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一生傳奇無比,在上海灘向來說一不二,各界要員都要給三分薄面。抗日戰爭時期,杜月笙毅然奔赴全國各處,為籌備抗日物資而勞神費力,尤其是在西北考察時,更是準備不顧病痛折磨四處考察。幸虧杜夫人及時用了一個「妙招」,這才打消了杜月笙冒險翻越高山的念頭,讓他安心回歸重慶。杜夫人的「妙招」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打響。淞滬會戰之中,中日雙方共投入近80萬人,戰鬥之激烈、傷亡人數之多,堪稱慘烈。淞滬會戰雖以國軍敗北而告終,但是卻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言。
作為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向來支持抗戰,在大後方為前線將士提供軍事資助。聽聞日軍佔領上海之後,杜月笙便遠赴香港舉家逃難。然而1941年時,日軍再次擊敗駐港的英軍,繼而佔領港地,杜月笙只能回奔重慶,繼續商討抗敵大計。時值國民政府準備對西北進行大開發,意圖將首都遷往重慶暫避日軍鋒芒,同時以疲敵之計拖垮對方。
為了完成西北地區大開發工作,諸多高層官員全部赴西北考察,杜月笙作為當時的重要人物,自然也位列其中。他先是到達河南洛陽,繼而又西上甘肅地區,受到了當地要員們熱情的招待,然而不幸的是,此時杜月笙哮喘病日篤,身體健康狀況也急轉直下。
西北地區環境惡劣,讓杜月笙感到有些吃不消,可是考察還得繼續,以杜月笙的性格,讓他決定一定要咬牙堅持到底。
不過重慶方面卻對此非常著急,他們找到杜月笙的夫人姚玉蘭,請求其北上催促杜月笙折返重慶。因為當時重慶有很多的事情,都離不開杜月笙。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姚玉蘭此去不僅沒有勸回杜月笙,反而被杜月笙留在身邊隨侍左右。簡單休整了幾日後,杜月笙竟準備在零下氣溫中翻越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華家嶺,前往蘭州地區。
姚玉蘭聽聞這個消息,當時就急了,她清楚丈夫的身體狀況,華家嶺海拔較高,屬於極度缺氧地區,杜月笙本身就患有肺病,若是貿然前往,必然會有性命之虞,故此她並不建議杜月笙的此次行程。杜月笙向來說一不二,自己做的決定,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姚玉蘭的勸說之詞自然也成了耳旁風。
姚玉蘭見自己的話語不起效力也不苦勸,隨即計上心頭,想出了一條「妙招」。她花高價託人找來當地有名的「半仙」,聲稱要為杜月笙卜卦,杜月笙平日裡叱詫風雲,卻對問卜相當執著,於是便安靜地坐下來聽「半仙」說話。算命先生毫不避諱,直言杜月笙若是堅決去往西北方向,必然會有性命之憂,反之,如果能夠南下回重慶,則萬事順利。杜月笙聽罷大驚,連忙吩咐屬下為「半仙」拿來幾封光洋,隨即打消了自己接下來的蘭州之行。然而他哪裡知道?算命先生的話,都是姚玉蘭事先叮囑過的。
即使杜月笙不能親往蘭州地區,他也並沒有荒廢該地的考察開發工作,在他的安排之下,師爺駱清華便肩負起了這一重任,代替杜月笙行事。駱清華受老闆信任,杜月笙能派他前去代替自己,說明其並非等閒之輩。果不其然,駱清華到達蘭州之後,不僅如期設立了中國通商銀行蘭州分行,而且還與當時的西北紡織巨子毛虞岑進行研商,以杜、毛二人的名義合資,在蘭州開設了一處中華毛紡廠,由杜月笙作為董事長,毛虞岑任總經理。
時值西北各省地區對羊毛管制嚴格,故此中華毛紡廠在原料收購、產品配銷等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不過,杜月笙向來朋友遍天下,在他的活動之下,所有問題都順利被解決,令工廠的生產進度趨於正常化。
中華毛紡廠的成立,在抗戰中期和後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大大解決了後方軍民衣著的供應問題,可謂是居功甚偉。
此事過後,杜月笙重賞了駱清華,稱駱的能力絕對是有目共睹的,他自己巡訪一次,免不了要勞師動眾,被眾人的接風酒「拴住」,而駱師爺卻能輕車快馬,迅速辦成此事,自己是自愧不如了。看來,作為大亨的杜月笙,因為身份地位顯赫,到哪裡都是中心,在眾星捧月之中,讓他有不能放手幹工作的煩惱。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