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治癒系動漫的代表作,《夏目友人帳》的劇場版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細膩的畫風、溫馨的故事、活寶一樣的貓咪老師,總是會讓人會心一笑,哪怕看電影之前正在為某些事情煩擾,也會瞬間治癒不少。
這一次劇場版的故事,主題是記憶和感覺,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表達這樣一個主題,記憶可以消退,但感覺不會被遺忘。
這一次出現在劇場版裡的三小隻貓咪老師(圖片來自網絡)
那個會帶走人們記憶的大妖怪
跟我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裡所描繪的形形色色的妖怪有所不同,友人帳裡所提及的妖怪雖然也有令人憎惡之徒,但是更多的卻像是一個個套了妖怪外衣的人類靈魂。
它們除了長得和正常人不太一樣外,情感幾乎和正常人無異,一個正常人會有的喜怒哀樂、牽掛怨恨他們也都會有。
比如「緣結空蟬」中所提及的大妖怪,就是一個會奪去人記憶的怪物,很多人因為接觸了他導致自己的記憶被改寫、而這些被改寫記憶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居然會被人慢慢遺忘。
比如可愛的多軌妹妹,就因為接觸到了這隻大妖怪,而出現了記憶缺失,以至於夏目的死黨們提起多軌,記憶也開始變得模糊。
那個妖怪,能奪走人們的記憶(圖片來自網絡)
妖之情感,人之掛懷
一位中年的女性,因為兒子的突然離世而變得壓抑、痛苦,但是機緣巧合的一次回頭,她竟奇蹟般地看到了重生的兒子,恍若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當然,她看到的並不是已經死去的兒子,而是那個大妖怪幻化的形態,也因為它所擁有的改寫人們記憶的本領,以至於這名失去兒子的女性,突然間忘記了所有跟已經逝去兒子的記憶,恍若自己的兒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就這樣,妖怪幻化的生命,和一天天老去的女士成為了家人,而除了這位女士自己,很多精通人、妖兩道的人們皆看得清眼前的這一場騙局。
於是,在正直的除妖人眼前出現了情感與正義的天平,究竟是該捍衛除妖師的職責,還是捍衛這樣一段虛無縹緲的情感,直到一切全部消失?
妖怪通過剝奪記憶——這種方式所開啟的守護,到底值不值得稱頌?
記憶會消失,感覺卻會深藏心底
電影的最後,那隻大妖怪離開了人類世界,但與此同時也帶走了所有和「母親」相處時所留下的記憶。
它就好像從來沒有來過,一切就好像在「母親」默默接受了孩子去世——這個事實的那一刻,按照原有的軌跡,慢慢向前。
電影一直在討論不同物種的共生問題(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就在大妖怪離開的那一刻,女士眼角滑落的一滴眼淚,卻說明很多問題:
明明她已經不記得過去這幾年發生的事情,明明已經不記得那個明明是妖怪、卻假裝自己兒子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生命,但是那種落寞的感覺,卻油然而生。
就像她自己說的,明明自己的兒子已經走了好多年,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突然會有那樣奇怪的感覺。
電影最後出現在母親筆下的神鳥(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也許記憶會消失,但曾經陪伴過的感覺卻不會離開。
影片最後,「女士」的筆下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畫面上是一隻美麗的神鳥,她從來不曾親眼見過這樣的神靈,卻偏偏將它的形象刻畫的那樣美好,好像一起生活過、彼此那樣熟悉一般。
殊不知,她所不知道的面龐,就是昔日裡陪伴了自己許久的大妖怪,縱然她已經看不到、記不得,心底卻埋藏著那種不會忘記的感覺。
而讓遠走的妖怪更加欣慰的是,曾經因為喪子之痛而一度站不起來的人,從此以後也可以堅強生活、勇敢面對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