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花草。
本來是要抄寫卞之琳的《斷章》,腦子裡忽然想到了微信的啟動畫面「一個人孤獨地看地球」,後又想到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就一起抄寫了。
《斷章》,據作者說,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由此而來。
沒有故事背景的一首短詩,雖只是寥寥幾個畫面,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
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你道你是獨自一人在橋上孤寂的看著風景,卻怎知看風景的我在樓上只注視著你;明月為伴,今夜你的夢裡會是誰出現?結果不得而知,但是我卻深深知道,我的夢裡,會有你的身影相隨。
人們常說「好詩可耐百回讀」,而這首短短的四句《斷章》已足夠品讀一生。詩人避去了抽象的說明,而創造了富於象徵性的美的畫面。畫面的自然美與哲理的深邃美達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諧統一。
詩人在雋永的圖畫裡,傳達了他深刻思考所獲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詩人情感的經驗:在宇宙乃至整個人生歷程中,一切都是相對的,又都是互相關聯的;在感情的結合中,一剎那未嘗不可以是亙古;在玄學的領域裡,如詩人布萊克講的「一粒砂石一個世界」;在人生與道德的領域中,生與死、喜與悲、善與惡、美與醜等等,都不是絕對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對的、互相關聯的。人洞察了這番道理,也就不會被一些世俗的、觀念所束縛,斤斤計較於是非有無、一時的得失哀樂,而應透悟人生與世界,獲得自由與超越。
正如這幅畫面所展示的,一個人孤獨地看著地球,而我看著寂寥的他的背影,想著,我們生而為人,誰又能與他人、他事撇清關係?
就像幽州臺上「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孤獨地他佇立高臺:往前看看——「前不見古人」,古聖先賢已經逝者已矣;朝後瞅瞅——「後不見來者」,後世的聖賢又怎可能遇見?天地何其廣闊,為何?為何沒有知我心者?
孤獨的陳子昂,卻被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這樣讚頌「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政治場上不得意的陳拾遺,為唐朝盛世的文學之路推開了一扇大門!
此番看來,有後人知他如此,也不枉此一生。
推薦花草
廣玉蘭
5月的鄭州,廣玉蘭四處散播著馥鬱的芬芳。然而這潔白如月的花高懸枝頭,少為人知。
我們日常見到的廣玉蘭長這樣:四季常青的喬木,長勢迅速,抗寒抗旱,葉子肥厚,油綠髮亮。不知道病蟲害較少是不是因為蟲子實在是啃不動葉片......
廣玉蘭又名荷花玉蘭,原因當然是花開似蓮。花盛開時二三十公分的直徑,顏值甚高。
廣玉蘭很高,想看到這樣的盛開花型其實不太容易,不過可以想像一下早春開花的白玉蘭、紫玉蘭,她們都是一大家子(木蘭科)的植物,花型比較相似。
花瓣凋謝的時候撿上一兩片,拿毛筆寫了情詩,送給愛慕的女生,估計沒有女生不會沉淪~
關注我,一起
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