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風險無法避免,有什麼辦法在意外發生時能讓我們再次回家?

2021-01-12 大漠遊記

先聽個故事吧。

2018年12月8日,杭州兩名驢友結伴去安吉縣第二高峰登山賞雪後失聯。12月15日救援隊在山坳的兩個不同位置發現了已經遇難的67歲男驢友和53歲女驢友。

兩人都是酷愛運動的登山愛好者。從媒體公布的情況看,兩人7天的大致情況是:12月8日上午11點多上山。當天下午4點許,男驢友給妻子電話說晚上回家吃晚飯。隨後失聯直至7天後被救援隊發現。

回顧其中一些關鍵問題是很值得驢友甚至旅遊愛好者借鑑的。

首先,沒重視氣象預報。兩位驢友出發前當地氣象部門已發出暴雪預警。筆者曾在一篇文章裡著重強調了外出活動要重視氣象的問題,這都是血的教訓。

其次,野外活動一些問題想當然是大忌。兩位遇難驢友生前決定爬山3小時左右就回家,所以沒帶頭燈等戶外用品。但慘重的代價卻說明,怎麼能保證3小時左右一定能夠回家呢?筆者認為沒帶頭燈還是小事,估計必要的禦寒衣服肯定也是缺乏的。

再次,兩驢友在使用戶外軟體上存在App選擇不佳或使用不當的可能。救援人員曾發現兩個驢友失聯前使用過登山導航軟體自救,但進入信號盲區後導航軟體失效。筆者認為這極有可能是軟體選擇不當引起的。從軌跡導航來講,沒信號最多看不到周邊地形地貌,但軌跡還是存在的。本來這是兩人避免遇難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真的很遺憾他們沒有抓住!

我這有馬後炮之嫌。

所以我還是迴避上面的問題,重新疏理一下在只能減少、不能避免的野外風險面前,有什麼辦法能夠在意外發生時,讓我們再次回家?

一、衛星電話

這個問題有些高端,卻是萬分萬分地可以救命。

無論是驢友的野外穿越、背包客的自助旅遊、還是人數第一眾多的自駕遊愛好者。都不可避免地會遇上行程中沒有手機信號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你都不會把這太當回事。但是,一但人身遇險或者車輛拋錨而需要人幫助的時候,你馬上就體會到什麼叫「呼天天應,叫地地不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你不要以為這種無信號區域只是發生在無人區。在城市周邊的山區裡我已經無數次遇到手機只是擺設的尷尬了。

當然,數千元的東西對一般人來講是沒必要的。但對於驢友、背包客、自駕遊這三類人群中的發燒友筆者是強烈推薦。

還有種辦法是衛星電話租賃,當你覺得沒必要購置衛星電話,但擔心此次出門有風險時可到網上租賃。這樣,哪怕你翻船入海到了哪座慌島,只要不再想過魯濱遜式的生活,你隨時可以獲救。

二、熟練使用戶外App

如果衛星電話過於奢侈,那麼使用一款正確的戶外軟體有時也是可以救命。

如下圖,圖中紅線就是活動後記錄在軟體上的軌跡,這條軌跡隨著你的移動也在不斷地變化。

這時候如果有任何原因導致行程無法完成,或遇險、迷路等極端情況,只需沿軌跡返回。此時軟體上的軌跡線會變成不規則的雙線,即一條是你去時的線,一條是你後撤時留下的線。

這一功能在無法辨清道路(如積雪等)的情況下尤其實用。且這種軌跡讀寫只與GPS有關,與手機信號無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軟體是建立在手機有電的情況下才能正常運行,所以出發前必須保證手機在足夠的時間都不會出現斷電這一情況。另外在極端地域如無人區、沙漠、巨大山脈等處使用時,應在兩臺以上手機上均安裝戶外軟體,且確保兩臺手機的軟體均在運行,並最好具備太陽能充電。

三、會讀經緯度坐標

這一點並不難,問題是要知道在哪裡讀到經緯度數據?有些智慧型手機本身自帶這一功能,而戶外軟體上均有經緯度數據及海拔等數據的提示。平時一定要熟悉這一方面的情況,以備出現險情時救援人員能夠及時找到你。

四、背包中的物品及背包不離身的原則

不論是驢友的野外穿越還是自駕遊時的即興探險,均應在個人背包中攜帶手機、數據線、充電寶、水、乾糧。情況複雜的活動除上述物品外,還要增加壓縮乾糧、衣服、火種、口哨、備用眼鏡。並在智慧型手機中安裝指南針軟體。

需要強調,存放上述物品的背包必須個人自己攜帶,這關係到你遇險時能不能活命的大事。前些年北京有驢友在野外穿越因迷路而被凍死,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背包被好心的驢友幫忙帶走,從而喪失了可能可以避險的一些措施。

而且,當人從高處墜落時,背後的背包可能還會救人一命。

五、救生哨「救生」 不是虛名

還記得鐵達尼號女主角最後獲救的緣由嗎?如果不是露絲「靈機一動」從那人身上摘下那個哨子的話,她未必能活得下來。雖然這個情節虛構,但救生哨的作用卻不容置疑。尤其在戶外,吹口哨遠遠比你聲嘶力竭地喊救命要有效果得多。

或許你會覺得繁瑣,但都是一勞永逸的事,何況沒有任何事情能比生命還要重要!

(戶外軟體有多款,因避廣告之嫌,本文沒提及具體軟體,請見諒!筆者注)

相關焦點

  • 女子野外散步,意外發現異物,拿回家,經專家鑑定,暗叫僥倖
    導讀:女子野外散步,意外發現一塊「蛋糕」,經專家鑑定,暗叫僥倖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家好,我是小智,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閱讀小智的文章,小智每天會定時分享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聞怪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歡,您的支持是小智繼續前進的動力。
  • 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
  • 籠養觀賞鳥放生後,在野外能生存嗎?鳥兒放生,注意這些避免悲劇
    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放生的?我們為什麼要放生籠鳥?觀賞鳥放生其實從古代就有記錄。最有名的記錄就是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在60歲壽辰大宴時,曾在頤和園萬壽山集體放生1萬隻鳥兒為自己祈福。奧運會放生的和平鴿會有什麼後果,慈禧太后的「萬鳥歸林」放生儀式會有什麼後果呢?接下來為了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明白籠養鳥的來歷,以及籠鳥與野鳥的生存差別。籠養鳥都是怎麼來的?
  • 發生電梯意外 意外險能賠付
    近年來,全國各地電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尤其是某市商場扶梯的「吃人」事件,更是讓大家一度「談梯色變」。5月16日,某工地發生事故,一施工電梯從高處失控墜落,據當地應急管理部門稱,事故導致6人死亡……  電梯安全事故頻見報端。眾人在感嘆生命無常的同時,也重新關注起意外險來。有的市民還特地問:「買了人身意外險,出現電梯安全事故而受傷等,能不能賠?」
  • 《交管12123》環境存在風險無法使用解決辦法
    手機中使用交管12123APP時,部分小夥伴會出現「檢測到當前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風險,無法使用」這樣的提示,導致無法正常運行交管12123軟體。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解決辦法。 手機中使用交管12123APP時,部分小夥伴會出現「檢測到當前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風險,無法使用
  • 生活中有什麼辦法治療類風溼,降低殘疾和畸形風險呢?
    生活中有什麼辦法治療類風溼,降低殘疾和畸形風險呢? 時間:2021-01-08 17:20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類風溼關節炎致殘率和致畸率都很高,那麼在接受正規治療之餘,生活中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們保護關節,降低殘疾和畸形風險呢?
  • 交定金後退房成本有什麼,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退房風險?
    買房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一路順遂,最終如願住進溫馨的小家,但有時候自己買的房子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甚者鬧到要退房,殊不知退房也要付出成本,那麼交定金後退房成本有什麼,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退房風險?網友諮詢:交定金後退房成本有什麼,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退房風險?
  • 葉羅麗:避免冰公主消失,具體有什麼辦法?嚴爵什麼也做不了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冰公主消失呢?在這個過程中,顏爵什麼都做不了。現在人類世界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不過也有負面的影響,那就是汙染越來越嚴重。河流汙染,加上氣溫升高,也讓葉羅麗仙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受到影響最大的仙子就是冰公主,她與冰雪原是一體,現在就要消失了。
  • 如果熬夜無法避免,有辦法降低「傷害值」嗎?這些方法及時補救!
    不能熬夜已經講爛了,但是現實不允許我們早睡。「長期熬夜到十二點多,第二天又早早起來上班,周末不到兩三點不睡,一覺睡到中午」這恐怕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年輕人,加班加點最後熬夜猝死。熬夜的危害不少人都心知肚明,但卻視而不見!
  • 細心護理員發現老人腹部起了個包塊,避免了一次重大意外的發生
    我檢查了病人,右上腹可觸及一個7×10釐米大小的包塊,有一定的活動度,有搏動感,聽診可聞及血管的搏動。我幾乎脫口而出:腹主動脈瘤。但轉念一想,腹主動脈瘤一般在左側,怎麼會出現在右側呢?來不及細想,趕緊給病人做檢查,我聯繫了CT室,急診CT 提示為「腹主動脈瘤」。會不會是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胡衛東主任看片後,也確認為主動脈夾層引起的。
  • 了解運動性猝死,拒絕意外發生!
    誰都不會想到猝死離我們這麼近,看到這類的消息多少也會有所擔憂。 如何更好更健康的運動下去?運動性猝死是我們各位健身者必須要了解的,了解一下它是什麼?由什麼引起的?真的那麼常見嗎?什麼樣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運動性猝死?以及怎麼做可以預防運動性猝死?
  • 如果人生發生意外,無法繼續撫養貓主子,你會怎麼辦?
    寫了滿滿的三頁: 它們都是我收養的流浪貓,因為老、幼、病、殘、孕的貓在野外很難生存,所以我把它們帶回家單獨照顧。本來生活過得很幸福,每天都有主子陪伴。 可是上天總是不經意的開了個玩笑,突然生活遭遇了雙重打擊,自己的兒子遭遇車禍,家裡的長輩又因病去世,醫藥費+葬禮費花光了所有積蓄。 因為交不起房租,現在我們已經無家可歸。
  • 專家支招:野外遇到猛獸,如何求生?
    只有動物認為自身或幼崽的安全受到威脅,或它們失去捕獲野外獵物的能力時,才有襲擊行為。,時而發生意外,相反,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動物,反而極少會對人類下手。兩位專家同時指出,尊重野生動物的領地,和它們保持距離是避免遭受攻擊和意外發生的核心要義。首先,不要直接或間接餵食野生動物。
  • 夏季選材有4防,別讓無知毀了家,謹防意外發生,避免返工
    夏季選材有4防,別讓無知毀了家,謹防意外發生,避免返工裝修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在進行裝修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天氣比較熱的夏天,因為有很多工序都不適合夏天,但是如果時間上避免不了,一定要夏天來裝修新房的話,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幾點,不然的話新房裝修好了也會有返工的情況
  • 可控風險遊樂園:我們需要為孩子精心設計有益風險嗎?
    在每一個家庭和整個社會對兒童安全問題空前關注的背景下,卻有這樣一些號稱需要「風險自負」的遊樂園橫空出世,並獲得了孩子、家庭和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也許可以從下面這些不一樣的兒童遊樂場所當中獲得答案。
  • 野外的多肉植物不要隨便拿回家,觀賞價值一般,還有很多風險
    現在我們在野外看到一些野生的多肉植物,有些是沒經過園藝馴化的,也有部分是「逸生植物」,就是有人在栽培的過程中,把它們丟棄到野外,讓它們自然生長,野生多肉依靠自己的本領,在惡劣的環境下也可以長得很好。
  •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該怎麼辦?別想著逃跑,裝死也不一定有用
    結果就在那天晚上,帶隊的隊長遭遇了黑熊,被黑熊一掌打死了,第二天又有搜救隊進入山林進行搜救,最終找到了蘇順友的遺體,但是也損失了一名隊員。在這次事件中,總共有三個人死亡,其中兩人的屍體已經面目全非,可以看出是經過黑熊嚴重的攻擊。這件事讓當地村民膽戰心驚,當地許多地方其實已經貼出了注意黑熊襲擊的警示牌,但仍然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
  • 有人把公野豬和家豬關在一起,不料發生意外,鏡頭記錄全過程!
    有人把公野豬和家豬關在一起,不料發生意外,鏡頭記錄全過程!對於人類來說家豬和野豬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因為家豬沒什麼攻擊力而野豬的攻擊力十分強悍,長期生活在野外的野豬,生存只能依靠自己捕獵因此也練就了一套捕獵方式,那如果將野豬和家豬關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呢?
  • 想不到四川涼山2020年再次發生火災!
    一大早就看到彈出新聞,在2020年3月30日四川涼山再次發生森林火災。截止到31號,已有19名滅火人員殉職。想不到時隔一年,涼山森林火災再次發生。去年救火英雄事跡還歷歷在目,感覺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想不到今年的30號再次重演。
  • 租賃店鋪時應注意些什麼,如何避免踩坑?
    街鋪店、傳統渠道店鋪在租賃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如何避免踩坑呢?能追回,那是萬幸,追不回也是常態,錢已經被用掉了,就算告他,官司打贏了。但二房東沒有可執行的財產,那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解房屋是否存在抵押,如果房東有拿房子做抵押向銀行貸款,相關的抵押記錄一般在房產證上會體現,這裡有一個隱藏的風險,要留意這個抵押的情況。