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十幾年風雨無阻跑龍套的女青年如夢是個對演戲有著痴迷熱情的人,她的親戚朋友包括父母都認為她不切實際必然失敗。但她的男友查理一直肯定鼓勵著她,並保存著兩人積攢下的「結婚基金」。
如夢在追夢的過程中遭受了無數次的打擊,好朋友的背叛,劇組工作人員的欺負,導演的蔑視,然後她遇到了過氣明星馬可(王寶強飾演),陰錯陽差如夢使得馬可再次走紅。被男友背叛並捲走全部「結婚基金」之後,如夢心碎夢醒,決定不再演戲。
影片結尾馬可來感謝如夢,並告訴她入圍了周星馳電影選角。父母給如夢買了機票,一邊罵她一邊成全她追求理想,最終如夢走紅,並鼓勵跑龍套的新演員堅持理想。
以下簡評:
我對周星馳電影的感情很深,可以說每一部都看過很多遍,喜劇之王當年更是敲擊靈魂之作,小人物的善良與執著,一個龍套演員的艱辛和努力,仿佛也表現了周星馳自己成功之前的心路歷程,加上張栢芝的青春美豔,莫文蔚的瀟灑明媚,那樣的電影真的是拍一部是一部,無法逾越,經典永恆。
新喜劇之王上映後,評價兩極。
有人說九十多分鐘敷衍圈錢罷了,沒有很認真誠懇的對待觀眾。對此我認為,好電影九十分鐘也足夠了,不好的電影三個小時也是浪費。劇情是否完整連貫,所帶來的體驗和思考是否有內容有價值,才更值得關注。就本片而言,九十分鐘剛好,再延長已經沒什麼好表達。
也有人說如夢在被男友背叛的那個晚上就出車禍死掉了,後來的什麼馬可上門感謝,什麼被周星馳電影選中,乃至獲得影視大獎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可能性展示,鼓勵追夢的人別放棄,而結果可能未必盡如人意。
這點,我沒看出來。我不確定導演的意圖到底是表現什麼。
但這個問題可以有另一種通俗化的理解,不僅適用於本片,也適用於人生的任何追求和努力。那就是當你拼盡全力去努力,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如果你不拼盡全力去努力,你當然沒機會成功也沒機會失敗,因為在你放棄的那一刻,就已經失敗了。努力,只要肯開始就不晚,不努力,多高大上的理想也是圖畫一張。比如減肥,比如考研,比如泡妞。
我看這部片子有幾點感受。
首先女主如夢是女版的周星馳本人,或者說是之前喜劇之王男主尹天仇的女版,當代版,通俗版,大陸版,也是萬千龍套演員和追夢小兵的縮影,她是一個符號,苦中作樂,逆境求生,有所堅持,未必成功。周星馳很多電影都是對小人物的理解和表達,觸動了萬千觀眾內心的溫柔與自省,將自己代入角色,跟著角色而悲喜,這是電影的成功。
其次是這部片子不再是孑然獨立的逆境掙扎,有了一點溫情和寬容,比如女主如夢的父親去找劇組工作人員幫如夢要盒飯還不讓如夢知道,比如如夢父親一邊罵女兒爛泥扶不上牆一邊讓老婆給女兒訂頭等艙去面試。還有和如夢一起跑龍套的男生,會給如夢力所能及的照料。我認為這是周星馳在向一些人致敬,那些曾經給予過溫暖和支持的人,哪怕星星之火,也畢竟是善意的溫情。
再次是過氣演員馬可的矛盾表現,焦慮、頹喪、暴躁、頹廢到振作、感恩、反思、堅持,也是很現實的一種,是導演在描述這個行業中人或其他追求理想的人所經歷的波折起伏,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努力去繼續趕路,繼續堅持。
影片結尾如夢鼓勵一個龍套女演員要堅持,當然這是一個善意的積極的態度。是一種比較理想主義的旗幟。然而人在現實裡生活,去追求做影帝影后的人能成功的鳳毛麟角,大部分是泥沙一樣的群演,朝不保夕的生活,像如夢那樣十幾年幾十年跑龍套艱辛求生的人,一輩子沒機會登上領獎臺或雜誌封面的人。那麼這些人還要不要堅持?假如不堅持,像那個喜歡如夢的男龍套演員那樣回家去做生意、出國去念書,或者就像如夢被分手後那樣去開一家小店度日,可以不可以?人生除了輝煌奮鬥,有沒有別的值得過的生活方式?人生的方向是不是只能有從一而終的一個?還是幾次轉彎後也可能看到不一樣的成功,不一樣的幸福和自我肯定?
我不知道,我自己也在思考答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們對自己多一點寬容,多給自己一點空間是更健康的思維和行為態度。但相比那些無所成的人,有所成的人又的確更加堅定勇敢,更敢於付出不怕犧牲,其中的利弊取捨進退權衡,還是交給每個人自己去決定把。
如果你的孩子是如夢,你會鼓勵她繼續跑龍套嗎?還是建議她出國念書,回家做生意,考個律師執照?如果你是馬可,你要如何面對你的家人,你的伴侶和孩子,如何告訴他們你成功過,但你不知道能什麼時候再成功?
面的鮮花掌聲,我們都可以說最精彩的獲獎感言。面對奚落冷眼,我們又該如何安撫自己的心靈和尊嚴?
每個人都是別人世界裡的龍套i,是自己世界的主角。
你是你自己的喜劇之王,人生如此,願你我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每日情感兩性教育親子文章更新,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