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退市銳電晚間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7月2日被上交所予以摘牌。
至此,2020年首隻面值退市股正式退出A股市場。
華銳風電是中國第一家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適應陸地、海上和潮間帶大型風電機組的高新技術企業, 2008、2009年風電設備連續兩年保持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2011年華銳風電在A股上市,成為當時滬市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股票,市值超過900億元,募資94.6億元,備受投資者關注。
然而在上市後的9年間,公司業績迅速變臉。
2012~2018年這7年中,華銳風電有4年業績巨虧,累計虧損金額已超百億元。此外,公司還出現財務造假、重大債務重組等問題,兩度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並通過出售資產等非經常性損益進行保殼。
昔日的「風電第一股」
2006年,華銳風電成立,主要從事風力發電設備的生產、銷售,成為中國第一家開發、設計、製造和銷售大型風電機組的高新技術企業。2007~2009年,華銳風電的經營業績屢創新高。僅僅三年,公司營業收入便從24.99億元猛增至137.30億元;淨利潤也由1.27億元飆升18.93億元。2008、2009連續兩年佔據中國風電行業第一寶座。2011年,公司以高額發行價90元/股登陸A股,是當時滬市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股票,市值超過900億元,募資94.6億元。但該股上市首日即破發,股價暴跌9.59%。
業績「一瀉千裡」,股票「披星戴帽」
2011年,風電行業進入低潮期,華銳風電業績急速縮水,營收降至104.36億元,同比下滑48.66%,淨利降至7.76億元,同比下滑72.84%。2012年,華銳風電虧損5.83億元,2013年虧損增至37.6億元。因連續兩年虧損,首度「披星戴帽」。2013年,華銳風電自曝財務造假,中國證監會公開對華銳風電進行行政處罰,原因在於其在2011年虛增營收24億元、虛增利潤2.78億元。2014年,華銳風電借債務重組實現帳面盈利,成功保殼。2015年、2016年,華銳風電再虧44.5億元、31億元,剛剛摘掉一年的「星帽」又戴了回來。2018年,華銳風電的股價長期徘徊於1元附近。2019年,華銳風電實現營收6.29億元,同比增長10.31%;實現歸母淨利潤3227.57萬元,同比減少82.52%。2020年一季度,華銳風電實現營收8668.22萬元,同比增長1.48%,虧損198.74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收窄。2020年4月13日,華銳風電收盤跌停,最終報0.65元/股,已為連續第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成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已成定局。2020年4月30日,上交所公告稱,決定終止ST銳電股票上市。華銳風電成為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高送轉做低股價,展開「自救」卻被叫停
上市後,華銳風電在2011年、2012年、2014年曾實施過3次高送轉,股本擴大為原來6倍,股價也降低到1/6,這也加速導致了股價低於1元面值。
面臨退市危機,華銳風電也曾多次展開「自救「。
2018年10月18日,公司當日盤中股價低至0.99元/股,首次跌破「1元」紅線。隨後幾個交易日裡,股價最低跌至0.94元/股。為自救,華銳風電發布了一份股份回購方案。公告顯示,這次回購方案總金額為0.5億元至2億元。
2019年下半年,華銳風電股價再度下行。公司再一次發出股份回購方案,擬在半年時間內斥資0.15億元至0.30億元進行回購。11月12日,華銳風電盤中股價低至0.97元/股,二度跌破1元。
除了多次回購股票,華銳風電還曾在2020年3月公告表示,公司三大股東將表決權委託給投資公司中俄絲路和中俄發展,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王峰。自公告發出後,公司股價連續三日漲停。
但好景不長,4月3日晚,北京證監局下發監管告知書,責令中俄絲路、中俄發展暫停收購,原因是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
北京證監局監管發現,兩家公司未能在上述事實發生之日起3日內編制權益變動報告書,向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提交書面報告,通知華銳風電,並予公告。而公司此前的相關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公司被責令暫停收購,在改正前不得對實際支配的股份行使表決權。
業績下滑、財務造假、自救無果,華銳風電的慘澹收場也讓散戶損失慘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銳風電的股東戶數仍有19.7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