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在7月8日圓滿畫上句號。深圳4.35萬名考生和老師、家長們,一起結束了這場疫情下的特殊高考備戰。
回顧這場難忘的疫情期間的高考,身處其中的深圳高三年級學生、教師、家長們都有許多感想、體悟期待分享。回顧這場難忘的疫情期間的高考,作為高考的局外人的我們,也希望記錄下這一屆高考經歷者更多的思緒。
高考結束後,南都向即將走向人生新階段的深圳高三學生,以及他們的老師、家長們發出「難忘的疫情期高考」主題徵文。來,一起看看,深圳學生、教師、家長們在高考備戰過程中的收穫與故事。
教師篇
陳偉鋒是一名90後物理老師,他因為在7月6日晚通宵為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製作滿是考點的叮噹貓同款「記憶麵包」而登上熱搜。
這個被網友誇讚為「寶藏老師」「神仙老師」的陳偉鋒老師,陪伴著學生走過了難忘的疫情期間的高考。在這篇徵文中,他回顧了因為疫情而經歷的很多個「最青澀的第一次」,感慨於教育的偉大「真的超越了距離和口罩的束縛」,也寫下了自己「喜極而泣」「老淚縱橫」的悲喜表達。
為學生製作「記憶麵包」的老師:考試鈴響老淚縱橫
(龍城高級中學高三班主任 陳偉鋒)
就像從來沒有人能夠預見,是一場疫情,給全國乃至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打上了一個有點意味深長的頓號;也從沒有人能夠預見,一輩子只有一次的高考,竟真的在這場疫情的背景下,按部就班地準備、開始、經歷然後結束了!回顧這漫長的疫情七月,教育的偉大,使得教授和學習,真的突破了時空的界限,讓愛與溫暖,真的超越了距離和口罩的束縛。
這場疫情,讓措手不及的我們有過錯愕,有過迷失,也最終有了堅定!為了把孩子送往更高更遠的天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貢獻了他們最青澀的第一次——第一次的網絡會議,第一次的釘釘教學,第一次的共享網課,第一次的網批作業,第一次的線上測評,第一次的電話家訪……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也見證了太多激勵我們更加奮進的事跡,無論是國士無雙的臨危受命,英雄武漢的大義封城,雷火神山的拔地而起,最美逆行者的義無反顧。這些種種,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為國效力的光榮以及所學所教對後一代的意義之重!有太多太多的思想在這種創意和革新之中締造了傳奇,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在由電纜和數據構成的世界裡激蕩起更撼動人心的波瀾!
學生不止一次跟我說,他們正在經歷的這次不同凡響的備考,讓他們在無聲中更加堅毅,在孤獨中更加深刻!他們的青春,不僅沒有因為疫情減少光彩,反而因為磨難增添了厚度!這是他們一生之中最珍貴的寶藏!
隨著最後一科的考試鈴響,坐在高三班主任的辦公室裡的我,被無處不在的學生的歡笑聲和打鬧聲帶動得喜極而泣,不由得老淚縱橫。最是此刻分離,既飽含了對學生的不舍,也印證著對學生成長的認可。但我也多想能夠像他們一樣的少年瀟灑,把悲喜都表達得如許肆意。但作為長輩的我們,也只能選擇在這個時候,靜默在高中這個驛站,遠眺孩子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以及未來可期的後浪,不露聲色地送去叮囑與祝福罷了!
教師篇
緩解疫情期憂慮 老師陪聊到凌晨
(南外高級中學高三教師 崔軼楠)
7月8日,高考結束鈴聲響起,身穿紅衣送考陪考的我溼了眼眶。
2019年12月,疫情突如其來,錯愕、驚恐、焦慮,所有人都忙於最大限度的自我保護,但教師從來不是只為自己而戰,身後有那麼多雙依賴的眼睛在注視著我們。於是,從年初五開始,我們南外高級的高三教師們就開始夜以繼日地學習如何做一名「網絡主播」。沒有把電腦帶回家的,借!沒有攝像頭的,買!一番武裝,打著光帶著耳麥的我也儼然是可以上鏡的「專業主播」了:屏幕成了黑板,舉手變成送花,問卷星發作業收作業……一天也沒有耽誤,我們如期開學了,而且每位老師按課表按進度,各進各班,迅速進入教學狀態!
課上,我們精講知識,課下,我們關注心理——QQ群、微信群都成了師生談心的平臺。疫情對未成年人的心理衝擊更大,很多學生一度產生恐懼擔憂甚至是激動憤怒的心理,但青春期的他們不願與家長分享內心全部感受,於是,我的夜聊生活就非常豐富了:吃胖了很煩,小狗咬了書,題目不會做,早上起不來,媽媽話說重了,噴的酒精沒有了……有時會陪聊到凌晨,當時只想著緩解學生的壓力焦慮,今天回想起來,也許這階段對高三學生的心理關注才是備考期間最重要的基礎,所以,當4月27日疫情緩解正式開學後,我們的學生積極樂觀,無縫銜接進入線下備考狀態,直至高考。
高考順利結束了,誠摯祝願我們這屆「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經受住多重考驗的高三考生都能夢想成真!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衷心希望我們的教育少一些對分數的關注,多一些對人的關懷,今天我們給學生的溫暖和理解,就是他未來走得更穩健的底氣!
學生篇
通過羅湖外語學校高三年級教師範盈盈,我們收到了該校高三4班姜芷茵同學的徵文。
和所有的高三學子們一樣,姜芷茵同學預先不會想到,這個夏天,他們竟是在疫情期間與同窗好友們揮手作別。
回顧這段特殊的經歷,姜芷茵同學想起,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實現了小時候期盼的每日電子設備不離手的願望」。當然,對她來說,難忘的網課是「喜憂參半」的;難忘的高三,收穫的點點,無限溫柔。
考前祈福的少年 也曾替我許願
(羅湖外語學校 高三4班 姜芷茵)
這是曾試想過無數次的夏天:不再囿於暑氣,一往無前地奔向下個路口;揮手作別時,沒說出口的是三年間習以為常的「明天見啦」……不同預想的是,突襲世間的疫情也橫插一腳,在疫情期間,我的高考暫告段落。
難忘網課的喜憂參半:終於不再需要早早起床迎著料峭寒風趕往學校,課堂時間也可隨心安排,實現了小時候期盼的每日電子設備不離手的願望。也常常經歷網絡崩盤掉出課堂的煩躁,線上交換意見的拖沓和繁瑣也著實讓人不堪其擾。不經意間,疫情之下,在嘗到了待在舒適圈中的甜頭之後,卻分外想念開小差被老師發現,吃飯需要排隊,燈會自己熄滅,窗外有你經過的重複日子。
難忘高三以來收穫的點點溫柔:盈盈老師溫暖輕鬆的話語衝淡了備考時夜不能寐的焦躁不安,班主任溫柔安撫臨考前同學們的情緒波動。坐在教室門外的鐵皮柜子上,恰好可以透過單調排列的居民樓間的空隙捕捉幾顆零落星星,不時對望閒談幾句。夏夜晚風拂過衣擺,是不可言喻的悸動和溫柔。考前趕往寺廟祈福的少年,返回後快樂的宣布「我也有幫你許願哦」,足以讓這個轟鳴世間沾上少年的清澈明亮……目光所及,溫柔凝成清輝,化為皎皎而不自知的月亮。
高考的結束,提醒我們向總也寫不完的卷子、藍白相間的校服、窗外的老榕樹、足球滾動的操場、擠滿演算過程和開小差時寫下的少年心事逐一揮手作別。本來也不是浪漫的人,卻因為曾經的一切也覺得這平凡世間值得讚頌了。
前方的路,是你的也是我的。眼前不確定的漆黑漸漸被一顆顆星星所點亮。有幸同諸位走過難忘的匆匆三年,也仍然保有期許,未來仍可與光偕行,與你比肩。
學生篇
最難忘複課後 給未來的自己寫信
(龍城高級中學 高三14班學生肖俊傑)
四點五十四分零八秒,筆尖在英語答題卡上畫上最後一筆,考試已經快要結束了,我的青春也要結束了(淚目)。抬頭看了看窗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但確實是長出了一口氣。回望這三年,窗外花兒開了三季,日曆換了三臺,校園裡的楊柳又高了一截,匆匆三年芬芳開遍。
對我而言,高三最後這一學期,是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有認真負責的老師,積極樂觀的同學以及勤奮好學的舍友(宿舍C606),同時,我也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力量;見證了「釘釘時代」,與老師們物理距離遠了但彼此的心卻更加貼近。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複課後的一節班會課。班主任給我們每個同學發了一封信,讓我們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那時提筆,對高中生涯的回憶、未來的憧憬一下子湧入我的腦海中,恍惚間不知寫些什麼,東拼西湊卻也寫了大幾百字。將信塞入信封中,心裡有些釋然,也堅定了些什麼。正如《Hey KONG》中的歌詞:每個時期都會永存,每個瞬間即永恆。相信這一路,會成為我生命中難能可貴的一段記憶,也感恩所有。
感恩感動感謝,respect!
肖俊傑和媽媽曾舞霞(左)。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