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武王伐紂,大軍攻入朝歌,紂王自焚於鹿臺。大業已成,諸事已畢。到了論功行賞,冊封眾神的時候。然而,第一個上臺受封的既不是衝鋒陷陣的上將,也不是運籌帷幄的謀士,而是一個不起眼的意志在默默督造封神臺的遊魂——柏鑑。
柏鑑並沒有參加戰鬥,可以說沒什麼戰功,為什麼可以第一個受封呢?而且他被姜子牙封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這神位不算很高,但也不低啊,他憑什麼受此殊榮呢?
柏鑑,是姜子牙從元始天尊那裡拿到封神榜後,在返回西岐途中路過東海時救下的一個遊魂。一直以來盡職盡責督造封神臺,按常理來說,這就算有功也只是小功,應該封不了神。如果只因為是封神之用就有大功,那麼那些參與修建的工匠豈不是都要封神?
所以是另有緣由,姜子牙在封神的時候是這麼說的:"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柏鑑昔為軒轅黃帝大帥,徵伐蚩尤,曾有敕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一向沉淪,冤尤可憫。幸遇姜尚封神,守臺功茂,特賜寶籙,慰爾忠魂。今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
也就是說督造封神臺之功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的原因是柏鑑本是上古大將,黃帝時期的總兵,素有戰功,不幸被打入東海沉淪千年,如今重見天日,數功並賞,以此告慰這顆忠君之心。
此外,就是督造封神臺的功勞比起督造一般的封禪臺或祭祀臺要大得多,不僅因為它的神聖性質,更因為他還需要招引和暫時管理那些戰死的魂魄。手持招魂幡的柏鑑,至少也是典獄長以上的存在。而且收押的大都是有修為的魂魄。由此可見,柏鑑的實力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曾經有功不得賞,甚至沉淪海底千年,如今應劫而出,又建功勳,功勞相疊,論輩分又是眾人之最,所以第一個受封也是理所當然。
柏鑑的經歷似乎也說明了,天道輪迴,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切皆有定數,如果不能得償所願,要相信那一定是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