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流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動漫文化。一提到動漫,許多人不假思索的會想到日本,日本在戰後重新崛起的過程中,漫畫產業作為文化輸出軟實力一度被政府高度重視,在現今日本已經是全球動漫產業的中心,成為了毋庸置疑的產業風向標。
很多人意想不到,如今的日本漫畫產業會和一百多年前一位的捷克藝術家息息相關:新藝術運動的先鋒領導者——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
在19世紀末,歐美各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局面。報紙、書籍、雜誌的需求快速增長,伴隨著大型印刷機的轟鳴聲,紙質傳媒得到了技術上的提升,歐洲的古典藝術審美,正與時代產生碰撞,藝術的商業價值如何繼續得到更多的挖掘以及種種社會歷史因素堆疊,使得海報在19世紀末一出現就受到了各行各業的追捧。
與此同時,富裕的中產階級需要與傳統決裂的新銳產品來滿足他們追求富麗奢華的心理需求,這一切促使新一輪的設計改良運動——「新藝術運動」於此間在歐洲大陸迅速興起。
19世紀-20世紀富裕的歐洲中產階級家庭
在經歷了兜兜轉轉的奔波後,穆夏最終來到了當時世紀之交的巴黎。當一顆顆璀璨新星遇到一個輝煌的時代,這段歷史終究不會平凡,在這個偉大的城市裡高迪、塞尚、梵谷、高更等一顆顆新星最終會於暗淡宇宙中熠熠生輝。
在一個巧合中穆夏有機會為當法國明星莎拉·伯恩哈特(19世紀和20世紀初歐洲最有名的女演員)設計戲劇海報《吉斯蒙達》。他開創性的設計,使得整張海報華麗而充滿裝飾意味,當時被古典藝術語言消磨的大眾審美得到了猛烈的衝擊。
《吉斯達蒙》1894年
莎拉·伯恩哈特(1844-1923)
《吉斯蒙達》畫面大概有兩米高,而裡面的人也幾乎是與真人等高,裡面的人物身著華麗的服飾,充滿女性優雅的同時又散發著咄咄逼人的氣勢,色彩大膽鮮豔,在那個藝術逐漸融入資本生活的年代,夜夜笙歌的大都會巴黎裡,這樣的色彩以及人物形象很難不受到大眾的歡迎。甚至有流言說當時穆夏的海報一放出,沒過幾天就會被小偷在夜色中盜走。正是這種強烈的視覺感官衝擊,使得藝術變「新」了,如石子激入鏡湖,「新藝術運動」得以順利開展起來。
在與莎拉·伯恩哈特籤約的六年裡,穆夏很快開始在巴黎創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於是在接下來可以看到「穆夏風格」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經典的作品面世,他的作品帶有沉浸式的神秘浪漫體驗感,讓人沉浸在他創造的繁華世界中:塔羅牌式的裝飾風格,嫵媚多情的少女,爐火純青的平塗法和華麗繁複的植物花紋……
穆夏工作室裡的創作場景
無論是至今依舊經典還能經常看到的《黃道12宮》,還是穆夏為其他商品設計的廣告,女性,是他創作的永恆主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或溫柔甜美,或高貴典雅,或魅惑銷魂,顧盼生輝,兼具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創作情懷。將宗教式肅穆和波西米亞式的熱情融合,形成了一種既優雅又活潑、既莊嚴又騷動的奇妙風格。
穆夏海報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黃道12宮》
《四朵花系列》從左到右依次為:玫瑰、鳶尾花、百合花、康乃馨
《一日時序聯畫》從左到右依次為:甦醒的早晨、精彩的白天、夢境般的傍晚和沉睡的夜晚
穆夏的其他海報插畫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藝術運動的時期,歐洲大陸正受到東方藝術的強烈衝擊。許多畫家樂於吸收借鑑日本浮世繪的平塗手法與裝飾效果,高更、梵谷、穆夏……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當時深受東方文化衝擊的歐洲藝術家。
梵谷臨摹的浮世繪作品
現如今,穆夏在日本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在日本最大插畫交流網站Pixiv上搜索「ミュシャ風」(穆夏風格)可以找到許許多多致敬穆夏的作品。
Pixiv上「ミュシャ風」(穆夏風格)作品
對於穆夏對後世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影響有許多種說法,有人認為穆夏是日漫的祖師爺,顯然這不是一個太客觀的觀點。但是穆夏在日本的流行是可以肯定的,其兼具偶然以及必然性,背後的根源就在於穆夏風格裡的日本基因以及新藝術運動的歷史影響。
《百變小櫻》中的庫洛牌設計
《JOJO的奇妙冒險》中直接致敬穆夏的片段
《美少女戰士》參考借鑑穆夏的作品
穆夏的風格中可以瞥見日本版畫的影子,顯然僅從民族自豪的角度上不足以引起全日本對這位大師的關注。最有趣的是當年受到日本影響的新藝術運動,現在正反過來影響日本和世界。
穆夏風格剛進入日本時曾颳起「借鑑」狂潮
穆夏之所以廣泛受到漫畫家們的青睞正是因為新藝術運動對整個商業藝術領域各種創作語言的改良。印刷技術的誕生和發展使得藝術品擁有成為紙質傳媒的可能,因此他在其擅長的媒介領域中,對於線條和色彩的開創式應用,符合後來出現的漫畫作為新傳播媒介的美學範本。因此其兩者毋庸置疑的具有親緣性。
有事請留言,心裡默念也行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