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艦船知識》,作者:沙志亮 崔偉光,原題:《南中國海上搜尋王偉紀實》
4月1日上午,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王偉被迫跳傘,下落不明。
從那一刻起,到14日晚18時,茫茫的南中國海,展開了一場迄今我國規模最大、強度最高、範圍最廣的海陸空立體大搜尋。
14個日日夜夜,從共和國領袖到普通公民,從將軍到士兵,從老人到小學生,舉國上下牽掛王偉。
14個日日夜夜,親人和戰友望穿大海,每時每刻都盼望著奇蹟出現,聲聲呼喚,情憾海天;滴滴熱淚,情系英雄。
14個日日夜夜,充分向世人展示了英雄捨身衛國,人民熱愛英雄所產生的偉大的中華民族凝聚力。
正如江澤民主席在會見王偉親屬和所在部隊代表時說的那樣:「在十多天的時間裡,全國各族人民都牽掛著王偉同志,這充分說明中華民族是有強大的凝聚力的。」「王偉同志的精神是永存的,人民會永遠記住他。」
南中國海連著中南海,王偉跳傘落水的消息傳到北京後,黨、國家和軍委領導對他的生命安危極為關注。
4月3日上午,江澤民主席在會見卡達國首相時強調,人是最可寶貴的。我對這名飛行員的人身安全十分關心,已多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進行搜救。4月4日,江主席在動身前往拉美6國訪問前,又當面聽取了海軍司令員石雲生關於做好下一步搜救工作的匯報,再一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動用一切手段,繼續搜救跳傘飛行員王偉。他深情地說,我一直惦記著被美國偵察機撞毀的那架飛機上的飛行員。
連續幾天搜尋,王偉仍無下落。遠在拉美訪問的江主席,更加牽掛王偉的生命安危,。4月7日,江主席從國外致電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看望王偉的妻子阮國琴以及與王偉同時執行任務的飛行員趙宇,轉達親切的關懷和問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軍委張萬年、遲浩田副主席等領導也十分關心王偉的生命安危,多次詢問搜尋情況。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部署,海軍司令員石雲生、政委楊懷慶坐鎮指揮,對搜尋行動做出具體指示,要求千方百計、竭盡全力、完善方案、精心組織,並每天親自掌握進展情況,研究確定搜尋方案。
海軍副司令員麼興遠、海軍航空兵司令員馬炳芝於4月1日事發當天趕赴海南陵水機場一線指揮。
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安文庭率艦參加搜尋行動。
搜尋,搜尋,再搜尋!南中國海大搜尋的14個日日夜夜裡,舉國上下目光聚焦同一片海域,億萬軍民高聲呼喚同一個名字!
4月1日,南海艦隊編隊正在某海域進行訓練,接到上級命令後,由南海艦隊副司令安文庭親自率領,一艘艘飛彈驅逐艦、護衛艦、導護艇組成的編隊犁開了遼闊無垠的大海,火速趕往出事海域,加入到搜尋的序列。他們用雷達、用聲納、用望遠鏡、用肉眼等一切能夠用上的手段,在海面上一寸一寸地搜尋。有的艦艇為了能夠及進辨別海上目標,還增設了搜
索瞭望哨。晚上,他們艦艇上所有燈光都打開,對每一處可能漂浮著跳傘飛行員王偉的海面進行掃描、照射,全力進行搜尋,生怕漏掉那怕一丁點可疑的地方。
擔負搜尋任務的南海艦隊某護衛艦,艦舷兩側、艦尾甲板和指揮臺上站滿了睜大雙眼的官兵,艦長趙曉剛對全艦各戰鬥崗位實行了優化配置,儘可能多擠出一個人參加搜尋觀察,他說:「多一個就多一雙眼睛,多一線發現王偉的希望。」「深圳」號飛彈驅逐艦官兵,接連幾天都在擴大搜尋。飛行員出身的艦長李曉巖,心情更加急切,親自帶領觀察瞭望哨,站在視野開闊的後甲板上,不懼烈日曬,不怕海風吹。一天又一天地搜尋觀察,李曉巖時刻盼望著海面上能出現他所熟悉的飛行員頭盔,他會親自放下舷梯,將戰友救上軍艦。
為克服夜晚能見度低、容易忽略目標的問題,操舵手伍衛國全神貫注,雙手把舵,依口令在搜索海域作往返航線間隔僅有30米的「耕地式」航行。
連日來,水兵江衛國常常在艦舷旁一站就是一整夜,他說:「我真恨不得自己多長一雙眼睛。」有時他禁不住對著浩瀚的大海大聲呼喊著王偉的名字而熱淚長流。
白天,水兵們頂著炎炎烈日,站在炙熱的甲板上搜尋海面;晚上,輪班休息的官兵仍不願不崗,在上下起伏、左右搖晃的甲板上一站又是一個通宵。4日晚,機器出現了故障,代理機電長陳福帶領機電班的水兵連夜搶修排障,從晚上11點一直幹到第二天早晨5點。處理完故障後,他們顧不得休息,急忙爬上甲板又加入緊張的搜尋之中。
隨著作戰室桌子上的檯曆一張張翻過,水兵們的心裡越來越沉重。他們期盼著奇蹟的發生,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眼發現奇蹟--飛行員王偉生還。
國家有關部門和海南、廣東兩省政府和人民積極出動力量,加入這次凝聚軍心、民心、愛心的海上大搜尋;廣西及港澳臺同胞也自發地加入到搜尋行列中。
在國家海上搜尋中心,交通部部長黃鎮東親自坐陣,指揮富有海上搜救經驗的3艘救撈船在重點海域日夜搜尋。廣州救撈局在事發當日派出「穗救202」外,又於4月4日晚派出設備最先進的「德躍」號。4月8日,交通部電令「嘉山關」、「開拓9」號、「進取3」號、「明澤」號等艘船隻集結到出事海域,全力以赴投入搜救。
4月5日,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對搜尋我跳傘飛行員王偉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廣大漁民,要不計個人得失、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投入到搜救行動之中。4月6日,海南省委書記杜青林在看望飛行員王偉家屬後親自來到一線對搜尋工作進行布署。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李天才動員260名漁民放下捕撈和養殖作業,駕船趕往出事海域,他們有的是從未出過遠海的。為了搜尋王偉,他們不辭辛苦尋找,許多漁民連續十多天吃住在船上。
老漁民鄭榮瓊接到搜救通知時,正滿載著捕撈到的5噸多活蹦亂跳的魚蝦回港,船員問能不能先回港把魚蝦卸了再去,老鄭果斷地說:「飛行員為保衛國家而落水,為救他,別說5噸魚蝦,就是再多的魚蝦丟了也不可惜。」為了搜救王偉,他的船每天要花費400多元,老鄭說:「王偉是人民英雄,我的錢花得值。」
出事的當天晚上,香港漁民何志明的「珠灣3933」號漁船正停靠在三亞港,當他得知王偉下落不明的消息後,立即連夜開船趕往出事海域,並在海上用對講機與其他港澳漁船取得聯繫,通告消息,近百艘港澳漁船也立即加入了搜救行列。「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有一顆中國心,飛行員王偉的命運一直牽動著我們的心。」何志明的話語道出了港澳同胞的心聲。
從陵水到萬寧、瓊海、三亞、樂東等縣,參加搜尋的漁船達1000餘艘,他們一字排開,兩船相距500米,並排推進,仔細尋找,不放過任何一個目標。4月正值南海的魚汛期,是漁業捕撈生產的旺季,一艘50噸噸位的漁船,一天至少能掙七、八千元。但漁民們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毅然收起漁網起錨出海,他們帶著乾糧,戰酷暑,鬥風浪,早出晚歸,只為早日找到王偉。一位漁民用質樸的話語表達了心聲:「海南省是王偉的第二故鄉,海南人民為有王偉這樣的優秀飛行員而感到驕傲。搜尋王偉的行動雖然影響了捕魚,經濟收入少了,但我是中國漁民,王偉是國家培養的優秀飛行員,與他相比我們這點損失算得了什麼,這是為國家盡的一份努力,不論風浪多大,我們將會克服一切困難,盡最大的努力尋找,希望儘快找到我們的親人王偉。」
從得知王偉跳傘的那一刻起,海軍航空兵各級領導就從指揮所發出了一道道指令,拉開了立體大搜尋的序幕。
9時10分,在美軍用偵察機撞毀我戰鬥機,飛行員王偉跳傘後3分鐘,某團副團長張建軍機組執行任務後正從西沙返回海口,接到命令,立即改變航向,飛往出事海域,以第一時間參加了搜尋行動。
9進20分,正在陵水機場執行任務的某團運輸機趙青松機組,緊急起飛趕往出事地點進行搜尋。
同時,某團團長、「海軍功勳飛行員」王紹軍也駕直升機飛赴出事海域。
帶著對戰友急切地期盼,這一天,每個機組都超強度的飛行了十多個小時。
帶著深深的憂慮,這一天,緊張搜尋未果,指揮所徹夜未眠,研究制定出了新的方案。
帶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天夜裡,某團副團長趙勳,代表在陵水執行任務的轟炸機機組向指揮部請戰,他說:「搜尋戰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飛機設備先進,觀察視線好,機組人員技術過硬,全部是參加50周年國慶大閱兵的成員。」
首長被他們的真情所感動,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生死關頭方顯戰友情誼重!
生死關頭更顯戰友親!
王偉在飛機被撞後從高空跳傘會不會受傷?
王偉落水後傘脫開了沒有?能否爬上救生艇?
南海浪大,王偉會不會被惡浪吞筮?
南海海區兇猛魚類多,王偉會不會受到鯊魚的襲擊?
大海茫茫,風向、海流變幻莫測,王偉又會漂向何方?
這一個個問號,像一把把鐵鉤在撕折著戰友們的心。但他們都堅定地相信,王偉年輕,王偉身體棒,王偉意志堅,王偉一定能夠活著回來。他們更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早一分鐘找到王偉,他就多一分生還的希望。為了戰友王偉,他們不能停歇,他們要和死神爭取分分秒秒的時間。
陵水機場,海航一線搜尋指揮所。
這是一座在城市裡不起眼,在野戰機場裡顯得非常突出的樓房。
走進一樓寬闊的大廳,無論什麼人,都會被那裡的緊張、繁忙而有序的工作場景所帶動,你的腳步會不知不覺地加快。
電子大屏幕上顯示著飛機搜尋動態。
各種飛行技術參數在一臺臺電腦螢屏上跳躍。
指揮員頭戴耳機、手持話筒,在不停地指揮著。
電話鈴聲,電臺的滴嗒聲此起彼伏。
氣象、作訓、標圖等各類值班人員俯在圖標上緊張地作業……一天緊張的搜尋又未果。
南航副司令員、一線指揮所總指揮盧志義擰著粗黑的眉毛問道:「今天搜尋多少面積?」
「8萬3千平方公裡。」值班參謀報告。
「明天的風向、風速?」
「東南,3到4級。」
盧副司令把目光久久投向掛在牆上的海圖,緊繃著嘴唇思索著……
這一天晚上,指揮所的燈光一直亮到凌晨。
這些日子裡,許多領導和值班參謀吃住在指揮所,沒有一個人睡過囫圇覺。
一天又一天,他們盼著時針走得慢一些,日期不要翻得那麼快;一天又一天,他們盼著搜尋的進度加快一些,能夠一天把南中國海搜個遍……
又是一個黎明,副團長張建軍一個激凌翻身坐起,看看表,剛好5點整,他雖然只睡了3個多小時,但身體內部的生物鐘還是準時把他叫醒,用他自己的話說:「心裡有事,不叫自醒。」
昨天,他們從海上搜尋回來。負責機務的同志找到他,說:「張副團長,飛機到壽了,要100小時定檢。」
「這個時候,添什麼亂,你們早幹什麼去啦?」
「也不怨我們機務啊,這些天你們飛了多少?」
張建軍話一出口就後悔了,是的,不能怨機務人員,飛機一直在高強度、長時間的飛行,昨天他們就飛了11小時58分,除了落地加油,在地面上基本沒有停留,飛機的定檢工作必然提前。
「副團長,你不要著急,我們連夜幹。」
「能行?」
「行!」負責機務的同志堅定地說。
特殊時期特殊的工作方式,機務人員挑燈夜戰,把幾天的活一個晚上突擊出來了。張建軍不放心,一直盯到凌晨1點多鐘,才回來眯了一會。
6時30分,張建軍駕駛的7037號運輸機準時起飛了。
轟炸機起飛了。
直升機起飛了。
在不同的高度層實行拉網式來回搜尋。
老天仿佛專門愛與人作對。四月的南中國海正是季風氣節,平均風力5至6級,浪高3米左右,風向、海潮、海流變化較大,海上漂浮物有的呈「S」型,有的呈「Z」型等多種運行形式浮動,有時一天可漂浮幾十甚至上百海裡,毫無規律可循,搜尋方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之烈日炎炎,海上氣溫高達30餘度,機艙內更是酷熱灼人,參加搜尋的同志個個汗流浹背。海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閃閃,亮得刺眼,只要看上一會兒,就會眼生痛、頭髮暈,許多同志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中署現象。可這些都不能動搖戰友們尋找王偉的意志和決心,因為他們知道,王偉在期盼他們,祖國在期望著他們,全國人民在期待著他們。
「同志們,飛機已進入5號搜尋海區,請大家集中精神,瞪大眼睛,王偉找到找不到全靠你們了。」張建軍這充滿焦慮和期望的聲音撞進了每個乘機參加搜尋人員的耳膜……
時間在一天天地過去,參加搜尋的飛機越來越多,搜尋的範圍越來越廣,搜尋的強度也越來越大。
連續十餘天,參加搜尋的機組基本上一天三頓飯吃在外場,困了,累了,就利用加油和檢查飛機的間隙在機翼下躺一會兒。但只要飛機一起飛,戰友們就忘記了累,忘記了餓,忘記了熱,抖擻精神,瞪大眼睛,仔細搜尋海面上一個個漂浮的物體,期待著出現奇蹟。他們發現了漁民丟棄的救生圈、遮陽傘、木板、油桶、三合板等物體。可每一次都是滿懷希望盤旋下降,失望而回。
4月9日下午,在300米高度搜尋的運輸機在海面上又發現了一個目標。
人們的臉上又出現了驚喜。
「方位××」,指揮所命令直升機起飛。
直升機團團長王紹軍向飛機跑去時,似乎比哪一次都有勁。
政委郭俊山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往飛機旁跑,直到王紹軍登上飛機,發動引擎,他才意識到自己失了態,往後退了幾步,把滿懷期望的目光投在戰友的臉上,從心裡念叨,但願這次是真的。
從第一天開始搜尋,這個團的一對主官就沒回過家。
王紹軍的孩子在海口上學,一兩個月沒回家了。4月7日那天,孩子趁星期天放假,回家看看。可到了家卻沒見到爸爸。電話打到團值班室,王紹軍對孩子說:「我沒空回家,回去好好上學,別想家。」電話裡傳來孩子的啜泣聲,他狠了狠心,放下了電話。
王紹軍機組很快就到了指定海域。
翼片斬碎絮雲,盤旋著下降,300米,200米,100米,50米……
目標越來越清晰了,從高處看到的桔紅色像救生艇的目標,漸漸地不像了,呈長方形,土黃色。
王紹軍心不甘,還在往下降,40米,30米,20米,一直下降到離海面僅有10米的危險高度,他實實在在地看清了,這是一隻被人扔進海裡的破木箱,那一刻,失望的苦澀又一次充滿了他的胸腔,他把飛機上升到一定高度,久久地在那裡盤旋著、盤旋著……
失望連著失望……
每次失望都充滿著焦慮,焦慮中又蘊含著期望,期望中又竭盡全力,竭盡全力就忘掉了自己。
王偉,親愛的戰友,你在哪裡?
高溫,高溫,連著高溫,這些天來,海南白天的最高氣溫一直定在30到36度中間,水泥跑道上的氣溫高達40多度,機艙裡就更不用說了,站在塔臺上指揮的某轟炸機團副團長趙勳,卻穿了一件長衣服,臉色赤紅,感到渾身發冷,拿話筒的手在微微打顫。這些天裡,他一直感冒發高燒,體溫也一直往上攀升。
從第二天開始,轟炸機機組一直高強度地連續起飛,哪一天都在外場十幾個小時。
趙勳從心裡叮囑自己,鼓勵自己,「堅持,一定要堅持,戰友還沒有找到,我不能在這個時候躺下。」
4月11日,老天似乎被王偉戰友們的真情所感動,早晨起就陰雲密布。從海口起飛的搜尋飛機剛剛升空,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上午11時20分左右,陵水地區也飄起了紛紛淚雨。
雖然天氣陰沉,給起飛和搜尋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趙青松機組還是早早來到了外場,一如既往地做著飛行前的準備工作。
要上飛機了,趙青松叫住一位50多歲的老同志:「老潘,能不能堅持,不行,就換換人。」
這位老同志叫潘潤江,在機組負責通信工作。他說:「我能行,你放心。」「你已經拉肚子好多天啦。」
老潘掏出了幾片黃連素,就著礦泉水咽了下去,他抹了抹嘴又說:「你想想我能回去嗎?這次我如果不能為搜尋戰友盡力,我會後悔一輩子的。」
老潘不能回去,為了參加搜尋,他一直不敢到航醫那裡去要藥看病,怕被把了身體關,上不了飛機,就偷偷地託人找了幾片黃連素。
老潘不能回去,他遠在北京的妻子,在這段時間裡,已經三次昏倒住進了醫院。他得知這一消息後,只能在心裡對妻子說:「多原諒了。我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啊。」
為了尋找戰友王偉,飛機撕開濃雲,又一次起飛了……
王偉,我親愛的戰友,你在哪裡?聲聲急切地呼喚,感天動地。從王偉出事的那一刻起,王偉所在的師、團、站的戰友們,就分秒不停地全力以赴投入搜尋工作,人人請戰,要求登機尋找王偉。師長唐一平、副師長沈榮華,參謀長向建軍、副參謀長王文元等領導日夜堅守在指揮所;師政委張軍忙完千頭萬緒的工作,再晚也要到指揮所看一看,盼著能聽到有關王偉的一些好消息。
團長範利平、政委張安急病了、累病了,可拔下吊瓶還是堅持在崗位上。
場站的上上下下為做好保障工作盡了最大的努力,他們說,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特別是與王偉朝夕相處的飛行員戰友,更是日思夜盼。他們要求駕戰鬥機搜尋戰友,他們要求上運輸機尋找戰友。
各級領導理解他們的心情,含著淚批准了他們上飛機參加搜尋。
這一天,參謀長向建軍帶著戰友上了飛機。一到指定海域,他們就撲在了飛機的舷窗旁,不轉眼珠地看著看著,再也不願離去。
汗水沿著臉頰往下流,溼透了衣衫,沒有人顧得擦。
他們要求飛機飛行低些再低些。
他們要求飛機留空時間長些再長些。
他們誰都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生龍活虎的好戰友王偉,會一去不再回來。有一天,副團長曾誠等三名參加戰鬥值班的戰友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夢,夢見王偉回來和他們一起值班。值班時他們都沒敢說,解除後一人提起,三人同感。和王偉住在同一個宿舍的戰友葉潮嵩每天晚上都要醒來幾次,總覺得王偉已經推門進來,就睡在對面的床上。還有副團長王文治、劉永樸、領航主任段輝、同學王忠、陳惠忠等,他們說,這些天,飛機一起飛,就盼著奇蹟出現;每一次返回時,心還在天上,淚卻流在臉上。
撰寫搜尋王偉的14個日日夜夜,我們不能不含淚寫到王偉的親人們。
在那些日子裡,王偉的父母該是怎樣的心情期盼著兒子。
王偉的父親王明,淚往心裡流,幾天內體重就下降了10多斤。
王偉的母親王月琴,不知要一天喃喃自語多少遍:「兒啊,你快回來吧,娘想你。」
王偉的妻子阮國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在關心著搜尋的結果。一本海南省地圖冊,被她翻爛了。每當有領導和戰友來看她,她就在病床上攤開地圖冊,詢問當天搜尋了哪些海域,哪片海域還沒搜到。她說有一位遇險者在海上漂流了幾十天,又遇救生還,她堅信王偉能回來,她等待著王偉回來……
戰友和親人都在苦苦地等待,這是撕心裂肺的等待,這是牽腸掛肚的等待,這是含著熱淚的等待……
在等待中,王偉妻子阮國琴致信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信中,阮國琴這樣寫道:
「我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婦女,現在躺在病床上流著淚給您寫信。4月1日,我丈夫王偉駕駛的飛機被你們的海軍偵察機撞毀墜海,他跳傘後至今下榮譽稱號不明。當時我聽到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這是真的。5天過去了,我每一分鐘都在忍受著等待的煎熬,每一刻都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突如其來的殘酷打擊,摧殘了我的身心,我住進了醫院。我的公婆一次次給我打電話,詢問他們唯一的愛子是否平安歸來?我們那6歲的兒子一次次追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我心如刀絞,無言以對。我在心裡一遍遍地祈禱,一遍遍地呼喚,透過淚眼盼望著奇蹟出現。
普天之下,誰沒有父母?誰沒有妻兒?我知道您和貴國政府對本國偵察機上的24名官兵十分關心,我知道他們父母、妻子、丈夫和孩子也在盼望自己的親人回家,對此我非常理解。但我不明白您為什麼派他們千裡迢迢到中國沿海來偵察?為什麼他們要把我丈夫的飛機撞毀?您美國人民已經知道,你們的24名機組人員,目前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健康狀況良好,他們的家人和美國民眾是完全可以放心的。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您和您的政府在事發後對我丈夫的生死安危卻表現出一種冷漠的態度。我的丈夫作為一名中國軍人,在中國沿海專屬經濟區內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完全正當的。現在我的丈夫生死未卜,對這樣一起事實確鑿、責任完全在美國的嚴重事件,你們竟然對中國吝嗇得連句「道歉」都不說,反而一再推卸責任,無端地傷害我的丈夫。難道這就是你們天天講得人權、人道、人性嗎?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公道和公理!
總統先生,據說您是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您是重視家庭價值、關愛家庭成的員的人,我想如果這是真的話,您一定理解,一旦年老的父母失去唯一愛子,一旦年幼的孩子失去可親可敬的父母,一旦年的妻子失去心心相印的丈夫,這將意味著什麼?這樣的人間慘劇真的會降臨到我們這個家庭嗎?我不願意想也不敢想下去!王偉對於我來說,是我生命的全部。王偉的父母不能失去兒子,我們的孩子不能失去爸爸,我也不能失去丈夫。可是王偉現在在哪裡?寫到這裡,止不住的淚水又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為親人遭遇不幸而悲痛,我為某些人的良知人性泯滅而悲哀。我要向你討個公道,還我丈夫!
中國老百姓需要和平,最希望和平。作為一名軍人的妻子,我更期望人人都珍惜和平,珍惜生命,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在新的世紀裡,不要再讓戰爭的陰雲再現,不要再讓父母失去兒女,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爸爸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