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滿族八旗子弟紛紛改為漢姓,他們都改成姓什麼了?

2020-12-24 歷來現實

姓氏是民族乃至家族的標誌,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姓氏,它是一個民族裡面的血緣分支——家族的一個特有的符號,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也不例外。姓氏在滿語中叫"哈拉",而旗下的家族則稱"穆昆"。

在滿族共同體形成的初級階段,它的姓氏跟漢族不同,是多音節的,如果用漢字去表達、去書寫,最初時需要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漢字才能完全表述。

清朝入關後,統治者是非常自信、非常有優越感的。他們躊躇滿志,覺得既然可以用武力能讓中原人屈服,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替代華夏文化呢?

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贏者通吃也是亙古不變的傳統。可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事情遠非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武力讓漢人屈服很容易,比如可以屠城,讓他們易服剃頭。但文化徵服太吃力了,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實現。

漸漸地,清朝統治者發現,不但滿語不好推廣,滿文推廣起來也非常費力。上朝的時候不得不使用兩種語言,奏摺中也不得不實行兩種文字。而且那些不爭氣的滿人還被漢人的生活習俗所感染,姓名習慣也向漢人靠攏。乾隆時期曾經下達過一個內部通知,禁止滿人姓氏漢化,違者不予錄用,但收效甚微。

那些滿人子弟在跟漢人交往的時候,紛紛向漢人學習,把自己的姓氏變成單音節的。

滿族姓氏形成也非常早,在氏族社會時期就開始了。可是在最初的時候,姓氏僅僅是從來標識氏族內部的成員的。

但隨著時間推移,氏族內部人口的膨脹,不斷從本氏族裡剝離出去,衍生出許多分支。為了跟原先的氏族進行區分,不得不誕生出新的姓氏。就這樣人口生生不息,姓氏也不斷增加。後來人口越來越多,姓氏也不斷推陳出新,姓氏依據也五花八門。

有的是以地名為姓,比如寧古塔;有的以動物為姓,譬如鈕鈷祿原意為狼;有的則以自然氣象和季節為姓;有的覺得漢人姓氏簡便乾脆向漢人姓氏靠攏,如馬佳等。滿族人口不多,姓氏不少。根據《八旗氏族通譜》與《皇朝通志.氏族略》等文獻資料記載,滿族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姓氏約有650個左右。

而根據社科院的某位學者經過多年研究,提供了更詳細的資料顯示,算上已經脫譜的諸多姓氏,滿族的姓氏實際上已經超過了700個。

在清朝統治時期,八旗子弟最初是以自己的滿人身份為榮,對外或者跟漢人交往,姓氏就是身份的象徵,一張尊貴的名片。到了社交場合或者官場,一報上自己的名字就立馬高人一等。所以好多人堅持自己民族特色,包括服飾和姓氏。

可是到了後來,滿族的生活習俗發生很大變化,姓氏也漸漸漢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一、被漢族文化影響。

因為漢族的姓氏是單音節的,滿族人數太少,到了中原就像一滴海水融進江河,悄無聲息。滿清入關,滿族人淹沒在漢人堆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滿人長期耳濡目染接受薰陶,難免發生改變。

二、政治考量。

由於滿清多年思想政治教育,漢人已經認可了滿人對自己的統治,確認了他們的統治合法性,尊滿人為主。但辛亥革命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讓漢人麻木的靈魂開始甦醒。

於是大家開始敵視滿人,把八旗鐵騎欠下的血債算到後來的滿人頭上。這下可讓滿族人怎麼活?

原來一報上姓氏就會叫人畢恭畢敬的滿人突然發現,姓氏會讓他們遭到仇視、鄙視,於是就不得不對自己的姓氏進行漢化。

三、 為了生存。

清帝退位後,原來只會逗鳥遛狗的八旗子弟生存受到了挑戰,他們不得不自食其力開始自我拯救。於是他們紛紛拜師學藝,下海經商。賣水果、賣字畫、賣海鮮,賣冰糖葫蘆。

而經商不但要吃苦,還會接受顧客的白眼。不僅是衣著,而且還有姓氏。為了減少敵視,他們穿上漢服,改姓漢姓,改說漢語,徹底融入社會。

四、通婚。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大力宣傳民族平等,消除民族歧視,提倡民族融合,鼓勵民族通婚。為了通婚方便,滿姓漢化是最大的選擇。 其實滿族姓氏改漢姓非常簡單,沒有那麼難。

比如愛新覺羅這個姓,就取其中的單字發音,改成了金、羅、艾這三個姓氏。還有烏雅姓氏去掉了雅這個字,只保留烏的音,改為吳,而大腕吳京就是烏雅姓氏的後人。比如《我愛我家》的編劇,大才子英達,他就是滿族人,英姓為賜姓;作家老舍,原名舒慶春,也是滿族人,來自於舒穆祿氏。

滿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滿族姓氏的前列,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索(索綽羅氏),赫(赫舍裡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鈕祜祿氏)八姓,佟大為和關悅夫妻倆都是滿族人,祖先就是佟佳氏和瓜爾佳氏。

現在的滿族人民,已經跟漢族人民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他們還保留著一定的自身民族特色,是中國第三大少數民族,總人數有一千多萬。他們和其它50多個民族一樣,是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裡幸福生活著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大清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漢姓,有你的姓嗎?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制度,由努爾哈赤建立,分別為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隨後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八旗子弟指的就是這些人及其後代。
  • 清朝滅亡之後,滿清貴族的八大姓氏分別改成了什麼漢姓?
    現在的滿清貴族八大姓氏又分別是什麼呢?都改成什麼漢姓氏了呢? 滿清貴族被迫改姓 ,恢復中華」,而韃虜便是主要針對的是滿人,於是乎出現了第一批改名字的皇親貴族,因為當時他們聽說南方革命黨軍隊殺人如麻,尤其是對滿清貴族,更是十分的不友好,當時的北方皇親貴族大部分都紛紛改成漢姓,以逃避可能遭受的屠殺。
  • 清朝末年,滿族人紛紛改漢姓,他們都姓什麼
    我們經常看清宮劇,大家都知道清朝歷史,知道滿族人的姓氏都有幾個字符組成,不像漢姓,只有一個字符。如滿清皇室姓氏,愛新覺羅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拉氏;乾隆的皇后姓氏,富察氏。 清朝從入關到滅亡,經歷了兩百多年,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滿族的人口是非常龐大的。
  • 滿族八大姓氏改成漢姓之後,這些高貴的姓氏你還撐得起來嗎?
    中國人是很看重姓氏的,「滿族八大姓氏」到底是哪八姓,你知道嗎?改成漢姓之後分別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滿族八大姓氏改成漢姓之後,這些高貴的姓氏你還撐得起來嗎?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滿族八大姓氏」是指滿清八大貴族,即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眾所周知,在滿州八旗除了皇族愛新覺羅以外,這八大姓氏可以說是最高貴的了。去年《延禧攻略》大火,秦嵐飾演的富察皇后就是出自滿清貴族富察家族。《甄嬛傳》中甄嬛復寵回宮,皇帝賜給她的姓氏鈕祜祿氏也是貴族姓氏。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哪些姓氏?這幾個姓氏,八成是八旗子弟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赫舍裡氏等八大姓,是滿清最為顯赫的八個姓氏,它們的銷聲匿跡,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滿清沒有自己的語言,努爾哈赤命人創製的滿語,大多都是借鑑的蒙語,往往不被滿洲八旗接受。
  • 滿族八大姓曾顯赫一時,如今都改成了這些漢姓,你身邊可能就有
    1912年,清王朝壽終正寢,很多滿族人選擇改滿族姓氏為漢姓,曾經顯赫一時的滿族八大姓: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也不例外,那麼他們後來都改為了哪些漢姓呢?如今赫舍裡後裔廣泛分布在北京、遼寧和吉林等地區,他們普遍都將姓氏簡化為了「赫」姓。馬佳氏比起前面三個姓氏而言,馬佳氏的名氣要小一些,他們在清朝政界沒有多少存在感,其族人主要以經商為主。近代以來,馬佳氏族人大多改為了「馬」姓。
  • 你知道滿族八大姓氏分別改成了什麼漢姓嗎?請看這份詳單
    眾所周知滿族八大姓氏是清朝最尊貴的姓氏,也伴隨著清朝幾百年時間,其後世子孫非尊既貴,無尚榮耀。但他們的榮華富貴是與清朝一體的隨著清朝的結束,滿族八大姓氏也成了神話。
  • 滿族用漢姓對照表改姓氏,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塔拉切氏:這一姓氏在滿族中人數也比較多,最後,這一姓氏改成了「唐」。從現在滿族人的姓氏來看,姓「唐」的滿族人還是有一定的規模的。2、用滿族姓氏中的一個字來做漢族姓氏。不過,出於這個姓氏的特殊性,現在越來越多的滿族皇室後裔都改回了這一姓氏,而且,也有很多人當年自始至終都沒有改過姓氏,比如說「溥儀」。另外幾種非常有代表性的還包括「倭赫氏」,滿族語中「倭赫」的意思是「巖石」,所以,這一姓氏改成了「石」。「阿克佔氏」,在滿族語中,「阿克佔」的意思是「雷電」,這一姓氏改成了「雷」。
  • 滿清最尊貴的十大姓氏,清朝滅亡後,他們都改成了什么姓氏?
    而滿清最為尊貴的十大姓氏,他們在清朝滅亡以後,亦是失去了昔日的榮光,也都紛紛改了姓氏。一起來看看滿清的十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氏吧?愛新覺羅氏相信這個姓氏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它是清朝皇室姓氏,雖然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並不在滿族八大姓氏之列。但因其是滿清的國姓,就註定了它的尊貴。
  • 滿族八大姓都改成了什麼漢姓?原來就在我們身邊,那英是滿清貴族
    等到清朝覆滅後,滿族的八大姓為了更好的融入新社會,很多都選擇了改姓,那他們都變成了何種姓氏呢?滿清的八大姓其實來源於其八旗制度,最開始只是滿人八旗,隨著後來的徵伐還新設了蒙古八旗、漢人八旗,但是主要官員將領基本都以滿人為主,這些八旗子弟能夠世襲父輩的地位。
  • 清朝滅亡後,滿族八大姓氏都改了漢姓,你還能區分出來麼?
    為了防止被人報復,很多滿清貴族都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漢姓。而滿族人口最多的八大姓氏,又分別改為了什么姓氏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他們的先祖早在努爾哈赤創業之初,便加入其中,很多氏族成員都是清朝的開國功臣。著名人物有被努爾哈赤封為輔政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康熙朝四大輔臣之一的鰲拜,清末重臣榮祿等。在清朝中後期至今,瓜爾佳氏改用的漢姓為」關「。著名人物為:香港影星關之琳,國民閨女關曉彤等。
  • 逐漸消失的姓氏:滿族姓氏的變化
    比如甄嬛傳裡的皇后,烏拉那拉氏,還有甄嬛二次進宮時是以鈕鈷祿氏之名入宮的。這些屬於滿族的複雜的姓氏也進入觀眾的視野中,更為熟悉的,還有作為皇帝的姓氏,愛新覺羅,這些姓氏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的,可如今卻很少在生活中聽到。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滿族的姓氏的變化。滿洲八旗的姓,在滿語中為稱為「哈拉」,一般是取自於地名、部名或者某一圖騰的名字。
  • 清朝滅亡後,滿清貴族改成13個普通的漢姓,您是皇族血統嗎
    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1912年,清帝退位後,長期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沒有其他生存技能,對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做小商販是唯一的出路。溥傑自傳裡的說法:「時常聽說滿族到處受排斥,皇族改姓金。瓜爾佳氏改關姓,不然就找不到職業。」清朝滅亡後,滿清貴族改成13個普通的漢姓,您是皇族血統嗎?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例如著名的滿族八大姓: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鈕鈷祿氏。改成漢字姓為:佟、關、馬、索、齊、富、那、郎。到了努爾哈赤時,開始逐步以牛錄代替「穆昆」,成為社會的基層組織。清八旗制度確定後,原來的哈拉穆昆組織迅速分化,被固山牛錄(八旗組織)所代替。因在清朝八旗制度中人丁身份地位、官職的承襲,都需要宗譜作憑證,所以記錄家族血緣關係的譜書顯得尤為重要。 在清代滿族幾乎家家修譜,是滿族家譜的鼎盛時期。滿族修譜曾出現四次高潮。
  • 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在新中國成立後下落如何,都改為了其它姓氏?
    大清滅亡以後,很多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貴族身份,於是這些人把自己的滿清姓氏改為常見的漢族姓氏。滿清貴族八大姓氏,如今都改成了啥?進來看看,也許你無意中發現自己是八旗子弟哦。 這些姓氏雖說是貴族姓氏,但大家都能感覺到,十分複雜。任何一個姓氏放在如今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所以這些八旗貴族都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啥了呢? 富察氏:大家一定經常在宮廷劇中看到這個姓氏。曾經非常火的《延禧攻略》中,富察容音就是富察氏,也就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孝賢純皇后。如今的富察氏大多改成了漢族姓氏「富」姓。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基本改成了哪些漢姓?
    清朝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作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清朝的建立和滅亡都是那麼轟轟烈烈。明朝末年,清人便對中原的政權虎視眈眈,他們憑藉著民族好戰的特性,很快便擊退了明軍。
  • 曾顯赫一時的滿族八大姓,後來改成了哪些漢姓?關曉彤是瓜爾佳氏
    八十多年來,滿族和漢族進行了融合,很多人又對祖上諱莫如深,導致一些滿族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曾經煊赫一時的滿族8大姓氏,最終都改成了哪些漢姓。一、富察氏富察氏是女真舊部,曾經為女真第二姓氏,是滿洲鑲黃旗上三旗中的首旗。作為一個鼎盛的家族,富察氏一般都會與皇族聯姻,比如說乾隆的結髮皇后就是富察氏。
  • 滿族姓氏的來源
    滿族姓氏即是構成滿族某家族血緣團體的符號。姓氏在滿語中稱「哈拉」,家族稱「穆昆」。  我們讀清史、看影視片,常接觸到一些滿族人的名字。例如籤訂尼布楚條約的索額圖、鴉片戰爭時期中堂穆彰阿等等,但很少人知道他們姓什麼。漢族人人都有姓,少數民族不都有姓。蒙古族就不是都有姓,滿族介於漢蒙之間。女真族改稱滿族前長期接受的是蒙古族文化,一切風俗習慣都與蒙古族相近。
  • 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在新中國成立後下落如何,都改為了其它姓氏
    我在清史上花費了很多精力,讀過一本關於滿族姓氏的專著,大約是60萬字,700頁才能說清楚、說完整這個問題。我來簡略說一下。)「哈拉」是滿語,中文翻譯是「姓」。「八旗滿族同蒲」共有姓氏645個,「皇族同治姓略」增加姓氏33個。劉慶華先生從地方志、滿族族譜、碑文、相關地圖、滿族長輩訪談調查、全國滿族同胞來信等資料中,收集到官書外滿族八旗姓氏315個。
  • 溯源滿族人的姓氏:這些漢姓原來是滿族八大貴族姓氏
    據《皇朝通志》中的《氏族略》記載:滿族姓氏共有646個姓加譜外姓氏33個姓。二、滿清八大姓氏滿族姓氏有八大姓氏,那麼,這八大姓氏都是什么姓?其一,佟佳氏。這一姓氏最早是漢姓佟氏(也有一種說法佟佳氏,源於女真夾溫氏,也就是夾谷氏),佟氏家族是助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的重要家族,努爾哈赤的原配夫人就是出自佟家,努爾哈赤也曾經姓過「佟」。入滿洲旗後,佟姓加了一個「佳」字,用以區別未入旗的漢姓「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