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白夜子歌@bigfun社區
在天津看到初雪了。
——我是指今年的第一場雪
伊比利亞,泰拉世界裡保持著相當神秘感的過度,無論是在支線故事還是幹員檔案裡,關於它的基本論調都是「不知道」以及「不知道更好」。
博士,你知曉伊比利亞懲戒軍的歷史嗎?只要你曾聽過任何一點相關的隻言片語,就應該會知道,那片土地的居住者,遠比他們冷厲樸素的灰白建築要瘋狂的多。
這同樣是我放了非常久的一個策劃,原因有二,第一還是鷹先生信息給的太少(1000字的文案都攢不出來啊角角!),第二,其中涉及的民族與宗教仇恨,在前一段時間寫也確實不合時宜,搞不好都過不了審。廢話講完,首先還是:
前排提示:非埃及研,純從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另外我個人不太認可從鷹歷直接按比例倒推,因為很多泰拉勢力在鷹角二次創作的時候進行了融合和架空。
流量警告:內含大量圖文
伊比利亞,地理位置上指伊比利亞半島,從縱向來看,伊比利亞的原型可能是統治過伊比利亞半島的各個王朝,比如早期的西哥特王朝,薩卡茲篇提到過的哈布斯堡王朝,繁榮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以及一直延續至今的西班牙波旁王朝。但是要確定是哪一個,的確令人迷惑:
從現有的情報來看。直率,熱情,愛好藝術是這片南歐土地上的固有風情;
忠誠堅定的教宗擁護者(狂熱的拉特蘭廚),著名的宗教異端裁判所,也都指向了中世紀的西班牙王國。
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元素,比如:
為什麼伊比利亞會陷入封閉的狀態,甚至連神通廣大的羅德島都無法涉足?
歷史上,因為歐洲中世紀長期處於宗教共主的狀態,也沒有哪一個國家長期處於封閉狀態。
阿戈爾人和黎波利人有什麼寓意,為什麼伊比利亞對於阿戈爾人沒有那麼友好?
大靜謐,伊比利亞的災難從何而來?
大靜謐太像星之彩了,看的我san值狂掉。
突破口,又落回到了阿戈爾人身上,一提起阿戈爾人我就頭疼,阿戈爾人的原型考究,難度不易於薩卡茲,大家也基本上只是了解到阿戈爾人在設定上引入了克蘇魯文化,對於他們的原型也就不是太重視了。以至於跟群裡的舟學帶佬請教一下,得到了衝國人(因為衝國人均白毛控),美國人,克總人和亞特蘭蒂斯人等一眾不靠譜的答案。
亞特蘭蒂斯的那位是不是有點過分啦?
找不到靈感的時候,就應該去翻看過的資料。果不其然,在翻棘刺的檔案的時候,我愈發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之前被各種接頭霸王洗腦了,現在看看棘刺,這黑皮,這服飾,還有那個「灰白色的城市」。
不錯,這很穆斯林,進一步說,這很阿拉伯。
要知道,伊比利亞半島在歷史上實際與阿拉伯世界淵源頗深。這主要是地理位置的接近,自從羅馬大帝國崩潰,失去了迦太基這個北非咽喉,北非地區,這個羅馬帝國的小金庫逐漸轉移到了阿拉伯半島的哈裡發手裡。從此,但凡穆斯林們看對面的基督徒又眼紅了,或者今年氣候又鬧脾氣了,收成不好,坐幾條船就殺過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當時他們還叫西哥特王國——就要遭殃。
這裡插一句,哥特人也不是生來的基督徒,他們也是後來遷徙過來的日耳曼蠻族,原生的巴斯克民族和當時兇殘無敵的蠻族人反抗了數百年,自詡為這片大陸上最後一片被徵服的土地。(羅馬帝國的子民跟日耳曼的戰役有多難打,可以參考《凱撒高盧戰記》)但是在統治過程中,也逐漸天主教化了。
終於,在修昔底德陷阱的影響下,雙方的矛盾在八世紀初左右集中爆發,北非總督委派的柏柏爾人將士們不斷跨海進行騷擾。而在公元731年,著名猛男陀立克·伊本·齊亞特將軍帶領7000柏柏爾勇士登陸後,立刻焚船明志,絕不敗退返鄉。
然後?然後這7000人徵服了伊比利亞,將西哥特王國變成了安達盧斯。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中,多恩領的原型也是安達盧斯,因為騎著單峰駝作戰的柏柏爾勇士給基督教世界帶來的震撼之大,所以有著「多恩戰士密如沙」的美稱。
這裡又一個誤區:很多博客啦文摘啦(甚至包括P社)把安達盧斯作為一個國家,實際上安達盧斯和哈布斯堡王朝一樣,是多個同一脈系國家的統稱,他們都以來自大馬士革的倭馬亞王朝為共主,倭馬亞王朝哈裡發的地位相當於教皇之於基督徒。在這些記述裡,安達盧斯王國建國是在756年定都科爾多瓦,實際上,這個國家的名字是科爾多瓦哈裡發國,也就是西薩弗森帝國。
棘刺的服飾,膚色,紋樣以及強大的戰鬥力都非常符合柏柏爾人的特點。
尤其是這把劍,注意棘刺的三技能是「至高之術」,捏他自西洋劍術La Verdadera Destreza,一般譯為「真實之術」,但是你看棘刺的武器,像一把西洋劍嗎?
不像吧,不像就對了,因為這是一把典型的阿拉伯戰刀。
這也就是文案中,為什麼黎波例大師們會對棘刺的劍術抱有意見了,這就相當於把著雁翎刀說要練居合斬,劍術再高,也有點格格不入。
那麼,如果說伊比利亞的阿戈爾人是捏他自入侵的穆斯林,大靜謐也講得通,就是西哥特王國慘遭7000人(大概一個整編旅)滅國的往事嘛,那麼阿戈爾人才應該是伊比利亞的統治階級啊,為什麼會反遭排擠呢?
這就是後話了,經歷亡國之痛的基督徒們在安達盧斯苟延殘喘,雖然各國秉持著懷柔寬容的政策,並沒有強迫他們改信古蘭經和真主,但是信仰其他宗教就要上繳一大筆賦稅,相當於變相的驅逐了他們。基督徒們離開了充滿陽光和柑橘香氣的安居地,向北來到了未被佔領巴斯克地區(巴斯克人永不屈服!),開始了長達700年的收復失地運動。
(也稱再徵服運動)
這一部分經歷了異族統治的天主信徒於是變得尤為虔誠,時至今日,大量的天主教教堂以及那條著名的「朝聖之路」均分布在西班牙北部比斯開灣附近,無不顯示著,西班牙人祈禱發自真心。
一直處於劣勢的基督教徒因為聖雅各的託夢及顯靈,讓教徒們堅信勝利的到來進而扭轉戰局擊敗了伊斯蘭教徒收復西班牙領土。基督徒們將此次勝利的榮耀歸於聖雅各的顯靈。從此開始徒步前往聖雅各教堂朝聖,稱為朝聖之路
機會在1031年到來。末代哈裡發被罷黜,安達盧斯徹底陷入了分裂割據的時代,而北方基督徒們在其他基督教國家的助陣下,步步南下。終于于1492年攻陷了穆斯林的最後一個堡壘格拉納達,天主教光榮在伊比利亞復國。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開國女王,沉穩冷靜,在後來資助哥倫布航行,開西班牙殖民帝國的基業,但也犯下了宗教迫害的錯誤。
這下安達盧斯的穆斯林們亡國了,其中一部分打起行囊回了北非的老家,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選擇了留下,他們祈求道:我們交出土地,交出財富,交出柑橘園和葡萄酒,是不是可以不用再交出信仰?
女王笑了笑,說沒問題,我們會以當年同樣的待遇,回敬你們。
穆斯林放心了,他們不知道的是,西班牙人向來熱情大度,他們回敬的時候,從來只多不少。
————沒了沒了,下次再更。
下回分解,點點關注,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