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裡的第一手,你打算下在哪裡?
本文大概2600字,閱讀需要5分鐘,配有gif動態圖。本文將從圍棋的規則、棋理、歷史、禮儀四個角度,聊一聊圍棋布局裡的「第一手棋」這個話題。
圍棋裡的第一手棋,應該下在哪裡?
1、規則
圍棋的行棋規則很簡單:棋子下在交叉點上。
只要下在交叉點上,都是合乎圍棋最基本行棋規則的著手。
按這個說法,一一、二二都合乎規則。
只不過,在棋盤上選擇這兩個選點,就多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意思。
說一個我見過的、第一手棋下在二二的故事。
時隔多年,記憶猶新。
這大概是我見識過的、檔次較高的、以棋力欺壓對手的實例。
棋友A,當年業餘5段,在棋友圈裡也是有名有姓的高手之一。
那時候,棋友們經常聚在網絡對弈平臺上,看高手下棋。
我還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棋友們都聚集在棋友A的對弈房間,居然變了氣氛。
棋友們變得義憤填膺。
我私底下請教了一位高手:這是怎麼回事?
高手說,A遇到一位欺負人的對手,開局居然下在了二二。
我看了一樣正在進行的對局,對方執黑,一連佔了四個角的二二位置。
我繼續問:為什麼下在二二,就是欺負對手的意思?
那時我還是十幾k小白,自然不明白。
那位高手繼續解釋:二二位置,不佔地、不得勢,自然不是什麼好點。就是想欺負白方,讓了二二,你也下不好。
接著,他又解釋說:其實下在二二,有套路。
黑A一間逼住或B碰,都是套路。
先看黑A逼住的變化。
黑逼住,白擋,黑頂,白若上扳,黑斷,白打吃,黑順勢立下,白衝,黑往外拐,白能不能活著在角落,是個問題。
再來看黑碰。
黑碰,白同樣擋,黑扳,白從二路扳,黑從裡面斷,白棋拐後只好吃住黑二子,最後被封鎖在角部。
二二的變化很多,上面僅展示兩個變化。
如何破解?
白也可以選擇不與之糾纏,單關拆一,待黑二路爬回後,再拆二,棋向外發展。
再說回上面的故事。
局後,棋友A猜測,對手大概是個業餘豪強或職業棋手。
對我來說,這故事太精彩,是我見過的在棋盤上用棋力來挑釁對手的精彩實例。
之後,我或遇過、或見過、或聽說過不少挑釁對手的例子,用些不入流的盤外招,比如言語難聽、催促對手下棋等。
像上面那種檔次的挑釁,就基本上沒出現過了。
棋盤上的第一手,除了挑釁,還可以是對權威和傳統的挑戰。
這裡不得不提吳清源大師的「三三·星·天元」名局。
1933年10月,吳清源執黑與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對局,第一手棋下在了三三。吳在其自傳《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中詳細記載了三三被本因坊門稱為「鬼門」的事。在明知道這手棋是本因坊鬼門的情況下,吳清源還是作出了選擇:
「和名人的對局,我的第一手就向傳統發起了挑戰。」
當時的吳清源,時年十九,正與木谷實一起開創了新布局研究,兩人分別使用了新布局,在比賽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挑戰」和「挑釁」,一字之差,皆是將第一手棋下在了不尋常處。
這兩個故事,構成了我對圍棋第一手棋的印象:
既沒有違反規則,又引人深思。
2、棋理
與其說前面的故事,激蕩人心,下面的描述就顯得中規中矩。
從棋理的角度,角部為最佳落子點,這是最講究子效的下法:「金角銀邊草肚皮。」
如圖,同樣是8個棋子,在角部可以圍住12目空;在邊上,可以圍住8目空;在中腹,只能圍住4目空。
這就是「金角銀邊草肚皮」。
角部,圍空效率自然是最高的;邊則次之,中腹最次。所以,在布局的時候,第一手棋一般下在角部。
如圖,A至H,是三三、小目、星、目外、高目、三六(超目外)、四六(超高目)、五五。
以上8個選點,均有作為布局第一手棋,在圍棋棋盤上出現過。其中,三三、小目、星、目外、高目常見,超目外、超高外、五五不常見。
不管怎樣,以上選點,皆以角部為根基,或多或少向邊、向中腹發展。
總有人不想走尋常路。
在實際對局中,我曾遇過以邊上星位作為布局起點的對手。
依據上面的棋理,白棋可以採取這樣的策略:穩當地發展角部,阻止黑棋中腹發展。除非對手比自己的棋力強很多,不然,這種布局,不見得佔優。
3、歷史
中國古代對局採用是「座子」,又名「勢子」「置子」「角子」等。就是在對局的時候,黑白雙方在棋盤斜對角的星位各自放置二個子,如下圖。
放置座子後,一般由白棋先行,也可黑棋先行,小飛掛常見。
如下圖,展示的是兩局古譜,左邊的「萬壽圖」是黑棋先行,右邊的「長生圖」是白棋先行。
清末民初,仍見座子棋。但中日棋手交流後就逐漸廢止了。
說到座子棋的廢止,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圍棋。
日本圍棋在很早的時候就廢除了座子,極大地豐富了圍棋的變化,推動了圍棋的發展。日本圍棋的傳統布局,是以小目為主,直到吳清源和木谷實推出了新布局:
這是對兩著棋佔角、在邊上三線平面的開拆以用「星」「三三」一著佔角、在邊上佔四線甚至五線以富於立體發展的革命。——《吳清源自選百局》(吳清源著,中國電影出版社)
4、禮儀
最早得知圍棋第一手的禮儀,是從一位高手那裡聽說的。
下在圍棋棋盤上的第一手,要下在棋盤的右上角上。如果第一手下的是小目,小目的位置也有講究,要方便對方掛角。如下圖:
A位的小目就不合適了,因為不方便對手著子。同樣,第一手下目外或高目,要選B或C點。
據說,這是從日本傳來的圍棋禮儀。翻閱一下日本古棋譜,果然如此。
黑棋第一手棋選擇這些著點的原因很簡單,據說跟以前沒有貼目有關係。執黑棋一方,一般被認為是下手,下手對執白的上手表示尊敬,於是伸長手臂把棋下在棋盤的右上角,方便上手落子。
不過,棋盤上的禮儀終究是棋盤上的,棋盤外的就不只有禮儀的事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果說第一手小目,下在右上角且方便對手落子,以示謙恭,這種禮儀比較常見。那麼,第一手下在天元,以示致敬,就不多常見。
1984年,在吳清源大師的引退紀念聯棋上,橋本宇太郎作為第一位聯棋對手,選擇了「天元」作為第一手棋。橋本與吳師出同門,同樣是瀨越憲作的徒弟,是師兄弟。這手棋,就是對吳清源大師大半生圍棋生涯的致敬。通過這手棋,吳清源大師在自傳中回憶起當年與木谷實的模仿棋、與本因坊秀哉的「三三·星·天元」布局。
高手之間,通過第一手「天元」,彼此都明白了對方的棋語。
結語:
圍棋裡的第一手棋,多半下在角部,但也有例外。例外之處自有不同的見解與立場。
回到標題:
圍棋裡的第一手棋,你打算下在哪裡?
打算以棋力欺壓對方,下在二二位置?
還是穩打穩紮,下在小目或星位?
選擇右上角,來個先禮後兵?
抑或來點新意,選擇邊上星位或天元?
不管如何選擇,總得下定決心放下第一手棋。
參考書籍:
《中國圍棋》,劉善承主編,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蜀蓉棋藝出版社。
《圍棋詞典》,趙之雲、許宛雲編著,沈果孫、曹志林校閱,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吳清源著,中信出版社。
《吳清源自選百局》,吳清源著,中國電影出版社。
《本因坊秀策全集(上)》書影(李昂、李月編著,成都時代出版社)
關注@墨綠呵呵,分享有價值的圍棋知識,一起自學漲棋吧!
聲明:圖文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且註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