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西單大街,商鋪餐館林立。和大街上的喧囂相比,「隱藏」在一座大廈八層的「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卻是另一番景象。餐廳的創始人於爽掀開微光就餐體驗區的遮光門帘,為就餐的顧客送上菜品。餐廳的另一側則是黑暗體驗區,顧客們將手依次搭在引導員的肩上入內。廚房內,幾位身障的廚師和服務員正在忙碌著。
在餐廳的微光體驗區,於爽為顧客送上餐食。在這個區域內,顧客能夠感受到接近盲人的狀態。
於爽曾經是一名外科醫生,一次短暫的失明經歷,使她萌生了開設盲人體驗餐廳的想法。「有天早上起床就覺得眼睛不對。走去洗手間,明明看到門在跟前,卻直接撞在門框上。出門去醫院竟然走到馬路中間了。」後來確診,她的右眼視網膜脫落累及黃斑。在治療和手術後康復期,生活的不便使她切身感受到身障人士的艱難。通過黑暗環境實現健全人和視障人的社會角色互換,讓原本接受社會關愛與幫助的視力殘疾人有更多機會回饋社會,一念之下她便創辦了這家餐廳。
顧客們排成一隊,相互扶助,在引導員的帶領下進入餐廳黑暗體驗區用餐。
2009年開業後,於爽藉助網際網路推廣和鮮明主題很快讓餐廳火了起來。當時招募視障員工並不容易,餐廳從開業到找到穩定的視障員工用了將近兩年時間。起初,多數視障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從事餐飲服務業,僅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與視障人相處過程中,於爽從一個「局外人」慢慢融入了殘疾人群體。盲人鋼琴師兼黑暗體驗區引導員周昊宇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在大學期間他就一直堅持在餐廳兼職鋼琴師。他想自己選擇喜愛的生活方式,也在為健全人提供服務的過程裡打破人們對盲人群體的傳統認識。
盲人鋼琴師兼餐廳黑暗體驗區引導員周昊宇經常進行線上演奏直播,展示餐廳獨特的味道。
餐飲服務的每一個細節,於爽都手把手教給服務員。
餐廳經營12年來,陸續有80多名殘疾人在餐廳工作過。雖然帶領大家創業要付出難以想像的努力,但殘疾員工的真誠和踏實讓於爽備受感動。
因為疫情的影響,餐廳在中午時分也只接待了一桌顧客。於爽抓緊時間在微信朋友圈推廣餐廳的新菜品。
作為稀有血型志願者的於爽還在餐廳發起了義餐服務,為在西單聯通獻血方艙無償獻血者提供一份當日的免費餐食。即便是疫情期間,這一義舉也未中斷。
作為稀有血型志願者的於爽還發起了義餐服務,為在西單聯通獻血方艙無償獻血者提供一份當日免費餐食。
疫情原因,餐廳的經營狀況很艱難,雖然沒有停業,但每月入不敷出的開銷讓所有員工很擔心。對于于爽而言,從單純經營餐廳到帶動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夠託起殘疾人群體的夢想不容易,她也在竭盡所能堅持經營餐廳。做小菜、包餃子、手工製作黃油曲奇餅乾……除了線上訂餐平臺,她還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廣餐廳新菜品。
(原標題:點亮「盲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饒強 通訊員 畢燃 文
流程編輯:u00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