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廚房鑄就百味人生
——記全國勞動模範劉波平
今年11月24日,置身北京人民大會堂現場,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劉波平熱血沸騰,心情激動。
劉波平。任天駒 攝
剛剛當選全國勞模的劉波平,現為重慶廚界餐飲管理公司技術總監,出生於廚師世家的他從事餐飲工作已有35年。不僅菜炒得精緻味美,他還帶著一串漂亮的「成績單」:從業這些年,他為社會提供了至少350個工作崗位,免費為員工提供食宿;作為重慶市第五屆勞動模範,實行多種績效激勵制度,解決勞動者的生活問題;實現了對286個菜品的改良和創新,將重慶菜烹飪藝術發揚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三尺廚房,百味人生」,正如劉波平對自己廚師生涯的總結那樣,他在廚房的一方天地裡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精心烹飪 用心打磨美食
今年51歲的劉波平,從16歲就開始跟著親戚學習廚藝。「我父母、伯伯、兄嫂、姐姐都從事廚師行業,所以我從小跟隨他們進市場、轉灶臺、跑店堂。」劉波平說,早年間,他跟著親戚學藝,後來又輾轉全國各地的餐廳,在這些餐廳裡,他一邊學習烹飪,一邊學會辨認食材。幾年下來,他對粵、魯、湘、浙、閩等菜系都有了一定研究。
形好火一陣,味好暢千年。劉波平認為,做美食的關鍵在於用心考究如何科學搭配各種食材,利用食物原有的特質加以精雕細琢,努力散發出食材的鮮美,讓傳統手藝發光添彩。用劉波平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好的手藝,給你再好的食材,也折騰不出好的口味」。因此,在飯店的後廚,劉波平制定了嚴格的規矩——丁是丁,卯是卯,方是方,圓是圓,規矩是規矩,每一件美食從食材到加工、到爐臺、到出堂、到餐桌,環環相扣,環環相連,每一件作品都嚴格按照它的特性,用最完美的過程呈現出來。
劉波平喜歡看書充實自己。任天駒 攝
在劉波平看來,烹飪是一門科學,廚師不光要有絕佳的手藝,還必須要有文化。「我能在餐飲界佔據一席之地,底氣源於儲備的知識文化和對烹飪的熱愛。」為此,他一直堅持科學烹飪實踐,收各家之長,集名廚之大成,還曾遠赴日本、法國汲取西餐營養,了解烹調技藝,在擴增川菜菜譜上,實現了對286個菜品的改良和創新,使之更適合現代人口味,並出版過《麵塑與菜餚》等專著,把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理論化。
堅持用心學習,精心打磨美食。正是這份堅持,最終讓他成為了中國廚藝高級技能研修班導師、上海FHC國際烹飪大賽裁判、中餐世界錦標賽裁判,還榮獲了重慶市商委餐飲住宿業專家庫行業專家等頭銜。
授業解惑 培養更多優秀廚藝人
「煙火之處,情味人間,三尺廚房,百味人生,一食一餐有故事,一廚一味暖人間。」這是劉波平對自己35年廚師生涯的一個總結。
30多年來,劉波平不僅把重慶美食推廣到世界各地,吸引了眾多外國廚師來重慶學習川菜,同時也為社會提供眾多就業崗位,培養了大批優秀廚藝人才。
劉波平(左二)教授烹飪技藝。任天駒 攝
雖已當總廚多年,劉波平卻未曾離開過一線,一直堅持去後廚。他認為這是與徒弟交流心得、不斷打磨技藝的方式。「一名優秀的廚師不僅要鑽研完美的烹製方法和訣竅,更要懷揣讓食客滿意而歸的廚匠精神。」劉波平培養徒弟堅持言傳身教,引導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職業,激發他們把食材的美味烹飪到極致的靈感。他在授課中總是會詳細介紹每一種食材的特性,並講授在烹飪過程中如何形成善於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跟隨劉波平學習烹飪手藝十幾年的陳勇,因父母過世得早,沒接受過高等教育,早早便出來拜師學藝。如今,他已經從過去的窮小子變成了廚道口味菜的創始人之一。這麼多年的川菜學習和研究為他的餐館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直以來生意都很不錯,餐館在本地也是頗有名氣。
「無論是隱匿在背街小巷普通餐館的廚師,還是躋身於五星級酒店的大廚,都有責任和義務帶好徒弟,將傳統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劉波平告訴記者,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廚藝人才,激勵更多人士熱愛烹飪、學習烹飪是他的心願,他也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烹飪,挖掘重慶飲食文化。
截至目前,劉波平累計為社會培養餐飲人才3800餘名,其中大師級廚師80餘名;為社會直接提供至少350個工作崗位,向餐飲產業鏈直接提供就業崗位約1500個,間接提供就業崗位約1.8萬個。
心懷感恩 熱心公益回饋社會
「一名優秀的廚師不在於一味地鑽研完美的烹製技法和訣竅,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回饋社會之心。」多年來,劉波平一直熱心公益事業。他認為,只有邊烹飪邊獻出自己的愛心,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廚師。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劉波平迅速召集徒弟和志願者奔赴抗震一線,為搶險的官兵煮飯燒菜送溫暖。同時,他還發動員工踴躍參與募捐活動,籌集了大量的優質大米、麵粉、方便麵、火腿腸、日常用品、藥品等救災物資送往地震災區。2017年,九寨溝發生地震的當晚,劉波平又組織徒弟前往災區,主動搭建了灶臺與帳篷,為消防官兵和警察燒火做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劉波平先後向武漢市慈善總會和聚集了國內外烹飪界著名人士的「創藝廚味團隊」捐資兩筆,用於採購物資、食材、醫療用品等,提供給當地醫院和人民子弟兵。為了讓四川第一批援助武漢第十一醫院的一線醫生護士保持充沛體力,劉波平委託當地廚師,專門烹製家鄉菜,送到他們手中,讓大家感受到「後方」群眾的支持和牽掛。
當他得知受疫情影響重慶一些區縣農民種植的蔬菜銷售困難,面臨著爛在地裡的風險後,便租賃了好幾輛貨車,帶領員工趕往銅梁區虎峰鎮天錫村三社,支付近10萬元,購買了幾萬斤蔬菜。回到主城後,在社區居委會協助下,他在所供職的重慶廚界大飯店門口和所住小區大門處,擺起桌子放上裝有蔬菜的籃子,免費向居民分發,惠及龍山街道旗龍社區多個小區的居民以及大量路過的計程車駕駛員和過往行人。
此外,他還以個人的名義資助貧困學生上大學,帶領自己的廚師團隊開展公益講座,為大學生現場授課,傳承中華飲食文化。同時,還利用所工作的重慶廚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長年為貧困山區推廣食材和土特產,為脫貧攻堅作出應有貢獻。
微信團隊
記 者 | 楊 青
編 輯 | 吳莎莎
責 編 | 謝正媛
審 核 | 陶茂洲
監 審 | 朱 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全國勞模】三尺廚房鑄就百味人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