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上榜

2021-01-11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馬麗)「2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聲吶擁有驚人的殺傷力」「引力波輻射真會傷人」等8項「科學流言」上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1.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

流言:春運期間,一則關於充電寶的流言讓很多人擔心,傳言稱「充電寶超過2萬毫安不得上飛機,甚至要被機場沒收。」這是真的嗎?

真相:

國家民航局規定,乘坐飛機僅可攜帶額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時(Wh)以內的充電寶,屬於「三無」產品的充電寶一律禁止攜帶,並且嚴令禁止託運充電寶。所以,正規廠家生產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但只能隨身攜帶,不能託運,而且每名旅客最多只能帶兩個。這一規定主要是根據充電寶的產品特性,因為充電寶最關鍵的零部件就是儲存電能的電芯,主要構成為鋰電池聚合物。國家標準規定,合格的充電寶在加速度衝擊、重物衝擊、跌落、擠壓等實驗中應不起火、不爆炸。但是考慮到鋰電池在高空環境下遇熱很容易引起自燃,所以不宜將充電寶直接放入行李中託運,避免受到擠壓衝撞引發自燃,嚴重威脅飛行安全。

(註:額定能量=標稱容量×標稱電壓,如果充電寶容量標記為毫安(mAh),可將該數值除以1000得到安培小時(Ah)。例如:某充電寶標稱電壓為3.7V,標稱容量為7600mAh,額定能量為:7600mAh/1000×3.7V≈29Wh,符合國家規定。)

2.小孩戴大人口罩也能防霧霾?

流言:霧霾天氣最簡單的防護手段就是戴口罩,但低年齡段的孩子很難選購到合適的口罩,所以不少家長就讓孩子佩戴成人款口罩,自認為起到了防霾效果,這樣真的有用嗎?

真相: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口罩多數不具備防霾功能,即使外出佩戴也很難起到防霾效果,即便給低年齡段兒童戴上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實際佩戴效果並不理想。防護口罩的過濾性能與佩戴方式密切相關,成人的防護口罩並不是為兒童使用專門設計生產的,某些性能指標(如呼吸阻力)是根據健康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設定的,同時需要使用者在佩戴防護口罩感覺身體不適時,能獨自判斷是否需要停止使用。如果家長為了防霾,盲目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佩戴大人的防護口罩,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或窒息。而且,防護的有效性取決於使用者能在汙染物暴露的環境中持續佩戴。兒童因為天性使然,很難保證口罩與臉部長時間緊密貼合,這樣防霾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空氣狀況較差的情況下,兒童應該減少外出,儘量待在室內,並可考慮在室內採取空氣淨化措施。如果必須給兒童使用防護口罩,家長或監護人應試戴並幫助兒童正確佩戴、摘除口罩,並密切關注兒童使用防護口罩的全過程。

3.聲吶擁有驚人的殺傷力?

流言:自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以來,星爺的電影《美人魚》便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熱潮,大小熒幕、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紛紛被刷屏,大有霸屏之勢。其中有一個橋段,一個日本女人用一條小魚做測驗。魚兒在聲吶的震動下,瞬間器官破裂,分崩離析,那場面怎一個血腥了得。那麼問題來了,這聲吶真的那麼厲害?

真相:

聲吶最初是指軍事上用於探測以潛艇為主的水中目標的主動或被動探測聲吶,目前大家把水中的各類利用聲波的設備都稱為聲吶。聲吶的工作頻率一般從百赫茲到十幾兆赫茲,包括聲波和超聲波,但不包括次聲波。超聲波聲吶投放於海洋,起到檢測作用,殺傷力並不大。電影中的聲吶,是超大功率的次聲波聲吶,其威力達到武器級別。某些頻率的次聲波和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近,會產生共振,導致器官變形、移位、甚至破裂,危險時可致人死亡。但目前現實中還不存在次聲波武器,原因是很難產生高能量的次聲波,而且軍事效果又很差。

有人擔心聲吶會影響一些靠聲波辨別方向的海洋生物,從理論上分析,高強度的聲波確實會損傷生物的聽覺器官。因此現代的高功率低頻聲吶都有一個防止傷害海洋生物(主要是鯨類)的設計,就是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先用較小功率發射,生物在感覺到不適的時候就會遠離,然後再高功率發射的時候就不會傷害海洋生物。

4.有裂紋砂鍋傷肝臟?

流言:在天氣寒冷的冬季,砂鍋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砂鍋盛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讓人很有食慾。但近日有消息指出,一旦砂鍋出現裂縫,卻極有可能讓重金屬有機可乘,重金屬進入人體積累到一定的量後,將對人體尤其是肝臟的健康造成不可小覷的傷害。但砂鍋並不是金屬廚具,重金屬又從哪裡來呢?

真相:

砂鍋的材料是泥土,而土壤含有某些金屬類物質。砂鍋的表層有一層釉質塗層,當砂鍋出現裂紋的時候,裡面的重金屬就有可能析出。塗層脫落之後,砂鍋裡面的材質就會直接暴露。其中的重金屬如果脫落或者溶解在食物裡面,就可能隨著食物從口中進入體內。因此砂鍋用得越久,這樣的問題發生的機率就越大。

雖然國家對砂鍋內的重金屬含量是有規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在製作砂鍋時並沒有嚴格控制重金屬的含量。重金屬鉛和鉻,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對肝臟產生損傷,長年累月地蓄積下來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

5.綠色背景能保護視力?

流言:一直都有這樣的傳言,「把電腦或手機的背景色設置成綠色可以保護眼睛」,但是近日又有綠色光傷害眼睛的流言。電腦背景色還要不要換?這讓很多人糾結了。

真相:

目前還沒有綠色能夠保護眼睛或損害視力的研究結論。之所以我們看看遠處的花草樹木會覺得眼睛很舒服,這主要是因為在長期注視近處時睫狀肌是持續收縮的,遠眺可以緩解它的緊張狀態,和看的什麼顏色、什麼物體並沒有什麼關係。雖然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綠色能使人舒緩鎮定,但對眼球本身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至於綠色光波長較短、損害視力的說法,也缺乏科學依據。電腦屏幕的光涵蓋紅、綠、藍多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研究表明,在達到一定時長、一定強度的藍紫光照射下,視網膜會受到損傷。綠光雖然波長與藍光相近,但並沒有研究表明綠光比波長更長的紅光、黃光對視網膜損傷更大。專家建議大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離開屏幕,起身放鬆一下,眨眨眼睛、看看遠處,儘量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6.高輻射宇宙射線來襲?

流言:近日,微信朋友圈廣為轉發的一則消息稱,今晚12:30——凌晨3:30,極度危險的、高輻射的宇宙射線將會貼近地球而通過。所以,請關掉你的手機,不要讓手機靠近身體,否則可能會造成傷亡或損壞。還提醒公眾「請在谷歌查詢NASA和BBC新聞」。

真相:

一查便知,NASA和BBC並沒有發布過這條預警信息。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這些粒子大部分會受到地球大氣層與地磁場的阻隔,人類正是靠著這兩大保護傘在太陽風與宇宙線的作用下得以生存至今。宇宙射線增強是司空見慣的事件,會對手機通信產生一點影響,但絕不會通過通信設備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公眾沒有必要恐慌。

7.引力波輻射真會傷人嗎?

流言:引力波的探測發現成為2016年初最火爆的話題。一些商人卻以此為商機,出售防「引力波」輻射的衣服、面膜、水果等,價格不菲。有的商品簡介上甚至寫著,「引力波是輻射的一種,而且輻射非常強」。

真相: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就像玻璃杯裡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一樣。我們經常聽到的紅外線、眼睛能看到的可見光、醫院拍片子用的x射線以及駭人聽聞的核輻射,統統都是輻射。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和x射線。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比電磁波都要弱太多,根本談不上什麼加緊防護。所謂的「防引力波」商品也只是商家的炒作而已。

8.又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

流言:近日,一篇名為《崔永元贏了:美國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為了家人·仔細看看你吃》的文章流傳開來,美國人民「再一次」不吃轉基因了。

真相:

其實美國轉基因技術的專利最多,而且轉基因食品不需要標註是否為轉基因,所以只要種植者不說,沒人知道吃的是什麼。美國駐華大使館曾說過,超過20年來,轉基因作物在美國被廣泛而安全地消費。在一個典型的美國雜貨店裡,大約三分之二的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大部分在美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都用於國內消費。以2015年11月剛剛獲批的轉基因三文魚為例,它是由常見三文魚品種「大西洋鮭」通過轉入來自體型較大的「大鱗大麻哈魚」且含有「美洲綿䲁」抗凍蛋白啟動子的生長素基因而得到的。這種轉基因三文魚的生長速度是普通三文魚的2-3倍,同時能提高料肉比,從而提高產量、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漫長嚴格的科學評估,FDA最終認定這種三文魚與非轉基因三文魚在食用安全性和營養方面無區別,它的養殖也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

相比之下,中國的轉基因專利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管理也更為嚴格。我國新《食品安全法》裡明確規定:「轉基因食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顯著標識,未按規定情節嚴重的,將被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所以,在對待轉基因的問題上,不要動不動就拿美國人說事了。

(以上內容選自北京晚報、《科技生活》周刊、《財經》、蝌蚪五線譜、食今不昧微信公眾號等媒體。) 

(責編:馬麗、趙竹青)

相關焦點

  • 飛機上可以帶幾個充電寶?什麼樣的充電寶禁止帶上飛機
    現在的電子產品往往都是很費電的,尤其是手機之類的電量非常的不耐用,因此我們出行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帶上充電寶,以防萬一。但是有朋友在乘坐飛機的時候應該都有疑問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什麼樣的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呢?
  • 充電寶不能上飛機? 民航局:超160Wh充電寶嚴禁攜帶
    本報訊記者胡驊報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充電寶作為移動電源成為不少人的隨身必備品。近段時間,網傳大容量的充電寶不允許帶上飛機,對於這一說法,相關人士稱,攜帶充電寶上飛機確實有容量規定,超過160Wh的嚴禁攜帶。  「我之前聽是聽說充電寶不能託運,沒聽說過還有容量規定。」
  • 什麼充電寶可以隨身帶上飛機?飛機上允許帶的充電寶分享
    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還是蠻多的,一般10000毫安左右的充電寶都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但是還是要看它們的安全性能。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安全係數較高的品牌趴,都是可以帶上飛機的!
  • 飛機上充電寶自燃,坐飛機,還能不能攜帶充電寶?
    旅遊隨筆(文/在水一方)近日,東航MU2809航班上,客艙突然出現明火,據後來調查,起火原因系旅客的充電寶自燃引起,索性未引起人員傷亡!一時間,有關坐飛機能否攜帶充電寶,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一:可以攜帶,但有要求一般情況下,乘坐國內的航班,是可以攜帶充電寶,手機,筆記本電腦之類的電子設備的,但是,有一定的要求。1.充電寶上的標籤,不能有汙損的情況,必須能夠看到準確的額定功率,按照規定,一般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如果超過,需要申請!
  • 中國遊客帶充電寶登機後爆炸,飛機上到底什麼不能帶,你知道嗎?
    1月3日,由中國飛往汶萊的汶萊航空B636航班發生險情,在飛行途中,一名香港遊客攜帶的充電寶突然爆炸起火,短短時間內,機艙內布滿煙霧,附近乘客紛紛起身躲避,隨後兩名空姐拿來滅火器,迅速撲滅火情。幸好由於空乘人員處理得當,飛機上並無人員受傷和直接損失,飛機也按照原計劃準時的降落在汶萊。
  • 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盲信「達文西睡眠法」毀身體
    2018年4月29日訊,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4月榜,共有9條流言上榜。而對於「星巴克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的說法,流言榜闢謠:丙烯醯胺是2A類致癌物,其對人類只是具有潛在致癌性,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才可能產生致癌的風險。一則「科學家發現新器官——間質,遍布全身可充當人體『減震器』」的流言引發了廣泛討論。流言榜指出,事實上間質目前還僅在組織層面,離器官差著一個等級。把這樣一個非典型的簡單構造稱作器官,實在牽強。
  • 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卻不能託運:終於知道原因了
    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卻不能託運?6月19日消息,聯想官方解釋,這是鋰電池的鍋。因為鋰電池在受擠壓、高溫或者低溫等極端情況下容易引發危險,而且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氣壓變化大,如果遇上顛簸、行李相互碰撞,而行李艙恰好無人把守,一旦著火危害可以說是毀滅級的。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充電寶都能登機。
  • 上飛機能帶充電寶嗎 民航局對於攜帶充電寶規定有哪些【詳解】
    額定能量在100Wh到160Wh直接的充電寶,需要經過航空公司的同意才能帶上飛機。而充電寶都不會直接標明額定能量的,只有表明容量。所以只有經過換算,才能知道多大容量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  2、公式換算  以sinoele的C10充電寶為例。C10的充電寶上面會標註Capacity(容量):3.7V/10000mAh,額定能量=3.7V乘以10000mAh=37Wh,小於100Wh,符合民航局的規定,是可以帶上飛機的。
  • 坐飛機可以帶多少毫安的充電寶 充電寶超標可以託運嗎
    人們在出去玩的時候,往往擔心自己的手機會沒電,因此大多數人都會攜帶一個充電寶,以備不時之需。飛機是常見的遠途旅行交通工具,那麼飛機上可以帶充電寶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充電寶可以託運嗎,順便來說說2000毫安整能帶上飛機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嗎?Zendure重新定義移動電源的新高度
    目前,我國民航局關於「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嗎」這樣的問題,專門發布了一個《關於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其中關於充電寶的額定能量有以下的規定:鋰離子電池的額定能量值不得超過100Wh,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
  • 原來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還有這幾樣也可以,別再傻傻丟掉了!
    然而,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在登機前會先進行一系列非常嚴格的安檢,而有一些東西,甚至別列為了違禁品,禁止帶上飛機。這是因為飛機有著嚴格的安全防範措施,在飛機的飛行過程中,為了把隱患降至最低,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管控制度,例如打火機屬於易燃易爆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嚴禁帶上飛機。
  • 出行充電寶要選什麼樣的最好,可安全帶上飛機的充電寶推薦
    打開APP 出行充電寶要選什麼樣的最好,可安全帶上飛機的充電寶推薦 發表於 2020-12-25 14:48:48 如果僅是日常為手機充電而已,那麼一款10000毫安左右的充電寶就足夠了。如果對便攜性要求比較高,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卡片式的,非常適合隨身攜帶。還有就是充電寶的安全性能方面,要選可以安全帶上飛機的,像10000毫安的容量就是比較好的。1、Nank南卡無線充電寶POW2
  •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靠牙膏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 吃梨可以治咳嗽 獻血影響人體免疫力 都是扯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就在前不久,「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從上萬元砍成700元地板價」的新聞著實振奮人心。不過「心臟支架過時了,在美國已經被淘汰」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 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乘機新規定公告
    自從飛機的出現,給大家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畢竟現在許多人出遠門都是選擇乘坐飛機,節省了不少時間。但是飛機上也有規定的,比如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想必這個問題是不少人討論的,如今乘機新規定公告。其實在當今的社會上,飛機是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但是在飛機的飛行過程中,為了把隱患降至最低,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管控制度,比如易燃易爆品是不可以帶上飛機的,可是你知道可以帶充電寶上飛機嗎?許多人都不清楚的,快來看看。據了解,現在充電寶能帶上飛機,但是有一定的限制。
  • 坐飛機時你會帶充電寶嗎?原來攜帶充電寶上飛機還有這些嚴格規定
    為什麼現在會有充電寶這一手機配件?我認為,現在的電池技術要背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雖然它提供了豐富的功能,強大的性能,但其續航能力總是令人堪憂。所以充電寶這種備用電池,成為了我們出門必備的一個工具。尤其是在長途旅行中,比如火車上,會看到很多人在使用充電寶,我們是離開不充電寶的存在。相比火車上使用充電寶,飛機上攜帶充電寶是有著嚴格的規定。你們坐飛機的時候,會帶著充電寶嗎?飛機上的充電寶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會在上飛機的時候,是會隨身攜帶充電寶的,因為規定是只能隨身攜帶。但你們知道飛機上對於充電寶是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
  • 小身材大容量,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
    隨著科技的發展,身邊智能產品真是越來越多,雖然這些智能產品帶給了我們方便和便捷,但充電的問題始終令人頭疼。其他產品咱先不說,先說說手機,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功能是真的很強大,每天都會用到,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但隨著使用的頻率和時間的增加,手機電池是真的不夠用了。
  • 帶水果坐飛機被罰 哪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
    可能許多經常坐飛機的人,都知道液體、打火機這些物件過不了安檢,但具體到水果、生鮮這些物品,究竟哪些不能帶上飛機?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今天我們為你整理了一些容易忽視的「禁帶」名錄,一起去看看。榴槤不能帶,因為——太臭了!榴槤作為一種「有味道」的食物,是不能被帶上飛機的。
  • 10月科學流言榜:左右腦測試是一場遊戲 吃醬油致癌是危言聳聽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1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不久前,「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
  • 坐飛機不能帶充電寶?搞清規則,移動電源也能過安檢
    相信很多人都對充電寶上的數值很迷惑!mAH,WH,V是什麼意思,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飛機上究竟讓帶多少毫安的充電寶?哪種是不可以攜帶的充電寶?這真是難住了很多旅客,很多人要麼乾脆不帶,要麼到機場被沒收,今天我就來分享關於充電寶的知識,教你坐飛機,怎麼帶充電寶才符合規則。
  • 白雲安檢:乘機返程,這些物品不能隨身帶上飛機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機場宣 )龜苓膏、果凍、登山杖、仿真蛇,統統不能隨身帶上飛機!針對不少旅客對乘機違禁物品感到疑惑,2月3日,白雲機場安檢發布數個小案例,告知哪些物品不能帶。龜苓膏屬於「液態物品」,要託運日前,不少旅客帶上當地特產踏上歸家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