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數人知道詠春有兩套拳,除了葉問的那一套,另一套則更驚人

2020-12-15 戈三么

氣勢如虹,出拳者,必震懾之,而其博大精深者,是以詠春,是以武術

中國在武術上,從古至今都有著許多的故事和神秘的傳奇,今天就讓我們說說這流傳至今的詠春拳。在這一領域,首先我們要講的便是這葉問了,說起他,這葉問可是將它發揚光大的人。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人知道,詠春其實有兩套拳法,除了葉問打的那一套拳法之外,還有另一套拳法,這兩者相比,都不相上下,可以說各有各的優點。

武術傳承,永春拳法

關於詠春拳的,坊間都有著許多的傳聞,而他的真假也難以考究,畢竟年歲已久,來源也難以探究。而本書中也沒有過多的文字記述這拳法,當詠春拳法發展到後期時,其發展脈絡才開始逐漸清晰起來了。回望往昔,有關詠春的傳承之人可從嚴詠春——梁博序——梁蘭桂——黃華寶(開始出現文字記載)——梁二娣——梁贊——陳華順,再後來便是將詠春發揚光大第一人葉問了。

出生在大家的葉問,在世事變化之下,葉問遠奔赴香港,很多人都說詠春拳是因為他才得以流傳世間。可是反而言之,如果沒有詠春,葉問也許在這塊領域上也成為不了傳奇,有因必有果,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互助成功罷了。然而葉問之後,就是李小龍這個很出色的功夫演員了。

在他表演的影視角色中,讓人難以忘記,氣勢勢如破竹,剛氣無比,一聲"哈!打!",一腳漂亮的飛踢,始終堅挺的身姿,也成為了一種經典。李小龍漸漸地也在在武術界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雖然年紀輕輕便離去了,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卻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是每個人心中的傳奇,無法輕易抹去的記憶。

而如今呢,人們對詠春拳的概念,其實並不是很了解,基本上都停在葉問的招式上,葉問的每個招式,每個動作,都威風凜凜,氣勢威懾力也強。總的來講,是葉問將詠春拳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一個新的高度。而後在人們想要鍛鍊身體,活動筋骨時,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詠春拳,從各個渠道去追尋它,學習它,專研它。

詠春發展,博而深遠

但是實際上,詠春拳並不只有葉問的那一套打法它有兩個分支。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很多人也不是很清楚。而它分支的大致來源於葉問的師公--梁贊,傳聞中說,梁贊是一個在此方面極具天賦的天才,最開始時,他拜梁二娣為師,整天研究如何學習詠春拳,在兩年的時間裡,艱苦的鑽研

在學的成就的同時,其師傅也倍感欣慰,但同時也心中很遺憾,自己能力有限,教不了再多的知識給梁贊。於是乎,在再三思量下,梁二娣把他推給自己的師傅--黃華寶.

梁贊心中十分歡喜能得到師公的傳授,定能更上一層樓,學習到更多從前從未接觸到的,也能更加希望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其後歲月,在黃華寶的教導之中,親力指教之下,梁贊的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與升華,同時,也對詠春拳有了更大的感悟,不再只限於詠春,而是思維擴大到了武術一事上。

在練習過程中,黃寶華也對梁贊的武術深感讚嘆,實在是學這塊料的人。因此,黃寶華接著便將梁贊推給了他的師傅--嚴詠春。當時的嚴詠春,雖然年事已高了,但是在武術上,還是個精神十分好的"小夥子"。嚴詠春把梁贊留在身邊三年,想要他更好的學習詠春拳,並將自己一生本領都傳授給他,其中不僅有葉問的那套詠春拳,還有另一套神秘的詠春。而世人關於詠春拳,說法各異,除了由那祖師傳承之外,還有人說是梁贊為徒兒王華三所創作,當然是不是真實的,也說不清了。

畢竟也沒有確切的記載這一說法,不過經過一些推論,得到了一些說法,這可能是梁贊學成後返回故裡時,有很多人慕名前往學習,梁贊進而將它向傳播了出去,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在教導過程中,梁贊先生傳授的基本是正身拳以及南少林所結合的偏身拳。後來,收了個徒弟,名喚---王華三,這王華三也是個人物,讓我們細細道來。

那時的王華三,和身邊的師兄弟們不在一個層次上,每次交手,都以失敗告終,一次梁贊看見了了,就針對這個情況,用改進過的詠春拳教導他。由此這部分詠春便開始出世了,因為學習人數較少,所以知道的人也並不多。當王華三掌握了這部分詠春之後,也收了幾個徒兒,其中最數馮振最為出色了,而且後來還推動了這部分詠春拳的發展。

振而興武,部分詠春

這馮振呢,在當時有個外號,被稱為"大馮振",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在那時身體強壯無比,體格又強健,因此而得了這個名字。而有關於部分詠春,人們還有這麼個形容,說他"不中看,卻十分中用",簡單來講,其威懾力也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說,在打拳時,人就像一個車軸,不斷轉動、轉身,不過它的威力卻不因而減弱,十分有力。在馮振到中年時,去到了香港,輪輪迴回,晚年又回到了故鄉,都說故鄉情之一字,最難捨,也是在去香港那段時間,馮振開醫館,教武術。

在馮振之後,也有一位他的傳人,他便是馮根珠。這個人很喜歡打鬥、與人比武。後來,他還帶著部分詠春拿到了詠春擂臺賽的冠軍,這也讓更多的人開始知道這部分詠春了.

結語

但不管是是葉問的詠春,還是這部分詠春拳法,都是中國武術的傳承之物,應該得到傳承,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學習它。畢竟這詠春拳也是千年的傳承,是老一輩們的心血,我們不應該有著時間的消逝而將它遺忘,慢慢的尋根溯源,慢慢的融入它。

而我們也不應該只停留在詠春拳上,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種類豐富,都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我們不該讓他們失傳,應該好好學習,將它們流傳下去,才不至於流失了這千年的傳承,不該就此斷了才是。

相關焦點

  • 《葉問4》裡只有葉正,那葉問大兒子葉準去哪裡了?
    葉問他的一生都在證明一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一定要站出來。葉問他最擅長的就是詠春,詠春這只是一套拳法,可他用它改變了好多人對華人的眼光,讓人自信起來。
  • 詠春拳第一人:葉問
    我還是不死心,要他和我到附近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敗得更慘。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之後,我才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名叫葉問的詠春師父。初到武館那天,除我和小龍外好像就只有四個人,一個高瘦的年輕人和一個中年肥佬在談話,另一個細小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在看報紙。牆壁上沒任何兵器,只有一個包,和我所見過的武館完全不同。
  • 「一代宗師」葉問:逝世前不忘錄像留史,弘揚詠春精髓
    在2010年之前,不練武術、不學詠春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誰是葉問,但是隨著電影《葉問》和《一代宗師》的問世,葉問和詠春迅速火遍世界,電影中的葉問無人不識,而現實中的葉問,他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01.從小衣食無憂,因緣分與詠春而結葉問,原文葉繼問,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人,葉家是佛山的大家族,祖居在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桑園葉姓」無人不識,富家少爺葉問為何要學功夫,只能說機緣巧合,當年葉家把祖宅左邊的大祠堂,租給了一位名叫陳華順的人,外號「找錢華」,是詠春高手,在葉家祠堂內收徒教拳,7歲的小葉問可能見陳華順打拳多了
  • 葉問的詠春代表不了中國武術,個人情懷還是民族大義,正義凌雲
    那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1964年,對於中國大陸來說,香港是繁華的大都市。當時的美國的的確確是世界強國。孩子不好好讀書,叛逆,是每一個父母都經歷的事情,五十多年前的葉問如是,現在的父母如是,或許再過幾百年的父母還是如是。父母的心永遠都在孩子身上,無論父母有多成功,孩子都是父母最終的落腳處。阿正,葉問的獨子,不喜歡讀書一心想學詠春拳。而父親知道練拳人的苦,一心只想讓兒子當讀書人。
  • 葉問4:反派?沒想到隱藏的詠春高手是他
    葉問4上映快大半個月了。小編也是抱著期待和小許擔心第一時間去看了。發現出乎意料的好看,特別是打戲,拳拳到肉配上BGM,讓我也隨之起伏。 劇情雖然沒有特別好,但也沒有太誇張的劇情,也無愧於葉問的最終系列。在影片中除卻結局boss戰,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哥連教練跟葉問對打,讓甄子丹釋放出了一秒十拳的精彩。而哥連的扮演者高戰,正是我要給大家介紹的。
  • 揭秘李小龍與葉問的5大疑團:李小龍真的是詠春叛徒嗎?
    《葉問》來到第四集,這個系列無疑是甄子丹的代表作,以一代詠春宗師葉問的生平作故事的藍本。當年2008年上映第一集時,也以李小龍的恩師傳記作為賣點,讓不少人開始更認識葉問。李小龍被指「詠春叛徒」自2008年開拍《葉問》,讓很多人開始認識這位詠春的發揚人,由於他其中一個徒弟是李小龍,所以大家都比較關心他們二人的關係。對於兩師徒的感情,可算是眾說紛紜,有傳葉問是因為介意李小龍當年曾以一間豪宅,想換取師父拍下全套詠春木人樁法的建議,而因此氣憤。
  • 不是甄子丹,他是被忽略的詠春大師,有多少人知道
    《葉問》《葉問》系列是甄子丹大器晚成之作,如今提起葉問,很多人想起的,往往是那個「我要打10個」的甄子丹。但除了甄子丹,在華語影壇還有另一位詠春大師,他是林正英。但其父母過度溺愛梁贊,每逢梁贊和人比武時就花重金讓人假裝戰敗,使得梁贊自認為天下無敵,「敗家仔」由此而來。直到遇到了梁二娣(林正英飾),在比武的過程中,梁贊輸得一敗塗地,但因此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所謂的「打通街」是「派通街」。
  • 馬來西亞詠春拳師傅:學武需要努力與天分
    因此,如果真的像電影那般的打法,早就被對手看穿套路。「不僅打不到對方,甚至還會被對方打倒。」但歸根究底,電影所講求的還是觀感,而不在於這種打法能能否把對方打倒。因此,他說,電影所看到的詠春,都是迎合電影而打出的招式。如現實中的詠春並沒有起腳踢的招式,但為了讓觀眾有更好的觀感,電影人就把該招式納入其中。梅展松練習詠春拳多年。
  • 葉問最令我欽佩的,就是君子固窮的氣節
    我還是不死心,要他和我到附近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敗得更慘。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之後,我才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名叫葉問的詠春師父。初到武館那天,除我和小龍外好像就只有四個人,一個高瘦的年輕人和一個中年肥佬在談話,另一個細小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在看報紙。牆壁上沒任何兵器,只有一個包,和我所見過的武館完全不同。
  • 影評篇,葉問外傳張天志,會詠春的不一定是葉問
    提起詠春在影視作品當中的形象,各位童鞋一定會想到的就是由功夫巨星甄子丹所飾演的葉問這一形象。可以說詠春這一種功夫被人們所孰知,並且將詠春代表人物「葉問」表現的三分入木的電影就是《葉問》三部曲,今天小編鋪墊了這麼多有關於詠春的諮詢,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各位講一講的這部電影肯定與詠春這種武術以及《葉問》這給系列的電影有著很深的羈絆,小編就不在這裡就不和大家賣關子了,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就是《葉問外傳:張天志》。
  • 葉問與張天志不服,詠春分分鐘打趴西洋拳
    多年來,中國武術的實戰性屢遭人詬病,尤其在「中國少林第一武僧」一龍在美國阿拉斯加哈瑞斯大酒店的中美搏擊大賽中,被美國特警隊長阿德安·格羅特一拳KO後,對中華武術的質疑之風又吹了起來。中國功夫那麼多卻屬詠春最火,主要還是得力於李小龍和他的電影作品的宣傳。李小龍是最早把詠春推向世界的功臣之一,早期他拍攝的幾部經典的動作電影,其中都有講到詠春拳。而這幾年,《葉問》系列電影的成功又一次大大推動了詠春的影響力。在最近的一部《葉問3》中,葉問和同是詠春派系的張天志比武,可謂是整部戲的高潮。
  • 吳京學弟主演,葉準參演,號稱比甄子丹《葉問》更正宗的詠春電影
    近些年來,隨著甄子丹《葉問》系列電影的大賣,一時之間跟風之作蜂擁而上,其中有一部居然敢打著「比甄子丹的詠春更正宗」的旗號出來「招搖撞騙」,它就是由邱禮濤指導、杜宇航主演的《葉問前傳》。但其實《葉問前傳》敢這麼吹噓,某種程度上還真確有其理:首先,《葉問前傳》特地邀請到了葉問的長子葉準參演該片,這可是葉老先生首次在銀幕上參與演出,並且居然還在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最佳男配角,成為了史上年齡最高(87歲)的最佳男配。
  • 從楊紫瓊《詠春》到甄子丹《葉問》,探究詠春拳的流傳
    02衍於梁贊,推薦1981年電影《敗家仔》前面提到,詠春的拳術之後由梁二娣傳給了佛山名醫粱贊,而梁贊對於詠春的最大貢獻就是整理黃華寶以及梁二娣的武術,架構出一套系統性的武學。據說陳華順少年時在米店打工,孔武有力的他能夠單手拿起100公斤的白米跑步,不過早年他完全沒接觸武術,而是以處理帳務維生,由於主要幫人兌換白銀及銅錢,所以人稱"找錢華"。陳華順39歲才拜梁贊為師,並且學了4年詠春,按情況推論,陳華順可能學到的詠春並沒有到太精深,但他運氣非常好,因為他日後收了一個名人當關門弟子,那就是下一段的主角:葉問。
  • 佛山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遺!
    佛山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遺! 自豪、驕傲! 詠春世代,名家輩出 葉問與阮奇山、姚才 並稱「詠春三雄」,名重一時 功夫之王李小龍,師承葉問
  • 《葉問4》大結局:十年曆程——詠春君子「葉問」
    1900年的一個秋天,時任佛山詠春拳掌門人陳華順的府上迎來一位「貴客」,問明來意,對方告知,要把莊園裡的一個大祠堂,免費租給他當武館教拳。陳華順很高興,但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人出手如此闊綽,又有何居心呢?
  • 《葉問外傳:張天志》詠春換人打,也別有一番風味!
    《葉問外傳:張天志》詠春換人打,也別有一番風味!如今提到葉問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此葉問系列電影最近幾年的確非常好,同樣身為主演的甄子丹也是名氣越來越大。但是葉問的故事隨著續集的增多也慢慢的也沒有什麼可講述的了,所以乾脆直接換人講述另一個同樣會詠春拳法的傳人張天志。
  • 《葉問4》票房12億,而餘昌華僅堅持了15秒,詠春只存在電影中嗎
    然而號稱「當代葉問」的餘昌華卻沒有《葉問》系列那麼精彩,從他出道後的三場比賽中,除了贏過一位「女拳手」外,都很不理想。這不由讓網友和武術愛好者們議論道:「難道是詠春只能出現在電影和傳說中?詠春究竟該去向何方?」
  • 對詠春一代宗師葉問的「五個問題」丨讓你迅速了解現實中的葉問
    1:葉問有多高?現實生活中的葉問真的可以一個打十個?也打倒過日本人和美國人嗎?答:現實中的葉問身高只有163釐米。至於是否可以「一個打十個」,我認為這個應該是電影較為誇張的表現手法,只為體現葉問能敵罷了。
  • 金庸小說中的兩套無招劍法,一套是獨孤九劍,另一套比九劍還有名
    喜歡武俠的朋友想必對「無招勝有招」這句話都很熟悉,這是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吸取中國道家哲學思想創出的一個武學理念,意思是「無招」才是武學修為的最高境界。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有兩套無招劍法最為著名,一套是獨孤九劍,另一套比九劍還有名。
  • 《葉問4》獲3項金像獎!兩千萬人痴迷的拳法,從女人拳到打遍世界
    前幾天,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揭曉,除了《少年的你》大放光彩外,功夫片《葉問4》也取得不俗的成績,斬獲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接、最佳音響效果三大獎項。10年的《葉問》系列成為一代觀眾的功夫記憶,詠春也隨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