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抓住歷史性機遇 提升上海資產管理中心全球戰略地位
作者: 高洪民 李剛
[ 上海的長遠目標是建設類似紐約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其中,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是上海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內容之一,這不僅有利於上海快速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同時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具有重要戰略作用。如前所述,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和金融實力對比發生歷史性變動,上海發展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 ]
[ 普華永道預測,到2050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將超過400萬億美元。 ]
[ 截至目前,已有60餘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陸家嘴設立了近90家各類外資資管公司,佔全國的90%以上。 ]
資產管理這一名詞最初出現於上世紀 50 年代初,是指委託人將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提供理財服務。本質上說,資產管理行業既為委託人提供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同時又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重要渠道,在以市場機制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方面發揮重要功能。
資產管理行業起源於歐洲,發展壯大於美國,隨著全球財富的不斷積累和金融市場投資工具的不斷豐富,資產管理行業已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重要和核心的組成部分。據波士頓諮詢公司於2019年8月底發布的報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在管資產價值74.3萬億美元,幾乎與全球經濟規模相當,而且還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普華永道預測,到2050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將超過400萬億美元。
全球資產管理市場在世界範圍內的布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
從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來比較,當前我國該行業的發展正處於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看,當時美國通過降稅和放鬆管制推動創新型經濟快速發展,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到2000年,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已佔GDP的10%以上。目前,我國也正處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階段,第三產業佔比超過經濟總量的一半。
從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的水平看,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股票市值佔GDP比重在45%至50%之間,債券約為60%至70%,此後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美國以私募股權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市場快速發展;我國目前也正處於加快培育直接融資市場的關鍵階段,我國債券市值佔GDP比重目前與當時的美國相當,但股權融資佔比仍不到10%,這與當時的美國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角度比較,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實力快速躍升,為紐約成為世界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放鬆金融管制,美國開展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為紐約成為全球性金融中心創造了自由空間。我國目前也正處於放鬆金融管制和促進資本項目開放的關鍵時期。
近年來,受全球財富創造重點區域轉移以及次貸危機後金融產業發展、金融監管改革等新趨勢的影響,全球資產管理市場在世界範圍內的布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
從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發展區域布局看,雖然北美和歐洲仍佔據主要地位,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增幅持續引領全球:2007年至2017年,中國、拉美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資產管理規模十年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17%、12%和12%,遠遠超過北美、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的4%的水平。Casey Quirk預計,到2030年,中國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17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市場。以2017 年「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為標誌,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2017年之前處於「泛資管」時代,其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理財影子銀行背後的表外融資需求和投行通道業務背後的監管套利需求,當時行業儘管取得了高速增長,但是明顯「虛胖」。
從2017年開始,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朝著「真資管」方向邁進,資金端與資產端的風險偏好與收益傳導機制逐步恢復,實體經濟的真實融資需求、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機構的投資需求、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金融科技創新等基本因素成為推動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建設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具有良好基礎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一般是指為全球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對全球資產配置發揮重要功能的國內外各類資管機構的集聚地,而且資產管理中心一般同時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事實上,早在2018年國務院批准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中就明確提出,上海「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產管理中心」。目前,上海已建立起在全球金融中心中較為少有的、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為建設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提供了良好基礎。
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逐步推進,大量外資資產管理機構湧入上海,截至目前,已有60餘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陸家嘴設立了近90家各類外資資管公司,佔全國的90%以上。在2020年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升至全球第三位,其中投資管理行業躍升到第二位。然而,雖然上海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已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與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國際著名資產管理中心相比,在國際化程度、營商環境、稅收政策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從上海資管行業本身的發展情況看,則存在著諸如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結構不均衡、私募基金長期資金來源不足、養老金等長期資金佔 GDP比重過低等問題。
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建設既是未來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國貨幣競爭的基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元的世界中心貨幣地位並未因此而削弱;本次疫情在歐美等地全面暴發後,雖然美股短期內四次熔斷,但美元荒更加強化了其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除了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地位之外,就是美國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最具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紐約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地位在其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上海的長遠目標是建設類似紐約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其中,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是上海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內容之一,這不僅有利於上海快速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同時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具有重要戰略作用。如前所述,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和金融實力對比發生歷史性變動,上海發展全球性資產管理中心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金融造成的長期衝擊將超過次貸危機,美國過度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推動美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債務率攀升,本質上會惡化美元的深層次「特裡芬難題」,短期內美元的世界中心貨幣地位雖難以撼動,但長期內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更大空間。未來我國可能出現經常項目逆差,其金融含義是國際收支需資本流入來彌補,這要求為境外資本提供更加開放和更具深度廣度的人民幣金融市場。
我國率先控制疫情並復工復產,美歐等發達國家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有效控制,為救助金融和經濟實施零利率和極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與中國的有限寬鬆政策形成資本套利空間,可能使資本大量流入我國,對上海金融中心特別是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上海提升在全球戰略地位的舉措
面對上述機遇和挑戰,上海應積極利用在金融改革、創新和資本項目開放等領域的先行先試權,以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為核心,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上海資產管理中心在全球的戰略地位:
其一要繼續加大力度吸引一批全球頂級資產和財富管理機構進駐上海,並花大力氣系統性引進國外「專、精、特、新」中小專業型資管機構,健全上海資管業務生態體系;
其二是積極協同上級監管部門,在資管行業推動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外資機構的「鯰魚效應」,不斷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其三可爭取擴大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項目外匯資金總額,試點QDLP項目外匯流入流出動態平衡管理辦法,並積極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全能型資管平臺建設,促進其結合客戶風險偏好,由產品導向轉向客戶導向,在金融開放中為全球客戶提供更精準的理財服務;
其四是創新適合投資的養老保障類金融產品,加快發展商業性養老保險、養老信託以及其他老齡適應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其五是發揮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在投資端建立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平臺,深度挖掘客戶信息及需求,盤活存量資管業務並開拓增量市場;
其六應始終堅持防控風險的底線,科學劃分各資管業務領域,對各類資管業務流程實行全覆蓋、一體化、穿透式監管,同時要確保監管的公平性和中立性,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高洪民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國際貨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剛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