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Morris於1834年出生於英國沃爾瑟姆斯託,家境殷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年幼時的他既喜歡在廣闊的草原、森林中玩耍、尋找快樂,也沉迷在司各特小說中大自然、建築與歷史的浪漫與雄奇裡。在牛津上學期間,Morris結識了他的終身好友、浪漫主義畫家Edward Burne-Jones。他們加入拉斐爾前派,一起閱讀了大量中世紀浪漫傳奇與改革家如John Ruskin、Charles Kingsley和Thomas Carlyle等人的作品。在這期間,閱讀與對社會的親身觀察對Morris帶來了巨大的啟發,他意識到工業革命的「非人化」美學是一種不自然的表現物體的方式。
其實崇尚並企圖重現手工之美並非新奇的概念,而近年來「手工質感」 「手繪」 「手作花紋」這些重要的產品賣點不難讓人想起19世紀英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工藝美術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的倡導者William Morris(威廉·莫裡斯)。他標誌性的以自然為主題的印花如「柳樹枝」(Willow Bough)、「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等廣泛地運用在牆紙、紡織品、刺繡品甚至書籍設計中。
與冷冰冰的流水化生產的工業製品相比,大家如今似乎更偏愛「手作「的質樸觸感,比如毛邊本、棉麻質地的衣裳等等。或許從一方面來說,這體現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嘗試,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未嘗不是一種現代的、對「自然」的模仿。
Morris的經典印花也常常被復刻,如西班牙奢侈品牌Loewe以及手帳愛好者的心頭好mt膠帶等等都曾推出過William Morris主題的合作系列。Morris曾說:「不要讓你的家裡出現任何無用或者不美的東西」,他對工業時代的厭惡,對傳統手工質感的執著,對於自然之美的追求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他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還是熱心的政治活動參與者、散文家和作家。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