演的大戲亦還在有板有眼一章一節地演繹著。
這群人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大舞臺小天地裡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時候的溥儀也不是權傾天下的一國之主,而是這個大舞臺的男主角,而這個角色卻不是他主動演繹,他時時刻刻都想逃出紫禁城,他時時刻刻還想再回到權力的中心。
大舞臺紫禁城外卻是另外一番風景卻是另一個更大的大舞臺,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烽火連天的大時代與大舞臺。
愛新覺羅溥儀其後在日本的操縱下做了滿洲國的皇帝,而這時候的溥儀其實不過是個被日本牽制和控制下的一個傀儡罷了,這時候的溥儀更加是一個演技精湛的演員了,不過他已經不再是主演,而是一個替身演員罷了。
這時候溥儀之內心深處的那種無力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這一切過往與正在發生的「劇本」何嘗不是他個人與當時社會的自作自受呢。
二 夜鶯
英國大詩人濟慈寫下了傳世之詩歌《夜鶯頌》,歌頌了大自然有別於濁世之美,而潮汕文學大家蕭遙天創作的中篇作品《夜鶯曲》同樣是一部讚美歌聲「夜鶯」的文學作品,只不過《夜鶯曲》中之「夜鶯」非大自然之夜鶯鳥,而是位女主角而已。
《夜鶯曲》全書大概十萬字左右,還不到長篇的篇幅,此書最早見於香港環球圖書雜誌版,其後蕭遙天在馬來西亞再版了此書,並重新排版配彩色插圖。
《夜鶯曲》寫了潮汕地方民國時代的一些往事,故事裡設置了幾個小人物,一個報紙編輯,兩個女兵,一個長官,全書構建了這些角色在大時代浪潮裡愛恨情仇故事。
大時代的浪潮毫不留情痛痛快快徹徹底底地席捲了每一個角色,而這些角色大多隨著浪潮不斷翻滾,滾來滾去,他們也不得不隨著時代的變換而改變自己,有的堅守自己的美德,有的堅守自己的醜惡,雖然外表與職業發生了改變,雖然貧窮與富裕發生了改變,但不變的是內心那小小的情感與世界。
這些角色深深明白他們只不過是大時代這個大銀幕大舞臺上的角色而已,當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命運的時候,不得不去遷就大時代的大環境而改變自己,而這個改變有時候就要付出慘痛無比的代價。
《夜鶯曲》中的堅守與改變無處不在,男主角與夜鶯之感情始終純樸情深,男長官之醜惡不論到了什麼大時代,不論以什麼角色出現,他內心的險惡始終潛伏在他的內心深處,只待時機一到就引火爆發。
其實不管是如何地堅守與如何的改變,所有這一切堅守與改變的行為動作,無不在這個大時代的舞臺上進行,暗暗中有一股力量,暗暗中有一些繩索在上面牽制拉扯著他們,在這種牽扯下,個人在大時代裡的力量是毫無疑問的低微與無力的,而這種無力感最後也終於醞釀了一出大悲劇。
無力的前行是悲劇的,也是痛苦的,但是再無力,亦要去堅守,亦要去改變,這或許是角色自己賦予自己的力量。
而這種微小之力量,有時候就掙脫了文學創作者的那隻筆,掙脫了文學創作者的思想,而以角色自己的力量前行。
三 不屈
蕭遙天《夜鶯曲》之男主角「陽穀」在夜鶯逆境之時念了一首印度詩人奈都夫人的詩歌《不屈》給她聽,如今照錄兩段,以紀念這位印度詩人,及致敬《夜鶯曲》這部優秀的中篇作品,及獻給那個過往大時代那些苦難而無力的「小演員」。
呵,命運呵,
縱使在痛苦的石磨裡,
你把我的生命磨碎,
像是粉碎的穀粒,
可是,看呵,
我用我的眼淚使它發酵,
為了安慰和養育無數的心靈,
我要把它做成希望的麵包,
對於那些人呀,
任何的莊稼都不會結實。
縱使你把我開花的靈魂,
投入嘆息的火中,
踏入塵埃裡,
看啊,
為了隱藏無數的靈魂,
在愛的生命裡搖蕩的大樹下,
它又森林一樣的開花,
對於那些人呀,
除了痛苦的命運的芽,
任何的庭園都不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