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初冬的陽光照在穿過刺槐樹的黃葉,與火炬樹的紅葉相映成趣,是泰豐公園裡秋冬時節最美的圖畫之一。「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和朋友來這裡遊園。」家住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的劉女士趁著周末,用手機拍下眼前亮麗的風景。
泰豐公園秋景天津北方網訊:初冬的陽光照在穿過刺槐樹的黃葉,與火炬樹的紅葉相映成趣,是泰豐公園裡秋冬時節最美的圖畫之一。「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和朋友來這裡遊園。」家住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的劉女士趁著周末,用手機拍下眼前亮麗的風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座於1997年建成的景觀公園,正是濱海新區以科技為支撐,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用綠色畫筆浸染每個角落,將綠化「禁區」變「綠洲」的縮影。經過24年的發展,泰豐公園已成為濱海新區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城市景觀,是濱海新區人日常休閒的重要場所之一,進一步提升了新區人生活品質。
在「一片汪洋」中建起開放式大型公園
「當年真的完全沒想到。」看著眼前的美景,天津泰達綠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達綠化」)高級工程師劉忠陽感嘆。
1994年經開區建區十周年之際,為了提升營商環境,也為了打造良好人文環境和宜居環境,經開區決定修建一座開放式大型公園,並於1995年動工。
1999年的泰豐公園「那時我覺得這個計劃真是不可思議。」當時,在時任泰達綠化工程部副部長的劉忠陽眼裡,如今泰豐公園的位置可以說是「一片汪洋」,這和經開區在建區之初的環境幾乎是一樣的。
濱海新區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裡,各類鹽鹼地面積1958.9平方公裡,約佔區域土地總面積的86.3%,其中重度鹽鹼化的土壤更是佔據整個濱海新區陸地區域的53.5%。這裡土壤含鹽量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礦化度高、海拔低,曾被專家稱為「綠色植物生長的禁區」。 嚴峻的鹽漬生境制約綠地的營造建設,造成「建之難」;花盆式的生長空間危害綠地的生命周期,造成「管之難」;貧乏的植物資源削弱綠地的生態功能,造成「綠之難」。
濱海新區的綠化科研工作者們沒有放棄,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建立了包括鹽鹼地綠化建設工程技術、原生鹽土/吹填土快速直接改良綠化技術、植物生長調控技術等在內的三大技術體系,用科技解鎖了千年無活的密碼,突破了「白色禁區」,徹底破解了鹽灘綠化及可持續這一世界難題。上述技術體系曾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
「首先是開放式的理念,在當時看來非常超前。其次是當時經開區人口較少,竟然就要建這麼大一座公園。最後就是建這樣一座公園難度還是太大。」劉忠陽回憶道,「這一片當時都是曬鹽的汪子,開車都找不到路那種。」
比如運土、填土就相當不容易。「土質很軟,車開不動,運一趟土,前面有車拉,後面有鏟車推車。」他說,人工湖建造過程中湖底的處理也成為一道難題,主要是軟基礎,局部還是一種軟泥。由於湖底面積較大在伸縮縫處理上遇到開裂、冒漿現象、地面變形。「前一天處理了伸縮縫,第二天就變形了。只能通過做墊層等辦法來重新加固。」
類似的難題還有很多,綠化科研人員和工人們克服種種困難,攻克了難關。歷經一年的時間,完成排水、墊土造型、挖湖、做排鹽、填種植土、給水、種植等工程,1997年,一處由美國KDG建築設計公司設計、泰達綠化自己建造的、體現「疏林草地,緩坡靜水」建造風格,總面積為21.6萬平方米的公園終於建成。
城園互動 打造精品公園
泰豐公園的建成,帶動了周邊的發展。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居民聚居在周圍。
周邊因公園建成繁榮,公園也因為周邊小區的建設良性發展。「最早附近沒有建築,大風呼呼地刮,給綠化帶來了難度。公園附近建起了樓房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現象,改善了綠化工作的環境。」劉忠陽說。
公園建成後,劉忠陽接到的新任務,便是植物的養護。「公園建成後,所栽植的各類植物都需要培育和維護,土壤也需進行培肥。」他說,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精心養護,公園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最初紙面上的設計也漸漸有了雛形。」
如今的泰豐公園,園內共有植物1.5萬餘株,植物品種多達上百種,包括雪松、油松、白皮松、檜柏、刺槐、銀杏、皂莢、紫葉李、西府海棠等。公園地形起伏,疏林草地,充分體現出植物的姿態美、群體美、色彩美和季相美,公園也被譽為「四季女神」,並獲多項獎勵,如2019年度天津園林綠化優秀養護管理獎一等獎、「護綠杯」競賽評比「最佳公園」稱號,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工程獎三等獎等。
泰達綠化集團東區管理部工作人員楊林,既是居民,又是泰豐公園的養護管理人員,他親眼見證了泰豐公園從初建時的自然樸素到如今充滿設計巧思的全過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還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這對我們綠化工作者是很大激勵,我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為居民的綠色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白」到綠,從綠到美,泰豐公園仍走在精品化道路上。
記者從泰達綠化集團了解到,為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下一步,泰豐公園將致力於逐步實現管理的智能化,如對園內土壤溼度、湖水水質進行智能監測,增設智能講解設備等,並提升公園精品化程度,注重景點打造,如將西部打造為海棠林,東部建設為櫻花林,最終將公園建設成「春有花香、夏有聲濤、秋色斑斕、冬有形態」的景觀公園。(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來源: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