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導,衣著邋遢、滿身灰塵、手上老繭小傷口密布……這樣一位外表毫不起眼的裝修工人如果月收入過萬,千萬不要吃驚。即便這樣,裝修工這一工種卻有青黃不接的可能——裝修工人普遍年齡都已經在四五十歲之間,而年輕人怕吃苦不願意幹這行,老師傅沒時間教徒,實際上也招不到學徒工。
工作收入:
人工費達每天三四百
「人工費這兩年一直在漲,你自己裝修過的話肯定懂的。」上海高視建築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桂平告訴記者,各工種人工費前兩年還都是200-250元/天,這兩年已經到了300-400元/天了,一般泥工工資要更高一些,電工、木工略低些,但正常情況下工期都排得很滿,每個月拿到七八千問題不大。
一位包工頭告訴記者,一個工人正常工作時間一天是10小時(一般從早八點算至晚六點),超出工作時間的話就要加班費,通常是每小時30元,加班3小時以上就算半個人工(正常人工費的一半),加班5小時以上,也就是超過晚11點的話就要再算一個人工了。因此,如果算上加班費的話,裝修工月入過萬一點也不稀奇。
工作環境:
粉塵多噪聲大內心煩躁
「裝修工這份活實在很累很髒,拿的都是辛苦錢。如果工資不高點,誰願意做?」今年47歲的曹師傅黝黑的手臂上有幾道明顯的傷疤,身材粗壯但說話和氣,他從木匠學徒工幹起,已經有了30年工齡,算是相當有經驗了。
日前記者隨他來到閘北一間正在裝修的高層公寓,只見房間內堆滿了沙子、水泥、電線等,每個房間都走一圈後,鞋子上就已經沾上厚厚一層灰。更可怕的是廚房內正在貼瓷磚,切割瓷磚刺耳的噪音就算關上門在樓道內都聽得到,更不要說在室內了,時間長了簡直令人感到崩潰。那幾天上海天氣很悶熱,酷似黃梅天,但是房內空調還沒裝,工人自己帶了個簡易的而且明顯上了歲數的搖頭電扇來降溫,可是基本沒什麼效果。
惡劣的環境、房間內飄揚的粉塵、油漆、塗料等裝修材料的氣味,加上說話必須加大分貝,記者僅僅在房間待了一會兒就覺得嗓子很疼了,而且坐立不安,不知道該做什麼。「你們沒做過的,肯定吃不了這個苦,我們幹了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耳朵、鼻子、眼睛,都習慣這個環境了。空氣差、吵一點,都不會影響工作。」
「我租的房子離這裡太遠了,昨天又做得比較晚,乾脆睡在這裡了。」記者看到,所謂的「床」,其實就是一塊木工板,準備以後用來做櫥櫃用的,曹師傅前晚就是在上面簡單鋪了層鋪蓋,在這塊板上睡覺的。時間長、環境差、工作單調,也使得工人們內心普遍比較焦慮和煩躁。曹師傅說,一次他在工地上接到個陌生來電,一聽發覺是詐騙電話,他和工友認為終於找到了「樂子」,兩人關掉施工設備電源,半真半假地和電話那頭的騙子搭話,居然聊了半個多小時,最後還是騙子實在受不了掛掉了電話。
隊伍狀況:
平均年齡過40學徒難招
正是因為工作環境差,所以儘管收入不錯,但裝修工人卻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著斷檔的風險。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裝修師傅的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幹這一行的很少能見到80後、90後年輕人的面孔,包括瓦工、木工等一些裝修工種正面臨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尷尬局面。
「我們公司沒有30歲以下的工人。」陶桂平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四五十歲的工人佔大多數,雖然錢掙的是比以前多多了,但是年輕人不願意再像父輩那樣起早貪黑、吃喝拉撒都在工地上。「光錢多不能解決他們動力不足的問題。」
「我的工友也都40多了,年輕人基本沒有。」曹師傅從另一個角度談到裝修工青黃不接的問題,「我們以前都是十六七歲出來打工,先跟師父學一段時間,再出來自己闖的。」學手藝的那段時間是很苦的,光是木匠活他就學了三年,而且這三年學徒工是一分錢都沒有的。「現在誰還肯吃這苦,吃三年『蘿蔔乾』飯?」反過來,從師父的角度講,手藝活「尊師重道」的傳統幾乎消失,老師父也不願收徒弟,就算肯收,一來根本收不到,二來也未必有時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