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應該這樣理解丨胡謅白扯第45話

2020-12-07 騰訊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若按以前的刻板印象,這話就是老一輩的說教,他們覺得年輕人不能吃苦,所以總是勸人吃苦。

長了幾歲之後,就開始重新審視,什麼是「人上人」?這話怎麼來的?可以怎樣去理解?

什麼是「人上人」?

有這樣的解釋:其一,指才能出眾的人;其二,在古代,指的是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君王之下,萬民之上,一般是宰相、丞相這樣的朝中重臣;其三,在現代,多用來指,經濟條件較好的人,或者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其四,指受人敬重的人。

百科這樣解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吃得了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出自明·馮夢龍輯《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公子自思:「可怎麼處他?」走出門來,只見大門上掛著一聯對子:「十年受盡窗前苦,一舉成名天下聞。」「這是我公公作下的對聯。他中舉會試,官到侍郎。後來咱爹爹在此讀書,官到尚書。我今在此讀書,亦要攀龍附鳳,以繼前人之志。」又見二門上有一聯對子:「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後來成為民間俗語,改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這句話?

很重要的是怎麼理解「人上人」,以及「苦中苦」與「人上人」的邏輯關係。

「人上人」,可以理解成你做人的最高目標,代表著你自己的人生價值,代表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一定非要把它理解為上文提到的某一種解釋。

我們之所以討厭長輩說這句話,一是因為感覺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強加給我們,二是因為吃苦本就是很痛苦的事,標榜吃苦,本不必吃苦非要製造苦,是很病態的心理。

怎樣去理解這句話全憑我們自己。「苦中苦」與「人上人」有怎樣的邏輯關係?

吃得了千辛萬苦,但吃的都是無謂(毫無價值意義)的苦,是無法實現人生價值的。吃得苦中苦,不一定為人上人。吃苦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充要條件,吃苦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充分條件,吃苦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要實現人生價值,吃苦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還要有別的因素,才能幫你實現人生價值。連吃苦這最基本的一關都熬不過,是沒有資格談別的因素的。

至於別的因素是什麼?有很多,不必一一點到。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人生價值之後,獲得的是樂;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也能獲得樂。樂是成就感、幸福感。多去看樂這一層的東西,不可避免的苦就沒那麼嚇人了。

相關焦點

  • 你認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嗎?
    很多人都認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一個不願意吃苦的人,難道可以隨隨便便就成功嗎?這些勵志話語,看起來很勵志,它們或許正是我們撐過那些艱難日子的力量來源,可是暗藏著一種行為模式。如果你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自己就會不自覺地選擇比較困難的路去走,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可以輕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會有一連串的困難接踵而來,然後我們又安慰自己說「人,就要吃得了苦」。殊不知,這些都是我們吸引而來的。
  • 清華大學教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教育最大的謊言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一句話其實是家長在我們小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用這句話激勵我們。而我們受到父母的影響,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告訴他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今天要能忍受住辛苦,將來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 廣東原居民很中意住高樓,可能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傳統
    廣東原居民很看重樓層高度,可能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傳統觀念影響,在選購房的樓層時,除了選個好「預頭」,更看重樓層的高度,盡力購高層房,這樣可以做「人上人」,高高在上,又顯「身份」,更有「尊嚴」,在朋友前顯擺起來有「面子」。開發商深知此發財之道,價格像梯田階階高。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窮人發不了財是吃苦太少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老話,那便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實話,這句話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這算是很多人的座右銘,但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吃苦和人上人壓根就不沾邊。畢竟,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我們從小便吃苦,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
  •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做人, 說話不要太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做事要有分寸, 花無百日紅,人無一世窮, 話留三分軟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韌性十足的星座!
    雖然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不必再掙扎在溫飽線上。吃苦耐勞這個詞,似乎也不那麼受用了。然而每個時代,也都有吃苦耐勞的特徵和表現。有些人確實是過慣了安逸的生活,不太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
  • 想要活得有尊嚴,就要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那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領導者,這樣的人,就是屬於非常中庸的,沒有什麼能力的人。其實我告訴大家,創業成功的真正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你有多少人脈,也不是因為你有錢就能創業成功了,真正原因僅僅是因為你有激情,就是你願意幹,願意拼,願意去找這樣一個東西,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深圳有一個小夥子,他是怎麼創業成功的呢,就是到各個商場各個寫字樓去撿那些送餐的電話號碼名片,然後把那些名片上面的號碼改了,換成自己的,然後又把自己的這個名片再向各個寫字樓去遞
  • 江西省安遠一中2020屆北大學子鍾濤: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高中不也是這樣嗎?我們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無限的對學習有用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在與眾人的競爭中拔得頭籌。所以學弟學妹們要珍惜學習的每一分鐘,當別人在玩時,你在刷題,別人在閒聊時,你在刷題,別人在刷題時,你在刷題,別人在睡覺時,你在刷題,你嘗試過晚上一點鐘睡,第二天六點鐘起,並且日復一日堅持嗎?
  • 電影《西遊.降魔篇》,葛行成名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時才11歲的葛行於在見到周星馳後,倒也一點都不怯場,在周星馳面前把一套拳法耍得有模有樣。周星馳看完表示很滿意,當即確定了孫悟空真身的演員就由葛行於出演了。而葛行於年齡雖小,但也挺能吃苦的。當年拍攝到葛行於的戲份時,正是6、7月份,天氣非常炎熱。
  •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能開路虎,為啥捷豹路虎走到了這地步?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能開路虎,為啥捷豹路虎走到了這地步?每當說到豪華品牌的時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BBA系列了,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奔馳、寶馬那才是有錢人應該買的豪車,然而最近這幾年情況卻大不相同了,越來越多的豪華品牌充斥在了大家的眼前,最熟悉的便是捷豹路虎以及雷克薩斯等。眾所周知,豪華車質量還是比較不錯的,畢竟價格擺在那裡,然而偏偏路虎捷豹卻是一個個例,為什麼它們變成了這幅樣子呢?
  •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過4種苦的人才能擁有富貴!
    「一時吃虧,一世富貴」,只有吃過4種苦的人,必是富貴齊天之人!顯然,能夠經受住身無分文之苦的人,並且能在極端困難的經濟危機中找到辦法重獲新生的人,必然將來是有所成就之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接受各不相同的新事物的。
  • 自述身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自述身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伏虎自幼便和父母分開,所以師傅對伏虎來說就像親生父親一般,師傅的命令也一定是義不容辭,即便自己找不到捲軸中所蘊含的真正意義,伏虎仍舊不斷激勵自己要繼續前行,與怪物的博弈讓伏虎的身上出現了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新傷口來臨的時候舊的傷口卻還未癒合,這就導致伏虎身上的疤痕密密麻麻,伏虎不在乎自己受了多少傷,只要能夠報答師傅就是伏虎的願望
  • 《憫農》作者:成「人上人」後忘記初心,下場都不會太好
    文|顏小二述哲文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這麼一個有些可笑的現實:吃得苦中苦的人,大多毀在了「人上人」的生活中。這是為何?於顏小二看來,其中道理,說得簡單些,也不過是我們如何看待「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錯!盲目的吃苦會讓你輸掉所有
    ,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之後,往往很容易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非常賣力的工作,但最終他們也一定會發現一個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不管他們怎麼樣的吃苦和努力,最終都沒有能夠取得成功,也沒有能夠真正的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讓自己輸得非常的徹底。因為在漫長且持續的拼命工作中,他們不僅沒有掙到足夠的錢,反而傷害了自己的健康,這樣的人真的是非常多,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認母歸根---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
    十五、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世人不論誰何。都是喜為樂。愛的是福。享受榮華富貴之樂。每日吃的是三餐五味。穿的是銀羅紡絲。夜夜飲宴。秦樓楚館。攜妓宿娼。樂而忘歸。可謂樂矣。豈知好景不常。有出無入。坐食山崩。一剎那間。床頭金盡或染國際梅毒。嬌滴滴的鶯聲。忽變為迅雷的逐客令。前是大爺大舍。今是落魄丐兒。到此時。樂已不知哪裡去了。或官居極品。位至三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堂上一呼。堂下百諾。聲聲赫赫可謂樂矣。試看齊桓內訌。陰人作祟。奸人明此。屍作蟲窩。臭聞數裡。殿堂作戰場。身屍無人葬。
  • 刺客伍六七中的美食,阿柒吃饅頭最慘,最後這個一頓花五千
    很多人都喜歡刺客伍六七幽默的臺詞和輕鬆的畫風,其實在刺客伍六七中,還有許多美食值得關注和研究。在前兩季中,這部動漫中出現了很多的美食,主角伍六七本身不僅是一個理髮師,同時還是一個美食製造者,畢竟他本人也會做牛雜的生意,那麼在這部動漫中,究竟有哪些美食,阿柒又吃過什麼樣的美食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