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由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範專科學校等合併組建青島大學。從此,青島醫學院不再存在,而只是以醫學部的形式存在於青島大學,屬於青島大學二級院部之一。如果,1993年青島醫學院沒有併入青島大學,而是單獨發展的話,現在是不是會發展得更好呢?是不是已經是青島醫科大學了呢?我們來看一下青島醫學院合併之前發展情況。
一、青島醫學院
1938年 1月,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1939年 4月創辦青島醫科大學,校址在膠州路一號,以同仁會青島醫院(原德國野戰醫院)為教學基地,1940年 5月醫科大學改稱"東亞醫科學院"。
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將將其併入,稱山東大學醫學院。
1956年山東大學搬遷濟南市,醫學院留在青島,改稱青島醫學院。
1956年山東大學醫學院獨立建為青島醫學院,主校區與研究生部在黃臺路(三年級),基礎學院在松山路(一二年級)。江蘇路上的附屬醫院也隨之劃歸青島醫學院,為臨床部(四五年級),下轄護士學校(基督教堂傍邊)。學院的許多教師同時又是附屬醫院的醫生。長期以來,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山東半島規模最大的醫院,具有很高的聲譽。
1978年,青島醫學院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專業設置從單一的臨床醫學專業向多專業醫科院校發展。此後,青島醫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一所學術力量較為雄厚、具有較大影響的醫科高校。
二、青島大學醫學部
醫學部設有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5個學院和臨床醫學系、醫學檢驗學系、醫學影像學系、兒科學系4個學系;設有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創新藥物研究院、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代謝病研究院、腫瘤精準醫學研究院、神經再生與康復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幹細胞再生醫學研究院、慢病研究院、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院、生殖醫學研究院、維可邁康復醫學研究院、生物醫藥軍民協同創新研究院共15個研究院和1個生物醫學中心;設有20所臨床醫學院,可供教學實習的床位20000餘張。
現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技術8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招收7年制(現為5加3一體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護理學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臨床醫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專業,醫學影像專業、醫學檢驗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特種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和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6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型2個,博士專業學位領域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型6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25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實現了醫學學科博士點全覆蓋。眼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生理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骨科為國家級重點專科,有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5個,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臨床醫學進入全球排名前3‰。
現有專任教師 424 人,教授 107 人,副教授104 人,高級職稱率佔比 51.6%。臨床教師 1243 人,臨床教師中擔任省級學術委員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的 193 人,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35 人。目前,醫學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外聘院士 7 人,長江學者 4人,國家傑青 7 人,國家優青 3 人,中科院百人 2人,泰山學者 23 人,青年泰山學者19 人,山東省傑出青年3人,山東省醫學領軍人才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 人,國家一級學會副理事長 4 人,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 10 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山東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
現有在校本科生4232人,碩、博士研究生2681人,留學生355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雙語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重點學科(臨床專科)和重點實驗室56個,擁有高等學校骨幹學科教學實驗中心1個,臨床技能實驗室(培訓中心)8個。
2016年至今獲批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醫學相關學科SCI高端學術論文5484篇,高被引論文28篇,專利360項,國自然基金365項,獲批國家重點、重大項目15項,到帳經費2億餘元。創辦痛風領域唯一全英文期刊《Gout and Hyperuricemia》和全國唯一的《精準醫學雜誌》,《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精準醫學雜誌》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歡迎大家下方評論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