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可補氣補血,還有潤膚美顏的作用
每百克驢肉含蛋白質18. 6-20. 2克,其蛋白質必需胺基酸的含量及比例與人體接近。在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中,驢肉的色氨酸、天冬氨酸、穀氨酸的比例高於牛肉、豬肉。色氨酸是評定肉類品質和蛋白質是否全價的重要指標。驢肉的脂肪含量低於牛、羊、豬肉,與魚蝦貝類相當。其脂肪不僅含量低,熔點也低,容易為人吸收利用。
驢肉的碳水化合物以糖原為主,並有少量的葡萄糖和麥芽糖,糖賦予驢肉一股特殊的甘香味,且消化吸收快。
驢肉肌纖維間的結締組織少,肉質的消化吸收率高,其含氮浸出物較多。含氮浸出物增加肉的香味,能刺激人的食慾。
驢肉的礦物質含量約佔總重量的1%, 其中,鈣與鐵的含量在肉類食物中居較高水平,分別為10與4. 3-13. 6毫克。驢肉中的鐵屬血紅素鐵,人攝食後的吸收利用率高。
《本草綱目》記載:「驢肉,味甘性涼、無毒,解心煩、止風狂、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中醫認為,驢肉能補氣血、益臟腑。它有兩大功效:一是補氣養血,對於氣血不足者,有滋補作用;二是養心安神,對於心虛所致心神不寧者,有調養作用。因此,凡有積年勞損、久病初愈、氣血虧虛、短氣乏力、食欲不振的人,按中醫說法,都應視驢肉為有補益作用的食療佳品。正常人常吃,則能強身健體。
驢肉對婦女的補血補氣和潤膚美容、祛色斑的功效顯著,能助婦女去除面部的黑色斑點。中醫婦科滋陰補血的藥阿膠,即是用驢皮熬製而成。
民間有諺云:「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要長壽,吃驢肉」, 「要健康,喝驢湯」, 「吃了驢肝肺,能活一百歲」。表明中國民間歷來對驢肉健康長壽的保健功效非常推崇。
驢肉最常見的吃法是醬吃。醬驢肉的做法是:將驢肉一塊洗淨,用清水浸泡5小時後,置於鍋內,加水,燒開後將湯水棄去。再向鍋內注水,加入醬油、精鹽、料酒,燒開,撇去浮沫後,再加入花椒、桂皮、大料、蔥段、薑片、冰糖等調料。小火燉煮2-3小時,至肉酥爛,即成。晾涼後取出切片,可佐以醬油、蒜末吃。醬驢肉不腥不燥,百吃不厭,四季可食。
驢肉也可炒吃、熬湯。將其剁碎,做成丸子,或者入餡,做包子和餃子吃,味道異常鮮美。
驢肉的市場供應量遠比豬、牛、羊肉少。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居民很少在家庭裡自己烹飪。在我國北方山西、遼寧諸省的一些城鎮的飯店裡,有用其做成的風味名吃,如大連金州的驢肉包,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馳名遐邇。
民間傳說,驢肉以黑毛肉驢的肉為上品,味最甘香。役用驢的肉質較粗糙,口感較肉驢差。
因驢肉性偏寒涼,故凡脾胃虛寒、有洩瀉者,當忌食。
有中醫典籍稱,吃驢肉會致孕婦難產,懷孕婦女應忌食驢肉。還有驢肉與豬肉同吃致腹瀉的說法。有人還說,吃驢肉不應立即飲茶。又說患瘙癢性皮膚病的患者,也當忌食。這些說法恐根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