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學名: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釐米,幼竿綠色,密被細柔毛及白粉,籜環有毛,一年生以後的竿逐漸先出現紫斑,最後全部變為紫黑色,無毛;籜片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綠色,但脈為紫色,舟狀,直立或以後稍開展,微皺曲或波狀。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片質薄,長7-10釐米,寬約1.2釐米。花枝呈短穗狀,佛焰苞4-6片,除邊緣外無毛或被微毛,葉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數條或無,縮小葉細小,通常呈錐狀或僅為一小尖頭,亦可較大而呈卵狀披針形。小穗披針形,長1.5-2釐米,具2或3朵小花;花葯長約8毫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下旬。
紫竹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釐米,幼竿綠色,密被細柔毛及白粉,籜環有毛,一年生以後的竿逐漸先出現紫斑,最後全部變為紫黑色,無毛;中部節間長25-30釐米,壁厚約3毫米;竿環與籜環均隆起,且竿環高於籜環或兩環等高。籜鞘背面紅褐或更帶綠色,無斑點或常具極微小不易觀察的深褐色斑點,此斑點在籜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較密的淡褐色刺毛;籜耳長圓形至鐮形,紫黑色,邊緣生有紫黑色繸毛;籜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邊緣生有長纖毛;籜片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綠色,但脈為紫色,舟狀,直立或以後稍開展,微皺曲或波狀。
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耳不明顯,有脫落性鞘口繸毛;葉舌稍伸出;葉片質薄,長7-10釐米,寬約1.2釐米。花枝呈短穗狀,長3.5-5釐米,基部託以4-8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4-6片,除邊緣外無毛或被微毛,葉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數條或無,縮小葉細小,通常呈錐狀或僅為一小尖頭,亦可較大而呈卵狀披針形,每片佛焰苞腋內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針形,長1.5-2釐米,具2或3朵小花,小穗軸具柔毛;穎1-3片,偶可無穎,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長1.2-1.5釐米;內稃短於外稃;花葯長約8毫米;柱頭3,羽毛狀。
原產中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尚可見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均引種栽培。分布於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及陝西等省。北京紫竹院亦有栽培。1000米以下廣大酸性土山地,分布廣泛,東起臺灣,西至雲南東北部,南自廣東和廣西中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產之。多栽培供觀賞;竹材較堅韌,供製作小型家具、手杖、傘柄、樂器及工藝品。
繁殖方式
紫竹雖可種子育苗造林,但由於從育苗到成林的時間長,故一般多用移竹造林。選擇稈形較小、分枝低、竹鞭粗壯的二年生竹作竹種,挖掘時按竹鞭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來鞭20-30釐米長,去鞭40-50釐米長,宿土20-30千克,留枝3-5盤,削去頂梢。母竹遠距離運輸,必須包好紮緊。
栽培技術:
1 整地作床
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苗床寬1米,長5米,共計22個苗床。苗床深翻平整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苗床進行噴灑消毒。
2 埋穗選擇
除保留分枝3-5個節的小段外其餘枝葉全部剪除。對於選中的分枝,在同一母竹上,竹稈的上、中、下部位節上發育的枝芽質量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上部竹節分枝較好,但因母竹上部直徑小,節間短,貯藏養分少,竹芽發筍消耗養分後易退筍。母竹下部由於受光少,主枝發育不良,甚至無主枝和芽,僅有的分枝也普遍較為瘦弱。母竹中部各節分枝發育良好,隱芽飽滿充實,生活力強,生長快,竹稈貯藏養分豐實,埋植後成活率較高,此部分是最理想的連稈埋枝育苗繁殖材料。
3 埋穗製作
連稈埋枝的截取方法,一般採用單節段的育苗方法較理想,即保留一個完整的竹節,其上帶有發育良好的分枝和具有生命力的隱芽,竹節上、下端各保留1/2的稈間部分。
4 埋穗處理
材料選好後,放入100mg/kg的ABT1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秒,取出待用;開挖寬20釐米深10釐米的溝,將埋穗條分別平展於溝中埋植。
5 苗期管理
種竹要深挖穴,淺栽,務使鞭根舒展.不強求竹稈直立,竹下部墊土密接,分次回土踏實,澆足定根水,設置支架。初期撫育著重除草鬆土、施肥、灌溉,成林後進行護筍養竹、間伐及病蟲害防治。
紫竹林的傳說:
相傳普陀山,山上有一個蛇王,率領它的子孫,盤據在這個山上,大有『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之勢,甚麼人也不敢來侵犯它的地盤。有一次觀世音菩薩變成一個老比丘,來向蛇王借山開道場,以廣度娑婆世界的迷昧眾生,蛇王為了要保持自己的權益起見,執意不肯。它說:『這是我子孫萬代帝王之業的根據地,怎麼可以隨便借給你和尚開道場,度化眾生呢?』菩薩見蛇王蠻不講理,也就不客氣的說道:『你有甚麼能為可以大膽的拒絕我不借呢?』蛇王見菩薩問他有何本領佔據不借,它說:『我能現出原形來,圍繞此山三匝。』菩薩笑而不信的說:『你真能現原形繞三轉的話,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沒有本領,不能繞山三匝,那時又怎麼說呢?』蛇王慨然的說:『這是我平常繞慣了的,那裡有不能的道理?假使我圍不到時,我一定把山借給你開道場!』菩薩說:『一言為定,不可失信。』蛇王挺起胸脯來說:『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罷搖身一變,現出原形來是一條千年怪蟒,又粗又長,慢慢的開始圍山,菩薩這時也運用神通妙法,把這座山慢慢的放大;蛇王圍圍圍,菩薩的山也放放放,結果一匝還沒有到,蛇頭和蛇尾都連接不到。菩薩見蛇王無能為力了,笑著對它說道:『現在你不能圍繞三匝,還有甚麼話說?山該借與我開道場了!』蛇王無可奈何的說:『今天不知倒了甚麼運,每次我都能圍三匝,今天怎麼一轉都圍不上?借是可以借給你,不過你也顯一點神通給我看看,才能使我甘心認輸!』菩薩說:『那很容易!我手一指,這個地上的一塊石頭上馬上能夠現出紫竹來!』說罷用手一指,忽然那塊白石上就現出無數的紫竹來,據說就是那塊紫竹石。後來有許多朝山進香的男女們,都攜帶小紫竹石子,帶回去做紀念品,這就是普陀山紫竹林的由來和出典。
關於讚美普陀山的詩句:
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宦海夢迷人(清,福堅法師) 普陀群峰競秀,洞天古木潭印月,石堂松雪高士臥,玉瓶溪水縈繞,山路松聲風推日,紅雨山房逸民居。
(翰林院檢討邑人王春) 天地此昂頭,瞰千裡錦秀山河都歸襟抱,閭峰疊疊,拓得開豪客吟懷,憑誰採三輔歌謠,譜漢沛醇風周豐雅化;古今同是夢,數百代英雄人物幾付滄桑,渤海茫茫,流不盡前朝遺恨,好攜取一樽清酒,吊將軍壁壘丞相祠堂。
(同治乙丑科進士直隸知州劉逢源)蓮花座上飛來一葉慈航度眾生早離苦海;楊柳瓶中灑遍幾滴甘露願大士廣布福田。
(順天南路廳同知大興縣知縣邑人李賡雲)在天在淵,蓮座四時雲似海;為霖為雨,楊枝一灑物皆春。
(清聖祖康熙題《松山》詩)鳴笳伐鼓速兵機,百勝謀成夜合圍。
月黑風高神鬼泣,金戈白寫識天威。
七 律林麓蒙茸徑轉深,青山偏自解招尋。
石堂無地留松影,洞水涵雲浣客心。
秋色漸高蒼靄散,翠微平對暮煙沉。
流漣徒倚頻移席,何日還期一再臨。
(錦州府知府孫成書)七 律兩度遭劫兩度春,碧血山泉血染身。
玉瓶聖水翻作浪,恩仇一片化煙雲。
慈悲崖下慈母心,魂歸南海紫竹林。
白駒過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門。
錦州知府張景蒼已未懷古偶題遊觀音洞同治甲子夏偕同人遊眺率題俚句歲十五年矣塵滿壁記進懷往跡刻於石以記志之。
洞天古木老煙霞,修到神仙住幾家。
山岫行雲忙作雨,懸崖枯樹倒生花。
酒香共飲杯中月,詩草誰籠壁上紗。
獨立最高峰頂望,茫茫大海浩無涯。
深洲直隸州知府邑人李蓬源夜宿觀音洞扶筇重訪舊詩盟,忙到山僧一笑迎。
醉眼放觀天地小,豪情狂壓海山平。
空中峭壁倚雲立,石上寒泉咽月明。
何必更尋三島勝,人間自有小蓬瀛。
其 二振衣高上翠微巔,縹緲人疑羽化仙。
崖雪瘦支松骨健,洞雲涼抱馨聲圓。
空潭寒印一輪月,峭石獨撐半壁天。
莫向碧空搔首問,恐驚星鬥落巖前。
遊觀音洞高閣凌霄起,憑欄寄興長。
天光垂澗碧,松影入窗涼。
古木叢青靄,危樓倚夕陽。
半山亭下路,雲氣鬱蒼蒼。
望 海 潮秋日登北普陀山望海樓秋風古道,亂煙衰草,尋山遠過荒村。
崢枕斷流,樓依絕壁,洞霞深鎖禪門,徑曲闢荊榛。
正暮蟬噪雨,塞雁翻雲,半壑松聲,滿天霜信氣蕭森,層巒遮斷斜曛。
聽疏鍾婁杵,喚醒詩魂,把酒臨風,仰天長嘯,倚欄憑弔何人!一水隔紅塵,見茫茫大海,駭浪橫吞。
待取東林月上,歸路恰黃昏。
常楷八月十五填闋兩度遭劫兩度春,滴滴碧血染乾坤。
乘舟漂海紫竹去,今生不再回紅塵。
遼代 耶律倍冷冷山石水,晶晶松下雪。
中有弄凡人,坐挺松石節。
明朝啟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石塘松雪當年松雪共陰森,今日無松雪自深。
剪水猶然如絮舞,彌空何處聽濤音。
坐看石榴涵煙冷,遙見孤城與霧沉。
剩有霜槐搖素影,陸離誰解歲寒心。
清,康熙錦州郡守,孫成詩嶺上已無松,年年空復雪。
紫竹滿落伽,經寒不變節。
清康熙錦州知府府函 喬嵩裔桃園一再訪煙霞,不是秦家是漢家。
雨落名山風偃草,泉流古壁水成花。
松中晉皇青遮雪,竹照窗欞綠透紗。
結得養生真妙諦,有雁應去等無涯。
民初詩人 翟鏡清《再和李太史》雲要堯堯然,懷松心自負。
寒泉清且澈,積雪質固潔。
山上己無松,欲寄已歲寒。
洞前恆有雪,林巒冗飄瞥。
清康熙 錦州知府 孫成到無一蜚塵,蓄有千冬雪。
僧參水月禪,我固松石節。
清康熙 錦州郡守 劉源溥
描寫普陀山蓮花池的詩句
康有為用「觀音過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湧普陀 。
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
」的詩句讚頌普陀山之勝景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名山,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93平方公裡,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
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全島面積12.5平方公裡,形似蒼龍臥海。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
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從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煉丹遺蹟隨處可覓。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
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
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
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菸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
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 。
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
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
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各呈奇姿,引人入勝。
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不少名勝古蹟,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的標誌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
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遊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編輯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憑藉其特有的山海風光與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眾多文人雅士來山隱居、修煉、遊覽。
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
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都曾來山修煉。
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蹟,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
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
宋陸遊、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後登山遊歷。
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蹟極為豐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紫衣、賜字、賜佛經,禮遇有加;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
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歷經數十年艱辛的建設、開發和保護,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日趨規範化、制度化,旅遊秩序井然,景區社會穩定,相繼榮獲了「國家級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還通過了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獲得全國第四家ISO14001國家示範區榮譽等。
優越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旅遊服務使普陀山常年遊人如織,佛事四季不斷。
2004年接待遊客 230多萬人次。
每年三大香會節以及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遊節期間,遊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誠朝拜,一派「海天佛國、琉璃世界」莊嚴而又繁榮的景象. 普陀山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為集禮佛觀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島考察、書畫寫生、影視攝製,民俗採風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區。
編輯本段十二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
其風景點數又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
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遊覽普陀山的歷代名人曾憑各自的觀感,分別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
「普陀十六景」之頌讚。
明代文學家屠隆的詠「普陀十二景」詩: 梅灣...
急需關於遂寧的詩詞 拜託
遂寧賦 長嘯幽州臺,四句短歌成絕唱。
詩人來自何方?遂寧俊傑陳子昂也? 行吟涪水畔,千年古郡換新姿。
遊客聚於何地?子昂故裡遂寧市也? 遊遂寧,問子昂:前不見古人,後可見來者?夢子昂,返遂寧:愴然念天地,欣然會鄉親。
化作平民旅伴,緊隨桑梓導遊。
沃土紫紅,萌生文採;渠河碧綠,潤育人材。
女史黃峨,同桂湖合璧;才子問陶,與船山齊名。
大臣治水,促運河通暢;正使出關,收領土回歸。
儒林佳話:三兄弟,三妯娌,三雙伉儷詩文配;佛教傳奇:三姊妹,三公主,三位菩薩骨肉情。
手手手,觀音一體伸千手;泉泉泉,東坡一句疊七泉。
新潮滾滾,時尚有中國死海;史跡悠悠,古董有瑰寶宋瓷。
物以稀為貴,器以古為珍。
宋瓷成群,舉國罕見。
千年埋沒,當代再生。
顏色神添彩,線條鬼造型。
橫看青一色,豎想一丈青。
綠如祖母寶石,嫩如少女肌膚。
荷葉閃光,撫之欲滴水;蟾蜍翹首,呼之欲應聲。
鼓腹瓶胸藏秘事,龍耳爐傾聽人言。
蓮瓣杯蓋緊閉,玄虛由來賓猜測;瓜稜壺嘴半開,古今於展廳交流。
誰家窖藏?何事匆忙?是兵災壓頂?是國難當頭?金銀可帶,瓷器難攜。
回眸望粗窖,揮淚別精瓷。
惜哉!彩雲易散,寶瓷易碎。
洋人巧弄譯筆,瓷器代稱中國。
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晚清,乃列強掌上之瓷器也! 南渡百餘年,冷藏舊史;北緯三十度,熱炒新聞。
一字之差,中東死海,中國死海;萬裡之遙,西亞鹽湖,西部鹽湖。
國際成雙景,國內只一家。
藍氏祠旁,託八仙神話之福;卓筒井側,繼五大發明之輝。
大英雖小縣,貴在獨門創造;勇者出奇招,敢開另類旅遊。
蝶式泳,蛙式泳,遊泳慣技;泉水浴,海水浴,沐浴常規。
鹽湖睡臥隨意,死海漂流自如。
仰麵攤開十字泳,輕波託舉七尺軀。
旱鴨子也鳧深水,弄潮兒更擊中流。
泥漿治病,浸泡減肥。
隊隊外賓聞風至,新新人類逐潮來。
帥哥似水中金鯉,靚妹如浪裏白條。
枕臂半眠,漂漂雪藕;抱胸假寐,朵朵睡蓮。
昔日知青,背朝天臉朝黃土;今日憤青,臉朝天背朝碧波。
臥讀唐詩,華清池比此差矣;笑問韓流,大長今有此樂乎?宦海風險,此海有風無險;人間浮沉,此間只浮不沉。
無奈紅塵非靜海,安得人心似慈航! 靈泉勝境,慈航故土;廣德古剎,觀音道場。
聖旨敕封十一次,宋碑累集九條龍。
改朝換代,漱玉淘沙。
百姓淡忘皇上,億民牢記觀音。
御印沾佛門光澤,帝王靠大士留名。
火燒白雀寺,雲開紫竹林。
軼事已成民俗,悲情搬上戲臺。
信女心中,觀音是女;凡人眼裡,妙善是人。
西方聖母瑪利亞,東方菩薩觀世音。
善之典型,美之化身。
雲帚拂塵,救苦救難;蓮臺送子,大慈大悲。
楊枝灑水,淨化花花世界;寶筏起航,普渡芸芸眾生。
當此人心浮躁之際,正逢物慾橫流之時。
對症處方,觀音之善行可繼;取長補短,慈航之美德可嘉。
甘霖有益,佛學利於群眾;大海能容,文化不妨多元。
返樸歸真,古廟新添香客;摩肩接踵,老翁後隨青年。
佛堂進出,木魚與手機交響;山門內外,梵鼓和滑鼠共敲。
拍鍵聊天,禪宗已設網站;追星拜佛,菩提也有粉絲。
反貪抗暴,同作金剛怒目;救弱扶貧,共學慈航低眉。
阿彌陀佛,且為庶民祈禱;般若波羅,似見大士顯靈。
伸開上下千支手,縮短富貧兩極差! 美哉!遊遂寧,賞宋瓷,漂死海,拜觀音。
讀書臺猶存,陳子昂何在?夢中求教,眾裡尋他,行人在娛樂中旅遊,我輩在旅遊中沉思。
公元二零零五年歲終定稿 (魏明倫)
求宮鬥才藝描寫的語句
展開全部衣裝篇:【淡粉色華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露出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使得步態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絲用髮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顏色,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
低垂鬢髮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身穿是淡白色宮裝,淡雅處卻多了幾分出塵氣質。
寬大裙幅逶迤身後,優雅華貴。
墨玉般的青絲,簡單地綰個飛仙髻,幾枚飽滿圓潤的珍珠隨意點綴發間,讓烏雲般的秀髮,更顯柔亮潤澤。
美眸顧盼間華彩流溢,紅唇間漾著清淡淺笑。
】【身著一身淺藍色紗衣,肩上披著白色輕紗,微風吹過,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一頭青絲散散披在雙肩上,略顯柔美,未施一絲粉黛,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著已經過了花期的牡丹,不禁想到自己,自己現在有著皇帝的寵愛,就如同盛開的牡丹,妖豔,絢麗。
如果哪一天自己老了,皇帝的寵幸不在了,是不是自己就和這過了花期的牡丹一樣,沉睡在泥土中,無人問津?想著想著,居然有一種想要大哭一場的感覺,悠悠嘆了口氣】【身著淡藍色的長裙,裙裾上繡著潔白的點點紅梅,用一條白色織錦腰帶將那不堪一握的纖纖楚腰束住.將一頭青絲綰成如意髻,僅插了一支梅花白玉簪.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一身淺藍色的宮裝,裙角上繡著細碎的櫻花瓣。
頭上斜簪一支碧玉玲瓏簪,綴下細細的銀絲串珠流蘇. 臉上薄施粉黛,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到前面的倩影,走上前去,俯身,甩帕】臣妾夏念瑤參見皇上,皇上吉祥【話落,莞爾一笑】【著一身淡紫色衣裙,身上繡有小朵的淡粉色梔子花。
頭髮隨意的挽了一個松松的髻,斜插一隻淡紫色簪花,顯得幾分隨意卻不失典雅。
略施粉黛,朱唇不點及紅。
】【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
嬌媚無骨入豔三分。
】【身穿白色紗裙,腰間用水藍絲軟煙羅系成一個淡雅的蝴蝶結,墨色的秀髮上輕輕挽起斜插著一支薇靈簪。
肌膚晶瑩如玉,未施粉黛,隻身一人在在紫竹林裡漫步】【內穿薄蟬翼的霞影紗玫瑰香胸衣,腰束蔥綠撒花軟煙羅裙,外罩一件逶迤拖地的白色梅花蟬翼紗。
腰若細柳,肩若削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淡粉色宮裝,裙角繡著展翅欲飛的淡藍色蝴蝶,外披一層白色輕紗。
微風輕拂,竟有一種隨風而去的感覺。
絲綢般墨色的秀髮隨意的飄散在腰間,身材纖細,蠻腰贏弱,更顯得楚楚動人】【淡綠色的繁花宮裝,外面披著一層金色薄紗,寬大的衣擺上鏽著紫色的花紋,三千青絲撩了些許簡單的挽了一下,其餘垂在頸邊,額前垂著一枚小小的紅色寶石,點綴的恰到好處。
頭上插著鏤空飛鳳金步搖,隨著蓮步輕移,發出一陣叮咚的響聲。
襯得別有一番風情美麗可人之姿】【金黃色的雲煙衫繡著秀雅的蘭花,逶迤拖地黃色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羅牡丹薄霧紗。
雲髻峨峨,戴著一支鏤空蘭花珠釵,臉蛋嬌媚如月,眼神顧盼生輝,撩人心懷。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身穿一襲素錦宮衣,外披水藍色輕紗,微風吹過,輕紗飛舞,整個人散發出淡淡靈氣。
三千青絲被挽成一個簡單的碧落髻,將一支清雅的梅花簪子戴上,隻身一人向御花園走去,看著前面緩緩而來的宸妃。
微微一笑,等著她先開口向自己請安】【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豔若滴,腮邊兩縷髮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
一身絳紫色長裙,繡著富貴的牡丹,水綠色的絲綢在腰間盈 盈一系,完美的身段立顯無疑,攜侍女兩人緩緩在御花園散步,看到迎面走來的母后,莞爾一笑】念瑤給母后請安,母后吉祥。
【一身淡黃色雲煙衫逶迤拖地白色宮緞素雪絹雲形千水裙,頭髮梳涵煙芙蓉髻,淡掃蛾眉薄粉敷面,明豔不可方物】才藝篇:【曲藝】【莞爾一笑,紅唇輕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手把花鋤出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掉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