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國內外技術同級競爭 提質增效「六字秘訣」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趙學毅 桂小筍

「利用基因檢測技術進行腫瘤早篩,從技術發展層面來看,國內外並沒有明顯的迭代差異,這是一個新生領域,歷史負擔較少,使得國內外的從業者當前處在同一競爭層級,只是考慮到臨床需求的不同,對於不同應用場景而言,基因檢測技術有著不同的精準需求,行業競爭要真正解決的是臨床應用中的真實需求。」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感嘆。

2017年8月份,貝瑞基因在國內A股主板上市,有了資本加碼,貝瑞基因三年來更加專注主業,全力創新。作為中國基因測序技術研究及應用領域的專家,這位80後董事長展現出一如既往的嚴謹、沉著、理性和謙和,「目前形成了三大品牌、九大產品線的業務布局,希望產品能真正解決臨床應用的痛點,讓一些疾病能夠在小苗頭狀態就得到治療,從而減輕病患的身體和經濟負擔。」

腫瘤早篩解決臨床痛點

對於任何一家生物醫藥企業而言,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是否受到影響成了外界對於企業掌舵者面共同的疑問。

高揚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貝瑞基因的用戶在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這兩個行業比較集中,公司的腫瘤早篩業務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中屬於場景比較靠前的產品,全年來看,沒有受到負面影響」。

查閱貝瑞基因的公開信息可知,多年來,貝瑞基因以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開發了適用於遺傳病和腫瘤的基因測序產品和服務,研發了適合醫院自主開展檢測服務的測序平臺(包括測序儀、配套試劑及分析軟體)。同時,利用全面的測序平臺,為國內外科研院校、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貝瑞基因正在積極將業務拓展至包括腫瘤早篩早診、基因大數據的分析應用以及基因治療等在內的領域。

為布局未來,高揚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最近三年時間以來,公司強調對腫癌早篩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市場的需求也在增加,不過,在這一領域,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決定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高揚舉例稱,「目前,有一些地方性的疾病也有強烈的基因檢測需求,這種辦法可以讓檢測和後期的治療更加精準。而從臨床應用來看,在腫瘤治療領域,能夠越早介入治療,對於病患的治療效果及減輕經濟壓力都會有明顯的改善,這些都決定了利用基因技術對腫瘤進行早篩檢測,大有可為。」

布局基因檢測全產業鏈

對於未來的業務發展,貝瑞基因稱將繼續聚焦遺傳學和腫瘤學兩個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其目標是遺傳學疾病完全可控,腫瘤學疾病逐步由晚期檢測診斷向早期、極早期篩查領域延伸,繼續布局基因檢測全產業鏈。

在高揚看來,基因檢測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國內外處在同一競爭路徑中。「2010年以來,技術本身的發展顯示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是在一些具體病理的研究上會有不同,例如,美國對腫瘤比較重視的是肺癌、腸癌、乳腺癌;而我國比較重視肺癌、肝癌、婦科癌症。對於不同病理的重視程度,決定了產品研發時的傾注力度。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仍是以解決臨床急需為發展策略,也有企業的策略是研發泛癌種篩查產品,不同產品的研發周期、資金需求不同。」他說。

據記者了解,貝瑞基因的成員企業福建和瑞加快PreCar項目產品轉化及商業落地並於2020年8月16日推出PreCar項目產品「萊思寧(Liver Screening)」。

「萊思寧是目前國內經過超大規模前瞻性隨訪隊列研究驗證的臨床級別產品,不僅可以輔助肝癌早篩早診,區分肝結節的良性與惡性人群,還可作為監控肝癌復發,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術後動態監測,有效延長生存期,實現基因檢測技術在腫瘤早篩早診與腫瘤全病程精準診療的雙向延伸。」談及產品創新帶來的醫療進步,高揚十分激動,「萊思寧產品的成功落地經驗也會給其它癌種的臨床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貝瑞基因從肝癌出發,已加速邁向其他多癌種的早篩早診道路。」

登陸資本市場以來,貝瑞基因的技術優勢、產業優勢、資金優勢得到了很好的發揮,高揚稱,產品商業化在提速發展,貝瑞基因陸續會有新產品上市,未來,會形成三大品牌、九大產品線協同發展的局面。另有券商的研報認為,貝瑞基因的基因測序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NIPT、腫瘤早篩及檢測服務需求旺盛。近期公司兩大重磅產品「和全安」和「萊思寧」的上市,證明了貝瑞基因對腫瘤檢測及早篩的前瞻性布局獲得了階段性成果。

提質增效「六字秘訣」

作為基因測序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貝瑞基因在實現基因測序技術向臨床應用的全面轉化,通過服務模式和產品模式為各級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等醫療機構提供醫學產品及服務,範圍覆蓋生育健康領域、遺傳病檢測、腫瘤基因檢測及腫瘤早診早篩等全生命周期臨床需求上多有建樹。貝瑞基因登陸資本市場後,高揚思考的不止專業領域的突破,更多的還有企業如何提質增效,「公司發展有六字秘訣——主業、戰略、團隊,這是我們長期思考的一個結果。」他說。

「公司為了提高發展質量,強調的重中之重就是聚焦主業。不搞多元化,也不分心,這樣才能在主業賽道把市場做大、做深。」談到主業,坐在記者對面的高揚目光堅定,「有誘惑的業務是很多的,一旦分心,可能就偏離了我們的初心,所以我非常強調聚焦『主業』。貝瑞基因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對於各大醫院或各種不同的臨床應用場景來說,還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我相信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能極大提升病人的診療需求和精準度」。

說到戰略布局,高揚同樣有著清晰的目標,「在人類基因研究和服務方面,未來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數據的行業,自身基因的信息有可能帶來一些應用,大家是懷著一個非常感興趣、有原生動力的想法來做的。因此,從戰略上來說,我們是從一點一點的基因入手,一點一點的染色體入手進行研究,希望有朝一日,通過數據的方式為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進行更精準的服務」。他進一步補充道,在腫瘤早篩方面,貝瑞基因不止要做晚期的涉及腫瘤病人精準治療的基因檢測工作,也會投入更大精力,在滿足臨床上腫瘤的早期篩查和診斷的需要。

在團隊建設方面,高揚稱,貝瑞基因是由一個交叉學科的團隊組成,對研發到執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我們花了大量的精力,來精細調整團隊組合,希望這個團隊能夠穩定,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為公司的戰略服務,持續聚焦公司的主業」。

相關焦點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基因測序行業將演變為大數據行業
    12月11日,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在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闡述了公司發展的六字秘訣——主業、戰略、團隊。據了解,貝瑞基因致力於實現基因測序技術向臨床應用的全面轉化。作為全球率先研發並成功在臨床推廣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NIPT)的公司,貝瑞基因的先發優勢和品牌優勢較為明顯。
  • 高揚與貝瑞基因的十年:對腫瘤早篩信心比NIPT更強
    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回憶創業過往分享了上述趣事。十年時間,貝瑞基因以NIPT為突破口,逐步搭建起以測序平臺、試劑為上遊,以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等領域的檢測為中遊,以大數據應用、消費級基因檢測等為下遊的基因檢測全產業鏈條。公司在2017年登陸A股主板上市,現市值超過200億元。
  • 股東減持 業績大降 貝瑞基因業績頹勢何時止?
    來源:電鰻快報《電鰻快報》文 / 楊力貝瑞基因(SZ.000710)的前三大股東的持股已大比例質押和凍結,而第四大股又頻繁減持,此外,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與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不相匹配」,貝瑞基因的經營似乎出現了問題
  • 無創產篩先行者貝瑞和康的創業史:由愛而生的基因革命
    這場技術革命將傳統產前篩查技術帶入了全新的無創領域。僅在中國,2016年就有將近200萬位孕婦通過該技術完成了胎兒產前的21、18、13三對染色體異常可能帶來的隱患篩查。 10年後,周代星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利用這項革命性的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NIPT),在8年內創造了國內首家主營產前篩查、市值百億的基因類上市公司——貝瑞和康。
  • 腫瘤早篩剛起步 勁敵就來瓜分市場 貝瑞基因很難走
    2020年12月30日,貝瑞基因(000710.SZ)在深交所互動易向投資者表示,當前貝瑞基因專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北京貝瑞和康及杭州貝瑞和康,且正在積極推進項目專利申請。
  • 布局基因大數據!貝瑞基因如何成為基因測序領導者?
    今日開盤起基因測序板塊走強,其概念股貝瑞醫藥終身一躍成為了龍頭股。短短半小時直接漲停板。作為致力於將高通量測序技術實現臨床轉化的行業領導者,貝瑞基因早在2015年8月14日,就宣布與雲計算服務平臺提供商阿里雲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國人群基因組數據為核心的數據云,以實現對個人基因組數據的精準解讀。該項目由美國貝勒醫學院、現任職貝瑞基因CIO的於福利教授牽頭,帶領由醫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編程等研究領域的博士組成的100多人團隊,共同參與到「神州基因組數據云」項目。
  • 回購+腫瘤,貝瑞基因內生和外延協同發力
    這意味著,眾多機構能放棄現金分紅,選擇股份回購併激勵管理團隊,本身也是對貝瑞基因市場前景的良性預估。其中重要的信心來源,就是貝瑞基因穩健的核心業績增長,以及其成員公司和瑞基因在腫瘤業務上的超預期進展。和瑞基因由原貝瑞的腫瘤事業部組建而成。2017年,和瑞基因增資擴股,引入一系列投資機構,此事和瑞基因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2021貝瑞基因核酸檢測ing……
    只要疫情還沒結束,貝瑞基因核酸檢測就會繼續提供服務。所有北京地區有核酸檢測需求的小夥伴都可以繼續通過「貝瑞在線」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的方式預約貝瑞基因核酸檢測服務。預約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貝瑞在線」,點擊「基因檢測」—「新冠核酸檢測」—「線上預約」。
  • 貝瑞基因:公司在福建興建的大數據中心產業園正在建設中一期項目...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貝瑞基因(000710)提問, 董秘,我是公司投資人。請問1、2019年公司在基因測序領域,申報專利,獲得專利的具體數量是多少?2、目前福州大數據中心產業園建設進度是什麼情況?請詳細介紹一下。
  • 躋身抗疫一線 貝瑞基因榮獲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獎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12月4日,由《華夏時報》主辦的「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第十三屆(2020)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舉行,憑藉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卓越貢獻,貝瑞基因榮獲
  • 貝瑞基因12月28日快速反彈
    以下是貝瑞基因在北京時間12月28日10:03分盤口異動快照:12月28日,貝瑞基因盤中快速反彈,5分鐘內漲幅超過2%,截至10點03分,報38.55元,成交5048.30萬元,換手率0.38%。
  • 貝瑞基因大宗交易成交6193.00萬元
    原標題:貝瑞基因大宗交易成交6193.00萬元   貝瑞基因
  • 貝瑞基因12月9日加速下跌
    以下是貝瑞基因在北京時間12月9日09:51分盤口異動快照:12月9日,貝瑞基因盤中加速下跌,5分鐘內跌幅超過2%,截至9點51分,報44.16元,成交6522.23萬元,換手率0.41%。
  • 因對定增產生障礙 貝瑞基因1.5億出售涉房業務公司70%股權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2月9日,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一則關於轉讓涉房業務控股子公司股權的公告。貝瑞基因擬與福州漢興景和投資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協議》,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福建貝瑞和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貝瑞和康」)70%股權(對應註冊資本8400萬元)轉讓給福州漢興景和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漢興景和」),股權轉讓價款為1.5億元。此次轉讓股權交易前,漢興景和持有福建貝瑞和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30%股權。
  • 貝瑞基因:公司擬減資退出信念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
    貝瑞基因:公司擬減資退出信念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 時間:2020年05月27日 16:05:49&nbsp中財網 原標題:貝瑞基因:關於公司擬減資退出信念醫藥科技證券代碼:000710 證券簡稱:貝瑞基因 公告編號:2020-032 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擬減資退出信念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 快訊|貝瑞基因:擬1.5億元轉讓涉房業務控股子公司股權
    財經網產經訊 12月9日晚間,貝瑞基因發布公告,公司擬與福州漢興景和投資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福建貝瑞和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70%股權(對應註冊資本人民幣8400萬元)轉讓給福州漢興景和投資有限公司(目前持有福建貝瑞和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30%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1.5億元。
  • 前沿生物基因技術+10億營收加持,諾禾致源IPO緣何失敗?
    一邊是看起來相當「高精尖」的基金測序前沿分子生物技術企業,另一邊則是2018年整體營收已經破十億達到10.53億元的亮眼業績,諾禾致源這樣從表面上看似乎科技含量與市場價值兼具的企業,緣何會被阻攔在A股市場之外呢?據叩叩財訊從有關渠道獲悉,所謂的技術含量、獨立性和同業競爭的問題或是諾禾致源此次IPO鎩羽的關鍵。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而在更早一點,全球基因組學領域硬體技術龍頭公司Illumina(NASDAQ:ILMN),拋出了80億美元現金和股票,擬將一家基於基因測序技術的腫瘤早篩公司GRAIL重新併入懷中。再早一點,則是Illumina針對其潛在競爭對手華大基因(SZ:300676)的全球性專利戰。
  • 貝瑞基因(000710.SZ):持股7.31%的君睿祺擬減持不超4%的股份
    格隆匯 12 月 7日丨貝瑞基因(000710.SZ)公布,持有公司股份2593.706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約7.31%)的股東天津君睿祺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君睿祺」),計劃在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6月28日期間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09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研究結果表明,scHOT技術活能作為一種強大的新型工具來幫助解釋隱藏在細胞中的基因關聯,並能幫助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單細胞技術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貝瑞基因1款檢測試劑盒通過註冊檢驗7月16日,貝瑞基因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貝瑞和康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報告,「人類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MET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技術要求檢驗結果符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